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86

澳门赵家大屋修复活化的对策建议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17:380

赵氏家族作为澳门早期华人望族之一,在本澳的政治、文化和教育方面增添了诸多亮色,其家族成员的家国情怀,堪称澳门华人社会的典范。而赵家大屋就是十九世纪中晚期赵氏族人在澳门中区的故居,现已凋敝荒置,失去了昔日的风采。为了活化利用,亟待实施保护修复,其人文价值才能被公众认知和体验。2022年,澳门特区政府启动大屋修缮前期工作,并鼓励民间参与活化政府持有的历史建筑。这对于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全面多元推动爱国爱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赵家巷所在澳门营地大街

大屋修复对策

身处稠密区的赵家大屋修复工程难度较高,需要交叉运用历史学、测量学等综合多学科方法开展前期调查研究工作,并结合调研结果进行现状评估和价值评估。整合、叠加和分析历史信息、建筑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完整情况,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修复措施。秉持以保护为主的修复设计理念,优先考虑那些干预最小化、对遗产价值损害最小化的传统技术或新技术,保护赵家大屋的现状形态及历史信息、氛围的维持和延续,使其建筑风貌和文化内涵得以传承,并注入新的活力。

该建筑物已有百余年的沧桑历史,砖石构件和主体木结构必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要把原真性、安全性和耐久性作为修复原则,正确解读“修旧如旧”的原则,杜绝以“做旧处理”取代“不改变原状”原则的现象。修复原则之间具有相互作用且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赵家大屋的保护修复工程中,要明确其中的重点,使得对该建筑物的保护修复经得起科学的检验,最终的成果将直接体现修复原则对赵家大屋保护修复全过程的指导作用。

为了避免让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沦为普通建设工程的操作模式,就不能过于控制造价和修缮时间,也不能让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妨碍再次对原物进行保护处理。对于建筑整体或局部使用防护加固和原状整修等重点修复手段,要有可信的依据,并经过严格的论证方可实施。同时,严格审核和规范对未查明部分的修复设计、修改现状情况与设计误差内容,完善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设计,既要保护赵家大屋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留所有的历史文化层,还要提升其建筑功能及使用价值。

在保护修复过程中,强化和改善环境质量往往被忽视,而环境直接影响建筑遗产的保存状态。由于大屋周边空间狭小,无法拓展功能,环境整治可率先体现在清洁和美化环境,以及设置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然而,更重要的是在保护构成环境特征要素的前提下,消除相关环境中对赵家大屋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危害的各种自然及人为破坏因素。

活化利用建议

赵家大屋作为本澳的历史印记,必须得到妥善的保护修复,但并非最终目标,应以澳门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加以持续活化利用。换言之,就是发挥该建筑物的现实价值,并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使之成为文化、教育和旅游资源。

在活化利用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展示功能与大屋建筑的物质构成和空间特点之间的相容性,其次需要考虑大屋的结构、空间承载能力和展览空间的物理条件。最后,还要考虑新的使用功能必须符合澳门城市文化发展的需求,以及能够有效利用大屋的文化价值资源。因此,展示内容不仅应涵盖组成赵家大屋的内部要素和相关的外部环境,而且应当注重赵氏家族历史的回溯,包括赵氏族谱史料、科举史料、档案史料等,涉及赵氏成员的文稿诗稿、诰封、匾额、朝服大影以及相关史籍、志书、碑铭等。所幸的是,赵家后人曾将“父子登科”匾额在内的部分文物交存澳门文化局,而澳门博物馆透过民间捐赠等方式,也入藏了赵家散佚的大量文物。此外,赵氏家族与望厦山房、观音古庙、普济禅院等建筑遗产的历史渊源,赵家大屋在本澳社会进程中历经损毁或重修等历史信息,也应在活化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发掘和展现,把这些要素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才能真实反映赵家大屋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特区政府可通过制定活化资助计划和提供专项基金支持的方式,鼓励企业、社团或个人参与活化赵家大屋,推出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旅游发展的活化项目,让文化遗产成为支持澳门产业多元发展的动力。

尽管该建筑物展示空间有限,但是周边尚有诸多小型展览空间,包括邻近的草堆街中西药局、关部行台旧址及永福围等建筑遗产,都有着各自的前世今生,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草堆街的中西药局约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以前,是典型的下铺上居式铺屋。孙中山曾经在此开设药局,这是澳门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华人开办的西药店和西医门诊之一,也曾是同盟会的联络站和避难所。“关部行台”遗址,原是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粤海关在澳门所设分部,是粤海关七个总口之一。根据道光十一年(1831年)葡萄牙军事工程师Ozorio所绘澳门地图显示,遗址范围处于显荣围至关前后街之间的地方。这是清政府对澳门治权的佐证之一。从关前街步行到大码头街附近,即可见到永福围错落有致且风格统一的中式青砖民宅,这是当年镜湖慈善会为低收入阶层提供的“廉租房”,具有鲜明的围里特色。此外,赵家大屋所在营地大街(又称澳门街)和草堆街同为本澳最早的三条街道之一,也是当年中国人与葡萄牙人之间一道非正式的分界线,故有学者称之为文化与种族的分界线,营地大街的文化含义可想而知。因此,若能优化和重新整合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和职能,就可能起到深化澳门城市文化氛围、助力社区特色旅游的作用。透过多个建筑遗产的联动,既可向公众展示修复成果、善用和活化历史建筑,又可让人们感受“老澳门”的生活风情,抒发爱国爱澳的情怀。

结语

赵家大屋的保护修复为澳门城市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处理方式,让历史和当代城市的功能有机衔接,为后世提供更为合理的转换实践。活化利用既是保护修复的根本目的,又是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内容,也与旅游业、传媒业、博物馆业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多学科多领域的跨界合作,鼓励社会善用历史建筑,是赵家大屋活化的方向。可喜的是,2022年元月澳门文化发展基金增设了支持开展有助于保护被评定的建筑遗产,以及具有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项目的职能,为进一步推动民间参与活化政府持有的历史建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澳门历史建筑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研究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研究项目

作者单位:澳门城市大学)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宋奕璇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