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古遗址考古发现一处地下墙壁厚达3米,做啥用?肯定不是城墙
夏日冷饮的发明人是谁?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端午假期这几天,气温升得很快。在夏天,人们最乐于消费的大概就是冷饮了。
这篇文章就来说说冷饮的 事,我在我《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是发表过相关的稿件,这篇文章就是原文的一部分。

(古代北方饮食壁画)
在现代看来,制作冷饮是挺简单的事情,其实在发明之初,并不那么容易,没有电冰箱,没有冷源。制作冷饮的关键是要有冷源,现代有冰箱可以方便地制作,古代可没有冰箱,所以制作冷饮的前提解决冷源问题。
冷源从哪来?古人首先想到是冬天冷源,如四季恒温和井水、天然冰。其中利用天然冰是较讲究的一种手法。
但天然冰是气温零下以后的产物,如何能存到高温季节?古代制作冷饮难就难在这里。但中国人聪明啊,想到了保温和热阻隔方法,发明了冰鉴、冰井、冰窖等用于专门储冰块和饮食的装置与设施,从而方便地解决制作冷饮时的冷源问题。
这方面的史料记载,已现代考古发现的。

(陕西雍城秦都遗址)
1970年代,在陕西雍城秦都遗址上便发了一一处面积超过280平方的大冰窖“凌阴”,揭示了先秦周代时人们消费冷饮的方式。
该冰窖周围夯筑的墙壁竟然厚达3米,四周还有大量的腐殖质,推测是大量的麦草,麦草与过去夏天卖冰棍的商贩在冰箱体外覆盖棉被了一个原理,麦草和墙体可有效的热量交换阻隔,避免冰块融化。
雍城秦都遗址相当于春秋时期,时处东周。秦都的凌阴应该是模仿周王家的藏冰室来建的。据《周礼·天官》“浆人”条,“浆人掌共王之六饮”、“凡饮共之”,意思是浆人负责制作和供应周天子所用的六种饮料,,凡是饮料,均有浆人供应。

(凿冰,供盛夏消费)
周天子有冬饮六浆、夏饮六清的说法。“六饮”即水、浆、醴、凉、醫、酏,这些都是夏天流行的低温饮品,其中的“水”是薄荷水,适合夏天饮用;而“凉”的制作,比“水”的制作更讲究。
“凉”,是一种用干梅或炒米或或制作的冰镇饮料,故又写作X(造字:“酿”右边的“良”换成“京”),进人又称是“寒粥”。可见先秦时人们夏天已食用冷饮了。
那么,如果问谁发明了冷饮制作技术,基本上可以有一个答案:先秦时周王家的“浆人”。实际上,发明冷饮制作技术的人应该更早,可惜无文字记载。

(近代冷饮店)
拥有冰藏室与现代拥有冰箱一样,是古人有条件、有钱人家的选择,这种冰藏室比现代的冰箱效果更好,放在里面的饮料、低温食物口感远优于电冰箱,且更环保。
到汉朝,人们对天然冰的利用更积极,皇宫里都建有不少一处凌室。据 《汉书·五行志(上)》(卷二十七),西汉时,皇帝凌室不只一次发生火灾,惠帝元年十月乙亥“凌室灾”、惠帝四年“未央宫凌室灾”,时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因为“凌室所以供养饮食”。

(近代乡村售冷饮小贩)
在冷饮出现以后,古人不停尝试制作不同口味和内容的饮品。如在西汉时,制作冷饮的手法和利用冷源的技术同步提高。
当时有一种很高档的冷饮,是用牛奶、水果、蜂蜜等与雪混在一起制成的,这种“雪冷饮”,在今天也不过时。

(汉代图水图,制作冷)
砖瓦年代学的奠基之作——评《山西文物建筑砖瓦材料调查与研究》
几十年来,古建修缮和保护,古建文化的传承传播,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文物大省山西近年来在古建修缮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随着工作深入,在木构之外,过去一直不为人重视的砖瓦开始被研究者关注。数年来,山西省文物保护专家王春波先生带领的团队,开展了山西砖瓦领域的研究拓荒工作。这本书就是在研究报告基础上完成的。目前为我国针对文物建筑砖瓦材料领域的第一部研究专著,可以称为砖瓦年代学的开山之作。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12:590002还有6天,暑校截止报名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8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2018年6月日一二三四五六12今天345678截止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还有6天截止报名后台回复"2018",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19:270000NBA全明星赛编年史2009:OK一笑泯恩仇,共享MVP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13:030000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功力如何?手持100斤铁器,武力值爆棚!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平民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这样的局面在隋朝以后,却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当时统治者们大力推行科举制。有了统治者的支持,贫民百姓想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成为了一件行得通的事情。但是一个国家想要强大,除了有智谋的学士以外,还需要一批能行军打仗保卫国家的武将。所以武举考试应运而生,那么大家又知不知道,最后一位武状元究竟是谁呢?一起来看看吧!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30: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