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评十大考古: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所受到的质疑
昨天发文瓜评十大考古:河洛古国——巩义双槐树遗址初步总结回顾了巩义双槐树遗址的新发现,新看点以及李伯谦和王巍两位先生对遗址的评价。文末也提到,确实有一些老师提出了反驳的意见。今天不妨看看这位先生都质疑哪些,然后想想哪些是值得思考的,哪些其实又不必那么较真。

这位先生总共提出了六点质疑,不妨逐一看看,分析下。

“ 第一,没有一个专家说清楚了什么是“古国”,“古国”具有什么特点,衡量“古国”有什么标准?”
这是一个老话题,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苏秉琦先生在论述红山文化的时候,提出“古国”的说法,后来还有邦国、王国、方国、帝国等等,反正都是国。然而具体什么是国家呢,这几种国的概念如何,有什么区别,具体标准呢?很多人都对这些概念模棱两可。这个也和我国人文学科的传统特点有关,很多问题并不像理工科那样十分具体,很多只可意会。而古国可能就是,觉得它已经是国家了,但又不如后世王朝国家那样成熟。以双槐树遗址所呈现的文明程度,我觉得把它定为古国,也不为过。只是,也反映了个问题,还是我们在概念理论,以及对一些提法的具体说明可能还有所欠缺。不过,如果按照老外的,游团、部落、酋邦、国家,来划分的话,大多都认为不适合中国的实践。其实,比如很早流行的关于国家的标准,城市、青铜器、文字的出现,这个也很过时了。所以,对于国家的认识,也不是完全就是一是一,二是二的问题。比如,有人问世界考古大牛伦福儒老爷子,良渚是国家吗?老爷子的回答是,你如果和埃及比,只有殷墟那样才算国家,如果和玛雅的比,那肯定是的。不过以他看良渚所展现的文明程度,觉得肯定是。所以,人家提出的第一条质疑,有些较真,但值得思考。
第二,这位先生列举了双槐树的发掘的遗迹,质疑这些是否为“古国”特点与衡量标准。
这是第一个问题的延续。我们且看双槐树的发掘成果能说明些什么问题,三重大型环壕,说明这个遗址是一个规模很大的早期城址。瓮城及大型中心居址和夯土建筑,说明城市功能比较完备,且有人群等级的分化,有那么一群人应该是统治阶级。大型墓地和北斗九星,说明遗址内的居民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精神文化以及对天象的观测。如此,发现只能说明双槐树遗址是一个文明程度比较高的遗址。由于,一直都没对“古国”具体的定义和说明。所以很难判定。但如果说同期的红山文化是古国的话,双槐树的自然没问题。毕竟一个曾经红山的大佬说过:中原地区还是老大哥,这种三重环壕的聚落我们红山文化那边还没有。
“第三,郑州与洛阳之间的调查表明,双槐树遗址充其量只是一个聚落群团的核心所在地,环壕与墓地的布局显示该遗址是一个多聚落共存的遗址(下图)”

我觉得这点是这位先生质疑河洛古国的有利证据,因为在整个河洛地区,尚未进行系统的区域调查和研究,你很难说双槐树遗址就是河洛地区就是规模最大的都城遗址,以及其他这个区域的遗址可以分为几个集团,这些遗址又和双槐树是怎样的关系呢?当然,万一再来一个更大规模呢?当然基于几十年在这片工作,可能老先生们基本认定双槐树已经是这片最大的都城了,至少是目前为止。但是,还是缺乏,整个区域的系统研究。所以,李先生提出河洛古国会被人诟病,而王先生对双槐树三个关键的提法,显然就更谨慎。但依然要对李先生在这样的段位和年纪,大胆提出这个概念,表示敬佩,毕竟这个年代,你需要对这个遗址做更能让圈外人,特别是领导层理解的定位,如此才能把遗址保下来啊。
“第四,其实力远远不及洛阳盆地的同时期遗址与群体。”
这点还是上边问题的延续,就是缺乏从更广泛的区域研究,说明仰韶晚期河洛地区,不同集团的态势和关系。这位先生认为洛阳盆地有105处遗址,郑州地区有70处,而洛阳盆地的居民不可能被双槐树的统治。以遗址数和规模来之一一个大遗址的统治力,显然这位先生可能也将后代思维带入当时。我的意见是,这个区域没研究就先不说。因为也有可能,当时中心聚落和周边遗址的关系本身就十分松散,大区域内的认同和联系是有的,而实实在在的统治则很不好说。更多的可能是,河洛地区还是能分成好几块,双槐树这一块是当时最强的,其他的也基本认同这个老大,所以形成一个联合体。

第五,这位先生认为发布方“毫无根据地将周边近200公里范围内的青台、汪沟、秦王寨、伏羲台和洛阳的苏羊、土门、妯娌等多个遗址,特别是郑州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都视为是对双槐树都邑形成了拱卫之势。”
对于,这点我还是对郑州院比较有信心的,毕竟这些很多都是人家做工作的遗址,所以说双槐树对周边遗址有一定统治力,并与这些遗址组成城市群,还是可以的,只是他们缺乏像二里头遗址那样持续数十年的发掘、调查和研究,至于“拱卫之势”也只能是对媒体的说法,考古层面上若没实在证据都不好说。
“第六,由于专家认为双槐树遗址很可能就是黄帝的住所,又由于调查表明双槐树遗址龙山文化时期就消失了。这就说明黄帝及其子孙们是一个弱势群体。如果它是真正的“河洛古国”,是东西向近200公里的古国,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就兵败如山倒呢?与此同时,又有谁会具有击垮它的强大的实力呢?”
这一条也是这位先生过分解读了,黄帝是否有其人,双槐树是否是黄帝都城所在,这个至少人家新郑的就会有所异议。只是从年代比照看相当于黄帝时代罢了。至于这位先生后边提的,显然也失去了自己严谨看问题的底线,不能为反驳而反驳。
结语、通过这位先生的质疑,至少以后还有些工作要重点做。比如这个“古国”的概念,既然也搞“中国学派”的考古学,那么相关理论的研究还是要加强,要不很多问题概念说不清,理论不高如何成学派。当然这些都是那些大家们的事了,于我等小辈无关。然后,比较实在的工作是,郑州和洛阳地区仰韶后期整个区域的考古调查和研究工作,分清聚落层级,找出聚落间的关系,是一个重点,当然人家顾院长之前在发布会在以后工作都讲过了。所以,我觉得双槐树的成果不能说放卫星,只能说河洛古国和黄帝故居的解读,是在面对媒体的一种比较向前的解读,而作为圈内人士应该听听罢了不可较真。而踏踏实实做好工作,找出更多坚实的证据,并且将遗址保护下来才是真目的,实在事。
如果您觉得本文还可以,请点个赞,如果想和我一起分享更多考古文博相关信息与咨询可点击右上角关注我。
青海发现神秘“妖楼”,墓之壮观,被誉为考古界“奥斯卡”
人们都知道古都西安、洛阳城外郊区多见古墓群,但吐谷浑墓葬却鲜为人知。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青海省考古所在吐谷浑的都城之一——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也发现了2000多座古墓。而且,据专家研究估计,这些古墓至少有1500年的历史。这些古墓中,有一座被誉为中国考古界的“奥斯卡”。它就是“血渭一号墓”。它被人熟知是由于出现在《鬼吹灯》小说中,即“九层妖塔”系列。我要新鲜事2023-05-05 20:17:440000多刺甲龙:英国中型甲龙类(长4.6米/臀部长有整块板甲)
多刺甲龙是一种覆盾甲龙亚目下的甲龙科恐龙,诞生于1亿3200万年前-1亿12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可达4.6米,属于中型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臀部荐骨部位带有一块硕大单一的甲壳,并且背部长满了尖刺,第一批多刺甲龙化石是在英国发现的。多刺甲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7:56:040000扁鹊为何从课本中移除 四川古墓出土9部医书 揭开他的身世之谜
扁鹊,是古代中医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医术高超,名声显赫。然而,现如今的他却因一座四川古墓出土的9部医书而被质疑其真实性。四川古墓,一直以来都是考古学家们的宝地。这次,在金牛区地铁三号线建设过程中,意外发现的这座西汉年间的古墓,又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历史的面纱。虽然古墓曾被盗墓贼洗劫一空,但幸运的是,仍然有很多陪葬品留存下来。经过专家们的勘察和发掘,最终断定这是西汉著名医学家淳于意弟子的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4:17:540002青岛龙:山东巨型食草恐龙(长10米/距今7000万年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很多恐龙的命名与发现地有关,比如青岛龙,它就出土于中国山东青岛附近,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青岛龙基本资料体型:青岛龙是一种中国的巨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0米,与三角区龙、黑龙江龙差不多大,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61位,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42:020001法国印象派画家——Claude Monet(1840-1926)1
我要新鲜事2023-06-03 10:30:4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