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456

梨园内大坟传埋葬皇帝,盗墓者雪天炸出盗洞,墓主真实身份太意外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29:410

北齐徐显秀墓的发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网友会说,考古跟着盗墓走,虽然这是戏言,但事实上不得不承认,相当比例的古墓考古发掘工作是因盗墓而起,不是墓被盗了,官方很难有理由去荒郊野外主动发掘。

本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北齐徐显秀墓的发现,也是这种情况。

徐显秀墓位于山西太原市迎泽区,时属郝家镇王家峰村。这里是民间所说的“风水宝地”,属于明朝晋王家族墓葬区,附近几个村庄东峰、西峰、老峰,王家峰,其实原来是古墓所地,俗称“东坟”、“西坟”、“老坟”、“王家坟”,已知道的有晋王朱榈、端王朱知烊、简王朱新等封王的坟墓。

因为这个原因,当地不乏盗墓者,时不时有不明身份的人,在这一带转悠,“看风景”、“走亲戚”什么的。

徐显秀墓周边有100多亩的梨园,发掘前是一个大土墩,有四五米高,被称为“王墓堆”,俗称“大坟堆”。里面埋的是谁?当地传埋葬的是一位明朝皇帝。后来考古发掘后,虽然墓主不是皇帝,但”北齐高官“的真实身份还是十分令人意外的。

2000年12月,下了一场大雪,整个梨园都被雪封了起来。

一天,日常巡视的村民发现,大坟堆西侧出现了一大洞,直径大约在四五十公分,周边还堆着新挖出来的土,在雪地上很显眼。再一看,周围雪地上还散落着报纸屑、破手套、电池等物品——很明显,盗墓者光顾了!

村里立即向上级报告。太原市文物局考古所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到达王家峰现场查看,地上还散落着从地下带到地面的绳纹砖残块。

盗洞是从大坟的西北角开挖的,从土色来看,刚挖不久,盗洞竖直通往下面。

盗洞壁和使用盗墓工具洛阳铲一类人工开挖明显不同,有一道道的土棱,这是用膨胀炸药爆破形成的。网友看到这里应该明白,地上为什么有电池了,那是使用爆破法——技术型盗墓必须的,通电后引爆,如此“炸坟”,在现代盗墓圈很流行。

或许有读者会问,如此盗墓不怕被发现?外行了!炸药引爆炸后肯定会有很大的响声,为了防止响声太大,都是在地下1米深以下,进行爆破,这样声响很小,而且不会四处发散,炸出来的洞因为是挤压形成的,壁也紧固,不容易塌方。

为了防止有人听到,往往在周边有声音干扰或是没人的情况下实施爆破。如逢年过节、村上有人家娶亲结婚时,这时人们喜欢放鞭炮,即使听到有爆炸声,人们也不会多心的。像下雨下雪天,野外也不会有人。

在盗洞四周,还有许多探孔。仅从这一点判断,这伙盗墓者相当专业,而且十分有经验,他们应该早就盯上这里的大墓了。从打盗洞的位置来看,这伙盗墓者也非常职业,准确地打通了。

当时,考古人员找来绳子、手电筒等,由一瘦点的人员进入盗洞,查看被盗情况。

据事后的报告,盗洞非常狭小,只能容一人。距离洞底大概有三四米的地方,盗洞斜30度,向东开挖。越往下,空间越狭小。考古人员好不容易下到洞底,发现墓壁已被打开,砖砌的壁上被挖出一个直径约30公分的洞口。

进一步查看,盗洞还不只这一个,其他位置也发现了盗洞。惊喜的是,在壁上看到了精美的壁画——应该是贵族大墓。情况如此严重,古墓如此有价值,如何是好?经报国家文物局——挖,进行考古发掘!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需要多说了。

2001年3月28日,正式开挖。果然发现这是一座非常漂亮的贵族壁画墓。

不守,令专家意外的是,墓里埋的不是传说的明朝皇帝,也非之前估计的明朝封王,而是北朝贵族。此墓虽然多次被盗,但仍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有些是反映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有一枚贵重的蓝宝石戒指,上面的人物图案便与中国本土明显不一样(见下图)。

出土的墓志显示,墓主是一个“北齐大官”,名叫徐颖,字显秀,恒州忠义郡人,祖籍江淮,其祖父徐安、父亲徐珍,都曾任北魏边镇高级官员。

徐颖自幼生长于北地,曾是北魏权臣高欢亲信将领。入北齐后,徐颖于天保初年后被封为金门郡开国公。后进入北魏高层,官居太尉,为军队实权人物。武平二年(公元571年),死于晋阳,享年70岁。

徐显秀墓的发现非常重要,经历三年才考古完成,可以说是中国北朝考古和中国美术考古的重大收获,国家文物局两任局长张文彬、单霁翔先后亲临考古现场视察。

2002年, 徐显秀墓毫无意外地入列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