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76

深度 | 长征文物的保护利用,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54:080

毕毅 杜凡丁 杨戈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长征文物的保护利用以及长征精神的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在全国两会上再次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2019年,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对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的保护运用传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方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应通过整合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科学研究等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开创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的新局面。未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将成为弘扬长征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家园,成为构建国家形象、彰显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以及走好新长征路、带动沿线发展的振兴长廊。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保护工作,在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和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国长征文物分布总图(制图:刘占清、杨戈)

长征文物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支撑

根据现有统计,长征沿线现存各类长征文物超过2000处,分布在15个省区市的广大范围内,其中包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处223个文物点,此外还存留有大量可移动文物。现存长征文物能够比较完整地见证红军长征的历史进程,是开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

除了数量庞大,长征文物的类型也十分丰富,几乎可以囊括革命文物的全部子类别。根据形态可分为建筑物和建筑群落、战场遗址、标语和宣传画、交通设施、烈士墓以及纪念设施等,同时这些长征文物的遗产属性也较为多样,如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庆祝大会会址宝兴县天主教堂属于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卓克基会议会址马尔康市卓克基官寨是藏族官寨建筑的典型代表,四渡赤水战役沿线的重要场镇土城、丙安、太平、二郎等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在见证长征历史的同时,还全面展现了沿途的人文历史和民族风情。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支撑性要素,长征文物具备集中而鲜明的主题和完整而紧凑的故事线,展现出一幅场面宏大且细节丰富的历史场景。长征的历史并不久远,其承载的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记忆及情感依然生动鲜活,对长征的回忆、纪念和对长征精神的继承弘扬在过去80年中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其中那些在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纪念设施——矗立在赤水河畔的茅台渡口纪念碑、在夕阳下散发着金色光芒的松潘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俯瞰遵义老城的邓萍烈士墓等等,都具有直接而强烈的时代感召力。

红军长征从东南到西北,穿行在我国中西部地貌阶梯转换处,这里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最为丰富多元的区域。正所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从岭南群山中的客家村落到浸润着酒香的赤水河古镇,从地形微澜的两广丘陵到雄浑壮阔的青藏高原,从高山峡谷中的藏羌碉楼到川台错落间的黄土窑洞,长征文物及其人文和自然环境,实际上形成了贯穿大半个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廊道,用最直观、最具震撼力的方式,呈现出红色中国的辽阔和壮美。

长征文物保护利用现存主要问题和挑战

庞大的数量、丰富的类型、多元的构成、鲜明的主题、强大的感召力、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是长征文物最为鲜明的特点,然而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仍有部分长征重要历史事件缺乏足够的长征文物尤其是高级别长征文物的支撑;在现有长征文物的类型中,印证行军路线的历史道路类遗存明显不足,使得在很多地方,我们已很难追寻红军的真实足迹。

其次,部分长征文物也面临一些保护技术上的问题,以战场遗址、标语和宣传画两种类型最为显著。由于长征途中战事频繁、情况急迫,红军很少有机会构筑坚固、复杂的战斗工事,使得长征沿线战场遗址往往只保存有一些简陋的战壕和掩体,经过80多年的风吹雨打,保存状况堪忧,且很多被林地或农田覆盖,难以辨认。同样,红军长征边行军、边战斗、边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既没有精心配置的颜料也没有预先制作的地仗,而是广泛留存在沿途的墙体、板壁、梁柱和山石上,普查和保护难度很大,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还有相当一部分赋存于非文物建筑上,更加难以进行有效管理。

再者,2000余处长征文物多数地处偏远、分布零散、单体规模小,难以凭外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需要更加深入的史实挖掘,更加细致精准的内容设计和环境营造。同时,为了保持红色氛围和革命基调,长征文物的展示利用必须避免庸俗化、娱乐化和过度商业化,往往会造成严肃性有余而体验性、趣味性不足,对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吸引力亟待提升。

最后,长征文物的管理也面临很大挑战,国保单位中约三分之二尚未公布保护规划,省保及以下,特别是低级别长征文物,依然有很多缺少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无法有效实施保护管控。此外,长征途中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往往是跨省、跨地域的,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乌蒙山回旋战等,导致保护管理工作协调难度大,相关体制机制建设亟须加强。

为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逐步加强相关工作,不断提升长征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展示传承工作水平。

加强长征文物保护利用的策略和建议

做好分类施策,系统开展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工程。

根据《方案》,保护传承工程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五大工程”之一,而其中的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是重中之重。2018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将“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工程”列为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六大重点项目之一。《意见》提出,应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显著改善长征文物的保存状况和环境风貌,实施长征文化线路保护总体规划,建设长征文化线路保护利用示范段。

这就要求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应依据总体规划,结合党史、军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权威表述,对现有长征文物清单进行增补和修订,对红军翻雪山过草地、乌蒙回旋战、巧入陕南等主题和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补充调查,对历史上留存下来的长征历史道路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认定。在此基础上,以“文化线路”的保护理念,从整体性的视角认识各处长征文物的价值和定位,对其保护级别进行必要的调整提升,从而形成更加科学完整的长征文物清单。

同时,需要充分意识到革命文物在价值认知、本体认定、场所精神延续、社会功能承载等方面的特殊性,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形成科学、符合中国国情的保护理念、评估标准和行业规范。针对不同类型革命文物在保护措施上的难点,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实施研究性保护,积累经验,形成具有示范性、推广性的工程样板,整体提升革命文物保护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以长征文物中的标语和宣传画为例,应充分借鉴、吸收石刻、泥塑、壁画、彩绘、土遗址等相关文物类型的保护成果,针对其做法(石刻、灰浆、墨书等)、赋存材质(石壁、土墙、砖墙、木材等)等提出合理的保护修复技术和方法,并就保护性设施建设、揭取及切割保护的判断标准和工艺技术等编制相关导则或技术手册;针对依附于文物建筑、依附于非文物建筑和已揭取入馆藏等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展示管理细则;可以考虑在四川广元、阿坝,江西赣南,福建闽西,广西桂北或陕西汉中等长征标语集中区域开展保护修复示范工程,建立西北干燥环境和南方潮湿环境下标语保护展示技术研究实践基地。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在长征文物保护修缮方面,各地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取得了一批示范性成果。仍以标语和宣传画保护为例,江西省从2016年开始成立了红色标语保护工作推进小组,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红色标语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出台《江西省红色标语保护利用工作规范(试行)》等,选取于都县、瑞金市等8个县市作为试点,全面开展保护工作。全省核对普查登记的红色标语共计10748条,并及时做好建档和定级工作。借鉴壁画保护方法,开展全面的取样、检测和物理化学实验,摸索出一系列加固修复技术方法。2019年“于都县红军标语保护与利用”被评为“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福建省宁化县在陈塘镇红军第四医院旧址群保护管理工作中特别注意了对历史信息的保存,在墙面的后期粉刷层下发现了各类红军标语20多条、宣传画13幅,其中一系列反映红军医院工作生活主题的标语和宣传画题材独特、内容生动、落款清晰,在国内实属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于都县普查人员采集红色标语数据(江西省文物局供图)

加强顶层指导,充分发挥规划的重要指导作用。

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个创举,在理论和方法层面均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坚持规划先行,总体设计。按照《方案》要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应建立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功能突出、贯通衔接的规划体系:中央层面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以此为统领,各有关部委组织编制针对文物保护、文化和旅游以及交通运输方面的专项规划,其中文物方面的专项规划,即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规划,将从夯实保护基础、加大管控力度、强化展示运用等角度,通过建立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名录、拟定保护管控行为正负面清单等方式,进一步推动保护运用和管理工作向着体系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沿线十五省区市编制本省的分省规划,最终形成“1 3 15”的顶层规划体系,全面指导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传承工作的开展。各市、县再结合实际,编制重点项目规划或实施方案,落实上位要求,统筹部署建设工作。

规划编制应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加强各级各类规划间的协调衔接,确保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目标、要求、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等内容落实进各级“十四五”规划,并将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重点做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类主体功能区与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协调,通过名录传导、边界传导、指标传导等建立起自上而下的传导体系。同时加强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规划、乡村振兴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保证重要工作部署相互衔接。

目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顶层规划即将陆续出台,各省各地的规划也在逐步跟进,从中央到地方均越来越重视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资金和政策支持均与规划紧密挂钩,规划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下一步,应当配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体系,重点加强长征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重要长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等规划的编制,通过规划完成长征文物本体构成认定、保护区划划定、重点工程确定等重要工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注重体验效果,多手段强化长征文物展示传播效果。

实现革命文化广泛、持久、深入传播,充分发挥长征文物在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国防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是长征文物保护展示的核心目标,也是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树立中华文化红色标志的根本要求。为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长征史实和长征故事的研究挖掘,在展示叙事方式上多下功夫,真正做到“有血有肉有灵魂,见人见物见精神”;另一方面则应注重强调“轻资产、重内容、新形式、现代性”,避免大拆大建,而是采用符合新时代特点的展示传播手段,实现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相统一,代入感、沉浸感和愉悦感相统一。

当前,有两类手段非常值得推广,一是强化活动带动、文化引领,暨大力建设长征文物红色教育体系,开展各类研学活动特别是“重走长征路”,倡导“走读党史”,在艰苦的户外徒步行走中感悟革命精神。一方面,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更多历史依据充分、保存比较真实完整的长征历史道路纳入文物体系;另一方面,应用历史道路将各类长征文物进行串联整合,从而将长征历史步道与长征文物紧密联结。并设置整体统一、特色鲜明的标识系统,加强展示阐释设施及景观小品建设形成叙事兴奋点,完善休息驿站、应急救助站等配套服务设施等措施,创造全程沉浸式的步行体验,最终实现知行合一,将长征文物保护展示与重温长征历程、感悟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融为一体。近年来,贵州黎平、江西于都、四川古蔺、湖南道县等地已成功举办了多次“重走长征路”文化活动,参加者走红军道路、唱革命歌曲、参观长征文物、听长征故事、看红色山河,使红色教育真正做到了入景入情,入脑入心。

古蔺县重走长征路文化活动(古蔺县文旅局供图)

二是要注重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传播理念增强长征文物展示传播效果,提升长征文物对观众,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例如在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互联网 长征”试点项目中,推出了长征文物地图小程序,使公众可以更加直观准确地了解全国长征文物资源分布情况,以及长征文物对长征史实、长征故事的见证作用。同时,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及纪念馆开发了“强渡天险”App,综合采用大数据、5G、AR和空间云等技术,在长征文物地理信息可视化展示、“全景式”AR辅助遗址展示,以及多专业技术单位跨界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为科技赋能长征文物展示和革命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长征文物地图小程序(制图:杨戈、陈丹枫)

“强渡天险”APP中的AR场景体验(制图:陈丹枫、杨戈)

创新体制机制,综合提升长征文物资源管理水平。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一项创举,需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同样,长征文物的保护利用也需要进行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创新,从而综合提升其资源管理水平。

首先,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当前,一些省份已经结合实际情况开始推进制定相关法规条例、管理规章等,例如贵州省已经公布了《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其中专设“保护”章节,对长征文物资源的普查、认定、集中连片保护等提出专门要求;四川省则推出了《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为做好红色资源普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大力发展“重走长征路”等各方面工作提供了管理依据。下一步应按照《方案》要求,加快研究制定《长征文物保护条例》,进一步划定红线和底线,规范长征文物保护传承利用行为。

其次,应进一步加强保护管理机构建设,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工作格局,支持一些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较为集中的市(州),成立市级管理协调机构,统筹所属各市县保护管理工作。例如,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的成立对整体推进桂北五县湘江战役相关的长征文物资源认定、保护和展示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在2020年被评为“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另外,考虑到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体系具有文化线路的鲜明特征,其管理工作需要重点加强跨区协同、跨部门协作,深化沿线各省区市的区域合作和政策协同,应积极推动以成立联盟、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加强跨区发展协作。今年6月12日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日,四川、贵州、云南三省正式成立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渡赤水红色联盟”,三省文物局联合签署了《加快推进川滇黔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了四渡赤水红色研学精品线路,为长征文物保护利用的跨区域合作开创了良好的范例。

四川、贵州、云南三省文物局签署合作协议(四川省文物局供图)

还应注意的是,现有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的相关规定与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利用、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建设等工作的实际需求尚存在一定矛盾,有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探索。

结语

长征文物是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的物质载体,更凝聚着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勇拼搏、自强复兴的壮阔历史和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保护好长征文物、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国家重大文化战略,更应秉持积极稳妥、开拓创新的理念,寻找符合长征文物价值特征和时代需求的保护运用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在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走出一条具备中国特色的革命文物保护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道路。

作者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原标题:加强长征文物保护利用 筑牢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基础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