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楼兰古城神秘消失之谜
令人着迷的楼兰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留下了大量的神秘符号,海市蜃楼般出现后消失的它,让人们对它格外的着迷,却无法对楼兰进行精准的描述。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成为了当今世界上人们探讨的话题。没有史书的记载,人们更是无从下手。
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由于全球气温的上升导致罗布泊的水大量减少,加上沙漠面积不断的扩大促使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罗布泊最终枯竭楼兰古国就不复存在。
楼兰古国:紧挨最大的罗布泊

美丽的楼兰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小国的中心是楼兰城,遗址在现在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它的地理位置特别好,连接着多个重要的地方,更是我国著名丝绸之路的要冲。如此美好、繁盛的国家为何会消失?探索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成了各国考察人员不断摸索的问题。

楼兰古国的存在是1900年一位瑞典探险家在罗布泊沙漠考察中无意发现的,和他一同前往的向导在考察途中,不慎丢失了工具,在寻找途中,发现了一片古代遗址。它的地面上散布着美丽的木雕、织物、钱币。准备一年后的他又来到了此地,进行了一星期的发掘工作,根据出土文书中有楼兰字样,就将此遗迹定为楼兰。

著名的罗布泊曾经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湖面达12000平方公里,直至上个世纪初仍然有500平方公里,当年楼兰人在最大湖泊边缘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国。到1972年,让人遗憾的是,最大的罗布泊最终枯竭了。而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也被牵扯在其中。

新石器时代时人们就涉足到楼兰这个美丽的地方。迁移到此地的人越来越多,成了一个人口繁盛的国家,当时正值高温期,也是气候适宜期,当时的罗布泊湖面广阔,人们居住的环境特别好。此后进入降温期,水土环境开始变差,河水逐渐的减少,湖泊也开始萎缩,然而沙漠却在不断的扩大。

在干旱的过程中,不仅沙漠在扩大,楼兰古国也消失了。两者发展的同时,也让很多地方消失了。在世界气候出现旱化的大背景下,楼兰古国消失了,它的消失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由于楼兰古国在干旱的内陆地区,导致这里的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最显著而已。另一页可见-古楼的消失
楼兰古国的消失:罗布泊的枯竭

对于罗布泊的枯竭人们也进行了不停的探索,曾经水丰鱼肥的罗布泊变成了茫茫的沙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科学考察对罗布泊进行了全方位的环境考察,初步推断,随着青藏高原在7到8万年前的快速隆升,罗布泊不断的由南向北部迁移,干旱逐步加剧,最后导致湖泊枯竭。

也有人认为是著名的孔雀河上游人们不合理的引水、蓄水而造成的。还有一些其他的人认为是丝绸之路改道、别的国家入侵从而造成的。对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不断的摸索,表明了人们对这一神奇景观的情有独钟。

对于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研究者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是由于罗布泊的枯竭,自然环境的变化,河流改道等诸多原因导致的,但这个消失的原因到现在都没有人可以解释,是一个留存至今的谜团。

但这一解释,很多人是持不赞同意见的,中国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教授则认为,最大湖泊的干涸是多种原因结合导致的,是一个复杂得转变过程。它既涉及了全球性的问题,也涉及了地域性的问题,其中还有可能是自然和人相互作用的原因。总而言之,楼兰古国的消失是离不开罗布泊的。
书评:《历史的真相》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历史学遭遇到后现代主义的冲击,历史学的求真功能受到质疑。历史究竟是应该用来激发族裔文化自豪、自信还是应该传授有关往昔的客观事实?历史必须一再重写以消除种族与性别的成见,还是应该超越当今混乱的政治社会议论之上?传授一贯的国家历史是民主政治必须的吗?面对一连串问题,本书通过对“历史真相”问题的重新思考,正面回应了这些危机。其中不乏许多令人深思的观点。一、作者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7:020000白玮|小麦:开启华夏面食革命
作为一个外来的粮食物种,小麦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孕育出灿烂葳蕤的面食文明。它与华夏生民的相遇,书写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地理传奇。小麦的春秋图景公元前134年,此时的汉朝,在粟米支撑下“休养生息”的国策中,已经走过了近七十个年头,太需要一个新的策略和食粮来调换一下胃口了。于是,汉武帝发布了一份诏书,向天下博学之士广征治国方略。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26:550000荐书:《圭拉那魁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次探访大师的旅行
圭拉那魁兹只是一处很小的遗址,一处小游群的营地,而我们对它所做的分析可能已经竭尽了我们所能。从一种真正的意义上,现在它需要不是从其本身来了解,而是要从一批遗址如布兰卡洞穴和盖欧希等的背景来理解,我们希望这些遗址的报告以后能够出版。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5:19:420000李零:《待兔轩文存·说文卷》自序
我有个梦想的书屋,四面敞亮,一直在心中。真实的办公室呢,则是学校所赐,暂时借给我,地点在北大老化学楼的三层,挨着女厕所,很小。我刻了块匾,不好意思挂起来。我说,北大有个临湖轩,我有个临厕轩。“待兔轩”是我的斋号,命室之由见我的小书:《何枝可依》(《待兔轩读书记》的第一种,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在那本书的自序中,我讲了个故事,这里不再废话。0003荐书:环境考古:农业起源和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研究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34:2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