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吉林发现“长白山人参”石碑
作者:苗诗钰 石玉鑫 等
2021年6月17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图县文物管理所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两江镇白河屯西南约520米的山脚下,发现一方石碑,发现时这方石碑大部分埋于地下,地下积水严重,土质均为黑垆土淤泥,夹杂大量枯枝烂叶及植物根系,未见明显的文化堆积,除石碑外,还在淤泥中发现了部分青砖。

图1 发现石碑地点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2 青砖残块
石碑为白色大理石质,碑体呈长方形,碑首为方首,上部略宽,下部稍微束窄。正面及侧面加工后通体磨光,背面可见横向的刻凿痕迹。顶部两端抹角,底部两端为直角,底部中间有榫头,呈梯形,高度为10厘米,原应有碑座。出土的青砖多呈长方形,宽度一般在15厘米左右,有的上面还见有手印痕迹,推测应为碑座的砌砖。石碑通体高88厘米,上半部分宽50厘米,下半部分宽45厘米,厚度在11-13厘米之间。正面纵向阴刻“长白山人?”五字,汉字楷书,字体工整。背面墨书两字,漫漶不清,已无法辨认。“长白山人?”五字可释读为“长白山人参”。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结合石碑形态、字体特征以及伴出文化遗物推测,这方石碑的树立年代,不早于金代晚期,最晚可能到民国时期。据走访的得知,石碑发现地附近曾经挖掘到过野山参,现在周边仍有野生人参分布。据此判断,这方石碑,应与人参挖掘过程中的祭祀活动有关。

图3 石碑照片

图4 石碑线图
“长白山人参”石碑发现于长白山北麓,东南距长白山神庙14公里,南距长白山天池61公里,是继长白山神庙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对于阐释长白山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2002年12月2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吉林长白山人参”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本次发现的石碑,正位于该地域范围的核心区域,是长白山人参文化的历史见证。
执笔:苗诗钰、石玉鑫、徐廷
作者单位: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讲座:郑嘉励:在田野中发现历史:以南宋墓葬为例
本文为“北大文研讲座”第259期讲座纪要,主题为“在田野中发现历史:以南宋墓葬为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主讲,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杜正贞主持,文研院工作委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刘未评议。对于晚段墓葬考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14:570000军训证、妓女证、接生证、、、这么多民国证件,你看过其中几张?
原题:民国证件照片大集合撰文/图片处理:易江男前面发的文章,如“墓道惊现一批宝物,是盗墓贼匆忙落下?”这类,都是以文字为主,这篇就不写字了,看看图片吧,发一组搜集到的民国证件照片上来,估计大家未全看过。看了这组证件后,你就会知道,民国时期与当下一样,其实也是“重症(证)”年代——上图:民国大学生军训及格证书。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23:170005盗墓者喜欢从棺材小头凿盗洞,而非撬棺,为什么?过去木匠都懂的
本文作者倪方六在清西陵一带,光绪皇帝妃子墓被盗有不少说法。特别是盗墓者进入地宫后,说得有声有色,情节比盗墓小说写的还精彩。最先进入妃墓地宫的,是李纪光。他臂挽手锯,腰别利斧,肩挎马搭……顺着蜈蚣梯麻利地钻进了地宫。四周观察了一下,便走近了地宫北侧棺床正中的棺材,开始“作业”了。他没直接撬棺,而是选择在棺头打洞。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19:320000古墓中的几十件国宝 墓主的身份如此高贵(玄宗爱妃)
古墓的主人是唐玄宗的爱妃吴慧飞。20世纪90年代末,陕西西安黄柳村在半夜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当村民们正在休息时,他们发动了一场糟糕的盗墓活动。然而,盘龙村土墩下的古墓倒塌严重,给这群小偷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时间有限,他们必须在黎明前离开。为了抢走更多的财宝,盗贼们放弃了缓慢的挖掘,选择用炸药炸掉这个洞,以便于搬运,最后还是被盗墓贼给偷走。古墓坍塌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0:45: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