盗已被盗过的墓叫“滤坑”,如何判断古墓是否被前人挖过?
民国盗墓者识墓秘诀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盗墓有很多秘诀——经验。前面说了不少使用工具、分辨土色等内容,这篇就来说说关于古墓断代的窍门。
找到古墓了,也知道它的年代了,自然很高兴,但还不能高兴过头。下面要考虑的是该墓是否被前辈、同道盗过,什么时候被盗了。如果早让翻过了,难免白干一场。在这方面,民国盗墓贼摸索出了一套“识墓秘诀”,以此来推测古墓是否保存完好、是否有宝。

图:盗墓现场——盗洞
残酷的事实不只让现代盗墓贼恼火,过去的盗墓贼很生气的就是十墓九空。古墓被盗的时间多集中在下葬后的百年时间内,即早期盗墓,早期盗墓占整个盗墓事件的80%以上。所以,识别一座古墓是否被前人光顾了,第一反应是查看地表是否有盗洞的痕迹。如果找到盗洞了,不用判断,就是被盗过了。
盗已被盗过的墓叫“滤坑”。从盗洞的形状能够推测出墓被盗的大概时间,看是否值得滤坑。如果是早期被盗,可能还会剩下点东西,可能从坑里滤出一些东西。因为古代盗墓贼比现代的有“职业道德”,不需要的随葬品,绝对不取走,这些东西在现代就值钱了。现代盗墓贼则是活土匪,什么东西都要带走,一扫而空,带不走的价值低的随意打掉砸碎。笔者2011年8月在甘肃武威磨咀子古墓葬群,就看到了很多被现代盗墓贼打掉的灰陶。

(图源:网络)
在长沙,古代盗洞都是圆形的,开口大、上大下小;盗坑内的淤土逐年下沉,淤积较紧、湿度高,坑内常发现打碎的古陶器残片。近代盗洞多是开口为长方形的竖井式,即所谓“关中式盗洞”,其长度以能容纳两只土簸箕为限,方便单兵作战;近现代盗洞内的淤土往往很松,泥色杂乱、积水较多,往往还有近现代的瓷片、红砖块、方便面袋、可乐瓶或其他杂物混入。
发现了盗洞,傻子都知道墓被盗过了。如何在没有盗洞的情况下,推断出古墓是否被盗,这才是真本事。
这里来看看长沙的土夫子是判断的。
长沙地面上有不少古墓,其中以先秦楚墓最有代表性。如在2016年11月底,长沙市望城区境内便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其中不少是战国时墓葬,该古墓群目前正在发掘中(见上面、下图)。

(图源:网络)
民国时期,长沙土夫子在判断墓葬年代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如通过水、火这两种不相容物质的变化情况,便能判定古墓的保存情况和随葬品的质量情况。我在《民国盗墓史·秘术卷》中将此总结为他一个“认墓秘诀”——
墓内有气往外冒,小心火起烧眉毛;墓里渗水非好事,宝物都在水里泡。
墓内有气和有水,长沙盗墓贼分别称为“火洞子”和“水洞子”。
“火洞子”,又称“火坑墓”,文中前面提及过,这里多说一下。这种古墓往往年代较早,探孔打穿墓室后,就会有一股清凉气从洞孔内出来,遇上明火,一下就能点着。这种墓因为埋得很深,一般在15米以下,因为没有被人盗过,所以随葬很丰富,盗得一座几代也吃不完。

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现场
但盗这种墓时,一定要小心,不要被火伤着。民国时,长沙附近曾发现了七八座“火洞子”,有一个盗墓贼曾因未曾料到,被意外烧伤。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盗墓贼在长沙东南郊盗得了一座战国楚墓,便是一座“火洞子”。因为附近当时是一座军火仓库,当地人俗称子弹库,此墓后来在考古学上被命名为“子弹库战国墓”。此墓保存相当完好,此前从未遭盗,盗墓贼从中盗得大量的稀世宝物,不少现在散落海外。
1973年重新考古发掘时,发现墓内人骨架保存完整,尸骨上不少部位还附有干瘪的肌肉碎块附着,并出土了中国最早的一幅绢画——《人物御龙帛画》。如果在民国时便进行正规发掘,说不定这具尸骨又是一具与马王堆一号墓出土女尸一样完好的古尸。

马王堆不腐女尸(现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

古棺清理现场
马王堆一号墓也是座“火洞子”。为何“火洞子”一定未被盗过?因为一旦被盗过,墓室内便不可聚集大量的、由有机物分解生成的可燃气体。
顺便说一下,我认为,这种可燃气体并不能排除是古人使用的一种反盗墓手段。因为从史书上看,并非年代久远的墓才会“出火”。《汉书· 外戚传》(卷九十七)记载,西汉末王莽专权时,改葬丁姬,墓挖开后,“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灭乃得入,烧燔椁中器物”。据东汉王充《论衡》所记,这把奇怪的墓火,当时烧死了数百人。
“水洞子”又称水洞墓。水洞子是指密封不好,积满水的古墓。与“火洞子”肯定未被盗过不同,“水洞子”不能保证未被盗掘过。即便未被盗,情况也不乐观,随葬品都泡在水里,盗出的古物一般质量、品相均没有“火洞子”的好。
北宋时中国始从越南引进优质稻种,咋搞到的?史料用6字说出真相
宋代最早引进国外稻种本文作者倪方六如今米已成中国人正常消费的食物之一。前面文章说了中国人何时开始吃进口大米,这一篇继续聊与大米有关的话题,谈谈中国古代从国外引进稻种的事情。(袁隆平在田间研究杂交水稻)说到稻种,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古代,没有现代的育种技术,想得到优质、高产的水稻种,只能从国外——越南、泰国这些盛产稻米的东南亚国家引进。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29:480001江苏古墓挖出一枚金印,估价超5亿元,日本人却率先激动
历史虽然不能改变什么,但却能够证明一些不被人承认的事实。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纠葛是无法用只言片语可以解释清楚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代,中国与日本始终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是无法被纂改的,只有人们被人有意识地蒙蔽,而中国出土了一件文物就改变了一些日本人的认知。一、汉代诸侯刘荆价值5亿的金印我要新鲜事2023-07-22 20:16:1200005·18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文创新品都在这里
预告一年一度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就要来啦亲爱的小伙伴们,下面这个活动千万别错过5月4日—5月21日“在博物馆遇见美好生活”文创新品推广周系列活动62家博物馆参与,55家博物馆倾情开播记得前来围观,把美好生活带回家!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文物报社和抖音联合62家博物馆一起打造“在博物馆遇见美好生活”文创新品推广周系列活动。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3:20:300000他是谁?孔子都服他,宋真宗封他为皇帝,武则天封其母为太后
中国道家始祖老子与河南鹿邑太清宫的传说作者:苏湲(老子画像)鹿邑老子太清宫西距鹿邑县城5公里,北去1.5公里为涡河,位于河南省最东部。涡河是淮河的支流,亘古不变,贯穿鹿邑县全境,太清宫坐落在它的南岸,被视为道家思想的发源地。鹿邑县属淮河流域,地处淮河冲积平原,因此唐宋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早被淹没在地下数米深处,从地面上早已经无迹可寻。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14:530000迷乱角龙:北美中型恐龙(长5米/拥有平坦的方形颈盾)
迷乱角龙是一种角龙类中的开角龙科恐龙,诞生于白垩纪时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5米,属于中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颈盾和颅顶非常的平坦,而鼻骨上长有硕大的骨质突起,第一批迷乱角龙化石是在北美洲境内发现的。迷乱角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4:36:39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