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发掘单位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上海大学文学院 等
项目负责人 雷雨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是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川渝地区文明进程研究》的实施内容之一。从2020年3月启动发掘至今,已经初步摸清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和内部格局,并新发现6个“祭祀坑”,目前K3、K4、K5、K6已经结束野外发掘工作,K7、K8发掘工作也已过半。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秉持“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工作理念,联合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为代表的国内39家科研机构、大学院校以及科技公司,共同开展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尤其是新发现六座“祭祀坑”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多学科研究等工作。

通过发掘,明确包括1986年发掘的一号坑(K1)和二号坑(K2)在内的八座“祭祀坑”均位于一个与东北侧三星堆城墙大致平行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方形黄褐色纯净粉沙土(发掘区第⑤层)范围内,亦即疑似的祭祀区。在祭祀区内不见与“祭祀坑”同时期的其他居住遗存,只有8座“祭祀坑”、小型圆形祭祀坑、矩形沟槽以及出土有与“祭祀坑”同类埋藏文物的灰沟和大型建筑。
8座“祭祀坑”中除了K1和K2疑似开口于⑤层下之外,其余均直接开口于③层下,K3打破第⑥层,K4打破第⑦层,K5至K8打破第⑤层,其中K6打破K7。根据上述层位关系,结合K3填土出土陶器、K4埋藏陶器、K4测年结果,以及目前已经明确的K2、K3、K7、K8出土文物可以拼对复原的现象综合判断,K1、K2、K3、K4、K7和K8的年代为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大致相当于晚商殷墟四期,K5和K6年代稍晚,大致相当于西周早期。
8座“祭祀坑”的平面形制可分为宽长方形、窄长方形和近似方形三类,K8面积最大,将近20平方米,K5和K6分别仅有3.5平方米和4.1平方米,面积甚小。除了K5和K6所有“祭祀坑”的方向均非正南北向,大致呈东北—西南向(K1、K2、K3、K4、K5)或者西北—东南向(K6、K7、K8)。


各坑的埋藏堆积,除了K5和K6相对简单,在填土堆积之下只有一层埋藏文物之外,其余几个大坑相对较为复杂,不过最底层都是埋藏的各类文物,其上埋藏象牙。

K3在填土之下、象牙之上的东北角倾倒一堆灰烬。K4则在象牙之上由东南角倾倒一层平均厚达30厘米的灰烬,在灰烬和填土之间的东、西局部区域还填充有夹杂红烧土颗粒的黄褐色粉沙土。


K8堆积最为复杂,先是埋藏众多大小不一、质地各异的文物,之后埋藏大量象牙,再之后于南、北两侧填充夹杂红烧土块的黄褐色粉沙土,之后铺满整坑灰烬,再之上填充夹杂大块红烧土和“石磬”碎块的黄褐色粉沙土,最后填土掩埋。以上几座大坑不同埋藏堆积层之间并无明确界限,部分象牙实际上也混杂在各类文物之中,如K3、K8,而K3还有几件铜器显然是象牙埋入坑之后才入坑的。K3、K4和K8的灰烬也并不单纯,包含烧土颗粒以及较多细小文物或大型文物的残片、构件。



截至目前,6座新发现“祭祀坑”已经出土编号文物11000余件,而近完整器超过2400件,其中铜器870余件、金器510件、玉器450余件、石器120余件、陶器13件,另提取完整象牙400余根。




重要文物包括金面具、鸟形金箔饰、铜顶尊跪坐人像、铜扭头跪坐人像、铜立人像、铜人头像、铜面具、铜尊、铜罍、铜“神坛”、铜龙、铜网格状龟背形器、玉璋、玉戈、玉凿、神树纹玉琮、玉器座、玉刀、石戈、陶矮领瓮、陶尖底盏、丝织品残痕、象牙雕、海贝等,部分文物从造型、纹饰来看,均为此前所未见。
本次对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考古发掘,意义重大而深远
主要包括:
第一,新发现的前所未见的遗迹和文物,进一步充实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也将促进关于三星堆遗址及古蜀文明的祭祀行为和祭祀体系研究,弥补以往在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的缺陷和空白。
第二,进一步阐释“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认识。1986年发掘的一号、二号坑中出土大量文物,兼有古蜀文明、中原文明和国内其他地区文化的因素,表明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发掘的若干新器物,如K3出土的顶尊跪坐铜人像和铜圆口方尊、K4出土的玉琮和丝织品、K5出土的金面具和象牙雕刻等,进一步夯实了这一认识。


第三,运用“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单位合作”的新理念。本次考古发掘以及其中创新使用的现代化多功能保护大棚、恒温恒湿考古发掘舱、现场应急保护实验平台、多功能考古发掘操作系统、远程控制系统、24小时不间断拍摄系统等,必将对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工作方法和科技考古等方方面面造成积极深远的影响。
第四,系统展现了中国丰富多彩且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源泉。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大型禽龙类:牙克煞龙 带有头盔式头冠(发现于中国新疆)
牙克煞龙属于禽龙类,是鸭嘴龙科恐龙的一种,带有非常显眼的头盔状的冠饰,和冠龙的外形非常相似。它主要生存在9100万-8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只有9米,属于大型恐龙,而牙克煞龙化石则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中国都有发现。牙克煞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4:11:250000追溯:湖人队史(六)大天钩独木难支,魔术师空降洛城
高手,可能永远是寂寞的,这种论调,在洛杉矶湖人的更衣室可以得到百分百的确认,贾巴尔在70年代末登场了,他离开山沟沟密尔沃基到大都市洛杉矶,自然亲身体验了两座城市繁华程度的天壤之别,而繁华背后呢?贾巴尔仍然寂寞,非常的寂寞……高手,寂寞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3:01:190002浙江金华水库发现古墓 考古专家已经到场(浙江古墓)
浙江金华发现的古墓应该是在宋朝初期或者更早以前。在前几天浙江金华某地的水库正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突然就发现了一个古墓,虽然浙江金华并不算是古墓群很多的地方,可在之前也有过一些发现,管理者很快就找到了当地的考古工作者进行了挖掘,考古专家在当场之后也确实有一些发现。金华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6:37:130000大山顶部发现古墓群,专家挖掘一年多后,墓主人身份才揭秘
提起金缕玉衣估计各位并不陌生,金缕玉衣是汉代十分高规格的葬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唯有身份高贵者才能够穿戴。一件金缕玉衣要用数千只玉片和大量的金线才能够支撑,非王侯贵胄没有使用的资格,比如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就曾发掘出了两套金缕玉衣。而在大云山汉墓之中同样发掘出了数件金缕玉衣,那么问题来了,能够发掘出金缕玉衣,说明墓中埋葬之人必然是非富即贵,大云山汉墓之中埋葬的到底是什么人,是汉朝的哪位贵族呢?我要新鲜事2023-04-26 20:23:330000最早的龙和最早的凤
2016-11-1108:06联合报记者谢恩得/民雄报导历史学者郭静云花了10年完成123万字「天神与天地之道」研究专书。记者谢恩得/摄影中国人常自称是龙的传人,不过最早“龙”的造型,并非大家所想的雄伟飞龙。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郭静云发表新书《天神与天地之道》,研究中国古文明信仰的形成,最早的“龙”是以双嘴龙形态出现。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47: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