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孝堂山石祠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39:350阅

东汉章帝、和帝时期(公元76~105)的墓地祠堂。位于山东省长清县孝堂山顶。旧讹传为西汉孝子郭巨祠,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据祠内画像内容,祠主可能是曾任诸侯王傅、相的二千石官吏。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式建筑物。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护单位。

祠堂为石结构单檐悬山顶两开间房屋,坐北朝南,面阔4.14米、进深2.5米、高2.64米。祠堂内外壁面,有历代留下的大量刻字和墨书题记,最早的一条为东汉顺帝永建四年(129)。西山墙外,刻有北齐武平元年(570)陇东王的《感孝颂》。


祠内东、西、北三壁和隔梁石上刻36组画像。主要内容是与祠主经历和生活有关的车骑出行、庖厨饮宴、狩猎、百戏等图像。横贯三壁上部、场面宏伟的“大王出行图”,表明祠主曾参加过诸侯王的卤簿活动,北壁下部的“二千石出行图”,则表示了祠主生前的最高官秩。还有伏羲、女娲、西王母、风伯、雷公等神话内容以及周公辅成王、孔子见老子、胡汉战争等历史故事画面。隔梁石的底面,刻有日月星辰。画像中主要人物之旁,有“大王车”、“令”、“相”、“孔子”、“二千石”、“成王”、“胡王”等7条榜题。雕刻技法以阴线刻为主,少数图像兼用凹面刻。线条洗练,形象简朴而生动,是汉画像中少见的精品。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砂龙:北美洲小型杂食性恐龙(长4米/距今1.87亿年前)
在恐龙时代,恐龙的种类和数量是很多的,除了大家熟知的食草恐龙、食肉恐龙外,还有许多杂食性恐龙,也就是那些既吃肉也吃草的恐龙,其中就包括今天要介绍的砂龙,它体长约4米,是蜥脚形亚目近蜥龙科恐龙的一个属,生活于1.87亿年前的北美洲,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砂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2:18:540000葛剑雄:消除学术腐败和不良学风的外部条件
近年来,学术界的不良现象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广泛注意;无需讳言,某些不正之风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学术腐败并未得到遏制。出现这些问题,当然与学术队伍本身的素质有关,但如果不从根本上清除学术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根源,只靠揭露、批评、打假是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学者的自我约束固然重要,外部条件也非改善不可。我认为,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学术界的现状,客观估价总体实力和水准,实事求是地制定发展规划。0000窥探康熙地宫秘密 曾被盗挖 墓内黄水翻滚 帝后尸骨漂浮60年
康熙皇帝的陵墓位于清东陵的景陵中,建于康熙15年,耗时五年完成。景陵地处于昌瑞山南侧,紧邻顺治帝的孝陵,是清东陵的第二座皇陵。然而,在历史上,景陵曾多次遭受盗墓事件的侵扰。我要新鲜事2023-06-16 19:36:240000三峡考古时发现一普通长条石块,仔细一看惊呆了,评级时定为国宝
刻在石头上的中国最早太阳神文/张珍、倪方六(图为“太阳人”石刻,来自湖北省博物馆)【名称】“太阳人”石刻(又名“太阳神纹石刻”)【年代】新石器时代·城背溪文化(约公元前5800~公元前4700年)【出土地】1998年出土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东门头出土【收藏地】湖北省博物馆【文物价值】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13: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