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魏正中:回溯与思考——早期照片记录下的龟兹石窟寺院
本文为“纪念宿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石窟寺考古系列讲座”的第四讲,《回溯与思考——早期照片记录下的龟兹石窟寺院》的纪要,主讲人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魏正中教授,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韦正教授主持。

1979年,宿白先生考察克孜尔石窟,随后委托晁华山教授去往德国搜集新疆石窟的早期调查资料。魏正中教授认为,利用老照片研究新疆石窟的思路从宿先生开始,因此,我们现在的工作也是在先生的研究基础上开展。本次讲座主要利用老照片展现龟兹石窟寺院遗址已消逝的历史痕迹,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石窟寺院。
一、大型洞窟坍塌后新开龛
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原因,大部分的龟兹石窟寺院改变了原有面貌,而老照片为我们提供了这些已经缺失的信息。如库木吐喇第25-33窟现被填土掩埋,老照片记录下了这一窟群的完整立面;早期照片中的第27-30窟前有建筑遗迹,说明在前室崩毁后,僧众又修造建筑在此生活;根据第10、11窟的老照片,两窟共用一条阶道,再结合洞窟的平面类型,可以判断二者的关系为组合窟;第12、13、14窟,老照片中第12窟与第13、14窟窟口的高度不同,且第13、14窟前有建筑遗迹,根据一中心柱窟、一方形窟为一组合窟的类型学规律,判断第13、14窟为一组合窟。在库木吐喇、森木赛姆、克孜尔等龟兹石窟中,当洞窟前部岩体坍塌后,存在较多在窟外继续开凿小龛的现象,反映了洞窟的重修和改造。
如今,许多这样的小龛已不可见,我们可以从老照片中了解到这些现象,以此更好地分析遗址发展历程。虽然老照片中的信息十分重要,但魏正中教授仍然强调,应该将老照片与现场调查相结合。

二、崖面下方的石窟
老照片记录库木吐喇石窟群崖面地处并无洞窟。相反,克孜尔石窟外崖面坍塌形成厚厚的堆积层。如第27、34、38、43、138等窟均可在老照片中看见窟前的岩体堆积。很多照片中,都可以发现窟前堆积中遮覆的洞窟,可知现状底层洞窟之下还有不少洞窟,且有洞窟上下的通道等遗迹。自德国探险队至今,仅清理发掘其中部分洞窟,仍有洞窟埋于地下,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三、其它现象
此外,老照片还展现了众多已消失的洞窟内部场景。如:
克孜尔第37窟的老照片明确了其内部阶梯的位置及结构;
放大第12、13窟的老照片可以看到德国人切割下的壁画,壁画现藏大都会博物馆,并将其位置描述为第13窟主室前壁门道右端壁上部,但是从老照片来看,德国人在克孜尔工作时,前壁就已坍塌,说明壁画的准确位置仍有待考证;
德国人在考察第76窟时,窟前保留有古代的木制品,包括木桌、箱子、门框等,正是该窟前室的老照片将这些遗物记录下来。
尽管老照片提供的内容丰富,但是同样存在问题,不可尽信,如部分照片可能在冲洗过程中导致图片镜像翻转,对于理解室内空间和陈设造成误导。魏正中教授认为,根据前人的文字描述及草纸,并结合现状调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


最后,魏正中教授总结到,龟兹洞窟的早期影像资料具有重要价值,现状尚未得到重视与利用,特别是有些照片记录了寺院现已无存的遗迹现象,这对于今日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是不可替代的一手资料。将这些宝贵影像资料与寺院遗迹结合考察,或许会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石窟寺院。
贺云翱:“空间”是考古学文化遗存认知的第一要素
考古学属于广义的历史科学,一般认为历史科学是以“时间”为核心的科学,地理科学则是以“空间”为核心的科学。然而,考古学虽然属于历史科学,而且也重视“时间”为轴的研究路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空间”却是考古学文化遗存认知的第一要素。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58:160000“万象中轴”IP形象首次亮相 面向公众征名
7月23日,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携手北京河图联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助力中轴线申遗卡通形象——“北京中轴线上的镇水小神兽”首次亮相,同步发起该IP形象的征名活动。从即日起至7月27日,这只中轴线上的镇水小神兽将面向社会公开征名,汇集各方意见。7月31日至8月2日,将从“海选”中选出优质的10个名字,通过“北京西城”官方微博等渠道开启投票活动,最终结合投票结果和专家意见定名。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1:18:270000安徽一小地方出土一件文物,胡锦涛曾展示给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看
商代龙虎纹青铜尊传奇文/周德秀倪方六名称:龙虎纹青铜尊年代:商代出土地:安徽省阜南县收藏地: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价值:国家一级文物2009年11月17日的晚上,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可谓是灯火辉煌,乐声悠扬,一片纵情高歌的热烈气氛。原来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在这里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欢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胡锦涛宴请访华奥巴马)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50:150000薄海昆:血与金:阿富汗宝藏背后的文明交流史(下)
三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烈日之下,一群疲惫不堪的赶路者正在茫茫天地中蹒跚而行,饥渴、疾病和恐惧正深深折磨着他们的肉体,几乎突破了生理忍耐极限。为首一人手执旌节,三十五六岁模样,尽管面带沧桑,眼神里却流露出坚毅、勇敢和自信。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0:17:590001郭立新:大禹治水地望分析(黄河篇)
核心观点:研究地形地貌和古气候,有助于了解治水的需求和难度;研究考古发现,有助于理解和评估治水技术和经验累积;文献首先表达的是撰写者的时空,而非其所描述的时空;古史复原应从一手考古与自然史料着手,摆脱文献目的性及后世国家创造自己历史的意识形态;大禹时代黄河下游周边社会所显示出来的社会规模和社会能力,或不足以治理黄河这种大河水患。郭立新: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7:04: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