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三晋玉器之呦呦鹿鸣
鹿,古人生活中时常见到的动物,其艺术造型,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赵宝沟文化陶尊上线刻的鹿纹,距今年代超过5500年,而石家河文化的玉鹿头像,则是最早的以鹿为题材的玉雕。迨至商代,除了山西灵石旌介2号墓出土的玉鹿头外,殷墟妇好墓等墓葬中,还出土了2件扁平片状的玉鹿佩,鹿均无角,伏卧回首后顾,前肢拳曲于胸腹下,后肢稍内曲,鹿眼或为双圈眼,或为臣字眼,鹿耳或大或小,鹿身或饰双勾线云纹,或光素仅以单线勾勒腿脚的轮廓。这2件玉鹿佩刚直方折的造型与纹饰,均体现出鲜明的商代特征。


考古发掘出土与传世的西周玉鹿佩,数量较商代明显增多,其中仅陕西宝鸡茹家庄1号墓就出土形态各异的玉鹿佩9件。西周玉鹿佩也多呈扁平片状,鹿或伫立,或伏卧,体健身壮,或前视,或回首,身躯大多光素无纹,仅腿脚等部位用轮廓线勾勒,整体造型趋向写实。
西周早期玉鹿佩,承袭商代遗风,造型刚直方折,多伏卧回首,但已出现伫立造型,鹿角短小,仅是头顶凸起的尖齿形小块。早中期之交的昭穆时期,鹿的形象以伫立回首后顾为主,鹿角一架,如同茂盛的树枝长在头顶,高挑而突兀。

中期是西周玉鹿佩造型最成熟的时期,形象也最为写实生动。鹿均伫立,头向流行回首后顾,但也见前伸凝视的,鹿耳多有意打凹,使具立体感,蹄足明显,后端多琢有凸出的小距骨。最有特点的还是鹿角,常分为二架,枝杈层叠,弯转勾连,复杂而美观。仔细观察此类纷繁的鹿角,先以管钻具或实心钻具形成圆形穿孔,再用其它工具顺势琢出弯转的枝杈,是琢制时常用的技法。山东滕州前掌大3号墓出土的玉鹿佩,伫立回首,静中寓动,高超的琢玉技法使其呈现出类似圆雕的效果,是西周玉鹿佩中的精美之作。

西周晚期玉鹿佩,则出现了整体简化的趋势,以鹿角尤为明显,或无角,或一架树状鹿角。

西周玉鹿佩的流行,当然折射出当时人们对鹿的特殊喜爱。《诗经·小雅·鹿鸣》歌咏主宾宴饮时的欢乐情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鹿起兴,由“呦呦鹿鸣”的意境转至“鼓瑟吹笙”的宴饮现场,融洽欢快的气氛贯穿始终。或许,周人制作与佩带玉鹿佩,为的就是那份想象中的鹿的快乐吧。至于将鹿谐音为“禄”,则是明清时期玉器高度世俗化、吉祥题材盛行的后事了。
本文为良渚博物院蒋卫东先生为“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所作科普文章
荐书:王子今:读白云翔著《秦汉考古与秦汉文明研究》
如果以秦汉历史文化考察为关注领域,可以看到近年问世的学术论著颇多,似有目不暇接之感。其中颇多精彩之作。而以秦汉考古为主题的专著亦可见多部,而白云翔著《秦汉考古与秦汉文明研究》是学术质量相当高的一部。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04:060001马刺终于让这个浮躁的世界稍微宁静了些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36:310000基础技术的差异与杂合:亚洲的冲突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7:05:240000文物部门恢复被盗墓地时,竟使用盗墓手段,用炸药炸毁盗洞
甘肃大堡子山秦国墓地考古重要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了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墓地被严重盗挖事件(见《副省长来到盗墓现场调研,十几个盗墓者照挖不误,警察开枪才吓跑》一文)。因为长时间被肆无忌惮盗挖,当时的情景十分糟糕:整个山坡满目狼藉,遍布密如鱼鳞深浅不一、大小不等的盗洞,满山横陈沾满铜锈的马骨……看到这种情况,了解到这种信息,考古部门和省领导痛心不已。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28:060003国外发现一个古墓 墓主死后产子(死后生产)
古墓中的女人在死后十天生下来一个孩子。我们都知道,在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古代,女人生孩子就仿佛是从鬼门关走一遭,不仅有着极大的风险,而且随时都有可能一尸两命。一旦遇到难产的话,很多女性在分娩之前就已经死亡了,那么腹中的胎儿也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了。但凡是总会有例外,你听说过死人也能生孩子吗?死后产子我要新鲜事2023-04-14 23:56:3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