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年吃的“中药”其实都不纯是中药,不少是国外来的药材
传统中药中哪些药材是外来的?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文章曾说了中医引入国外医学的事情,这篇继续来说说中药的问题。
中医,是大家引以自豪的“国术”。

(中医把脉)
在丝绸之路开辟以后,这一“国术”因为国外药材药物的批量引入大大地丰富了中药服食配方;印度、阿拉伯医生来华则加快了外国医疗技术和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直接刺激了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影响深刻。
中医一大特点,表现在药材选择的丰富性上。

(自碾中药)
这些药材有别于近现代西方化学合成的“西药”,相应地称为“中药”。其实这些中药,不少药物是在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才有的,也就是说,这些中药实是“外药”。
问题是,既然中药中有大量的外来药材和药物,为什么还称为“中药”呢?

(中药柜子)
外来中药,以印度、波斯、阿拉伯地区及西域为主。对外来药材药物,在秦汉以后的中医古籍中都有记载。最早一批来到中原的亦食亦药植物,如苜蓿、石榴、胡桃、胡荽等等,是开通丝绸之路的外交家张骞带回的。
明李时珍《本目纲目》中载药物共分成60类,计1892种,其中相当比例系“外药”。

(中药材)
凡药名带有“胡”、“蕃”、“海”、“洋”等字的,均是外来药材。如《本目纲目·草部》中记载的、主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的番(蕃)红花,便是从波斯和西域输入的。该书引晋张华《博物志》称︰“张骞得红蓝花种于西域,则此即一种,或方域地气稍有异耳。”
再如治疗皮肤病极有效果的阿勃参,明慎懋官《华夷花木考》称,“阿勃参,出拂菻国。”拂菻国即东罗马帝国,中国古籍多称“大秦”或“海西国”。阿勃参至晚在唐朝时已进入中国,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便提到,因为阿勃参疗效极佳,“油涂疥癣即愈”,一度与黄金等值。

(抓药)
该书共记有龙脑、阿末香(龙涎香)、西域薝卜花(栀子花)、娑罗(红云杉)、龙脑香树、安息香树、波斯枣(椰枣)等20多种外来药材。
类似上述这样的记录,在中医古籍中比比皆是。
唐朝时还出现了首部外来药物的医药学专著《胡本草》,很可惜,这本古代中国惟一一本记载外来中药材的医学著作在唐末战乱中亡佚。幸运的是,随后的五代时又出现了一本外来药物专著《海药本草》。

(捏鼻子喝中药)
《海药本草》是定居中国的波斯人后裔、所谓“土生波斯”李珣编撰的,书中记载的外来药物达124种,除了之前中医书籍中已有的,又增补入了一批外来药材,如波斯天生药银(杯铅银)、石硫磺、芦荟、莳罗(小茴香)、波罗得、阿月浑子……
明朝则是中外医药文化交流的又一活跃期。郑和“七下西洋”,带回了大量海外奇珍,其药材药物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从《本草纲目》所记就能看出。

(中药苦啊,小朋友不想喝)
即使清朝时官方与海外交流大减,但民间药物贸易从未停止,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仍记载了50多种奇效外来草药,有的至今都在使用,如治疗疟疾的金鸡勒(奎宁)、治疗咽痛失声的胖大海等。
现在不少含有中药成分的饮品中,也都有外来药材。例如近期吹常喝能多活10年的某凉茶,里面的也不是纯中药成份。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中国本土产药材虽然不少,但并不丰富,不少稀缺药物只有海外才有。
所以,大家在以中药为自豪的同时,也要感谢外国药材给中国人健康所做出的贡献!

(熬药,现在改用煤气了,以前都是柴草)
2022年游学:全国最牛县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
#头条创作挑战赛#今年8月份,还是因为下雨耽误了工期,所以干脆去附近非常有名号称:全国最牛县级博物馆的青州博物馆。这座古色古香的博物馆内仅国家一级文物便有140余件,三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文物。每个地方博物馆便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集中浓缩,青州博物馆也集中展现了青州地区乃至山东地区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27:560000敏捷龙:新疆出土的恐龙(化石仅一颗牙齿/距今1亿年前)
在地球上,目前已发现了700多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但有些因为化石缺失,体型会预测不出,比如今天要介绍的敏捷龙。不过根据少数化石,专家还是推测出敏捷龙是种中大型食肉恐龙,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敏捷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9:26:350000浅谈古建筑保养维护工作的实施方式
保养维护是古建筑维护与加固的一项工程,等同于古建筑的局部修缮、迁建、抢险加固等工程项目;实施保养维护工程需要申请立项,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工程管理;同时,保养维护工程的施工要求不改变建筑物的现状结构、外貌、装饰、色彩等价值要素,而进行除草、勾抹、简易支顶、局部揭瓦补漏、防潮防腐、除虫防火等经常性的工作。古建筑的保养维护工程采用申请立项制度,通常工程施工间隔的周期为5年以上,时间跨度比较长。0000夏朝在河南,中华五千年实证却在浙江?梁启超神推测被考古证实
中华文明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在考古学诞生以前,中国古代大多数文献都将历史人文的开端放在了“五帝时代”,《国语》《史记》把“五帝”具体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礼记》《吕氏春秋》看法略有不同,认为“五帝”是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我要新鲜事2023-06-02 19:47: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