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68

国庆多雨,雨天出行真麻烦,中国古人发明了一种雨天用具,很管用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16:321

比蓑衣高级的古代雨衣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现在正是2017年国庆假期。

这个假期与中秋佳节相连,比较长,应该是比较爽的一个小长假。但是,我想好多网友现在都是爽不起来,第一大不爽,自然是路堵严重,再一个不爽是大家之前都没有想到的,就是连阴天。

(冒雨逛天安门)

受冷空气影响,这次假期的全国降水范围很大,大部分地方阴雨天数较多,并且伴随一定程度的降温。这给假期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本想可以在户外美美地拍一通照片,只能“雨中即景”了。

我干脆不出去,宅在家里,赶赶书稿,顺便写点自媒体文章。

雨天如何出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雨衣,遇雨穿衣。这篇文章就来说说雨衣的由来,古代的雨衣什么样。

在古代,高级一点的雨衣则不用莎草、蒲葵一类来制作,而用绢丝制作,外涂油脂,所以被称为“油衣”,后期涂刷桐油,甚至油漆。油衣避水性极好,与现代雨衣功能十分接近。

(现代着雨衣出行)

油衣起源于何时?据《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当年,陈成子率齐军途中遇到大雨,他当时就是身着雨衣,即所谓:“成子衣制,杖戈,立于阪上。”晋人杜预就此条注称:“制者,雨衣也。”

油衣也称“油衫”,用桐油涂绢绸制成,故亦称“油绢衣”。据《宋会要辑稿》“后苑造作所”条,北宋皇家设有各种制作器具的作坊,其中有就“油衣作”。宋朝一些富家子弟雨天出行很爱穿油衣。《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述南宋都城情形:“遇雪,公子王孙赏雪,多乘马披毡笠,人从油绢衣。”

油衣何时进入民间的?汉崔寔《四民月令·五月》有这样的说法:“以竿挂油衣,勿襞藏。”意思是要用竹竿把油衣挂起了,不要叠起来收藏。可见,至晚在东汉时,这种高级雨衣,民间已有使用。但民间普遍用起油衣,应该在唐宋以后。

(古人雨天出行装束)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中有一则“孔拯避雨”的故事,提到孔拯借油衣的事情,被借人家,“未尝置油衣,然已令铺上取去,可以供借也。”虽然家里没有备油衣,但这户人家很够意思,派人出去买了。这段话至少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时人家里一般都会备油衣,二时街头店铺已有油衣出售。

(古代街头)

明清时,油衣已是百杂店常销货,北京、南京这些大城市无不售油衣。如在北京,出名的有“窦氏油衣”。清张子秋《都门竹枝词》称:“雨衣油纸家家卖,但看招牌只一家。你也窦家我也窦,女娼男盗尽由他。”因为窦氏油衣好卖,当时不少商家都打出窦家招牌,出现冒牌油衣。

(古代出行有人带着伞)

到清朝时,防雨服装更为丰富,除雨衣外,还有“雨裳”,从皇帝到百姓都能穿,以颜色区别等级。《大清会典图》规定:“皇帝雨裳,明黄色,油绸,不加里,左右幅相交……”皇族、一品大员则穿红色雨裳,二品以下文武官至军民皆青色。

民间还出现了“雨裙”,用油布制作,使用时裹在裤裙外面。清李海观小说《歧路灯》第五十七回有借雨具情节:“我无事不来,今日特来问谭爷借雨帽、雨衣、雨裙,俺家里要走哩。天晴就送的来。”可见,雨裙与雨衣、雨帽是时人完整的雨天出行装束。

(出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纸张发明以后,古人制作油衣的材料发生变化,开始选用成本低、防水效果好的油纸。晚清时国外塑料雨衣进入中国市场,成时髦货,老式油衣渐渐退出了中国人的生活圈。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