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71

荐书 |《房山石经题记整理与研究》:我国石刻文献学研究成果的力作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51:320

近日,由吴梦麟、张永强编著的国家“十三五”重点古籍整理项目——《房山石经题记整理与研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徐自强先生编著的《房山石经题记汇编》为工作底稿,大胆改进编纂体例,按考古学的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将“汇编”改为“整理与研究”,将一书扩充为题记卷、研究卷、图录卷三册。宿白先生生前十分关注房山石经有关资料的整理进度,专门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房山石经题记整理与研究》(全三册)

作者:吴梦麟 张永强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定价:1699元

房山石经题记,是指附刻在经石上的辅助性文字,如刻经的目的、数量、时间、内容、施主、刻者、书人、提点人等,是与北朝龙门造像题记、敦煌吐鲁番写经写本题记并重学林的古代三大题记之一。据统计,房山石经题记和相关碑文有6800余条(篇),内含诸经题记6600余条,时代上主要为唐辽金题记,元明题记仅100余条。这些题记不仅是研究房山石经雕造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职官、文化艺术等方面内容和风俗人情,具有重要的文献、文物和文学艺术价值。

无与伦比的学术艺术价值 该书最主要的学术价值体现在,房山石经是以珍贵的唐宫廷写本“大藏经”和失传已久的《契丹藏》为底本镌刻的,从这一点来说,在刻经底本的精善和规模的完整性上,房山石经远胜《敦煌遗书》写本佛经及《开宝藏》《普宁藏》等各种传世宋元明清雕版“大藏经”,奠定了其无与伦比的学术与艺术价值。

此外,房山石经中保留的从唐至明的数千条题记,很多可以补史、证史。如题记中反映的关于唐代“邑社”“行会”等经济活动和唐辽金职官、地理以及幽州地区宗教信仰、民间风俗的丰富信息,自出土以来即被学者关注。近年来,关于西域粟特人活动及信仰的研究渐成热点,与“敦煌吐鲁番学”的关系尤为密切。镌刻有“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等粟特族胡人建立的“大燕”政权年号,安、史、石、康等胡人的造经题记,唐辽金三朝提点校勘佛经的官职题衔、僧伽机构和普通信众题名,以及石经山上发现的明代景教墨书题记等,都意义非凡。

该书汇集了房山石经刻经及题记的书迹精华。在刻经选择上,作者侧重选择书法较好、版本学价值较高的经版,如8洞770《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杨社生唐显庆六年二月八日造经题记》,是我国目前发现时间最早的《心经》刻石,笔法精妙,且附以题记。另如刻造于天宝初年的《唐玄宗御注金刚经并序》,是以长安崇福寺沙门、高僧智昇等护送来的唐宫廷写经为经本、由幽州邑社资助雕造的石经,经末还保留了唐宫廷写经校勘、装潢、用纸等题记,雕刻精美传神,与敦煌写本中的唐宫廷写经书法酷似,堪称房山石经中唐代刻经的代表,故此书将《唐玄宗御注金刚经并序》全文首次进行了放大刊出,便于读者研究体悟。

该书“题记卷”还首次辑录了石经中的序跋、发愿文。房山石经中的唐代造经发愿文,文辞优美,描写生动,不仅再现了当时社会民众的虔诚信仰和释迦牟尼诞辰“上经”的热烈场面,其内容也可补《全唐文》之阙。如9洞196《卢至长者因缘经一卷并赞》下所刻周曈撰《司徒四月八日于西山上佛经铭并序》:

“……所以每岁四月八日,竭清俸、采奇石,勒诸经文并真言,幡盖云引,笙歌凤吟,出严城以风从,指灵山而径往。佳气笼野,祥云满峯,将此石经,藏之岩壁。……自然卫我公于万年,安军府于千秋矣。虽则川平谷满,此经长存;人皆虔心,孰不瞻仰。既勒石纪美,敢书其辞。云:巉巉高山,上柱烟碧。公勒经文,藏之峭壁。群灵瞻仰,众圣窟宅。谷变川平,斯文不易。为善既利,为福必从。如水逐风,如云应龙。且长且久,不骞不崩。日来月往,缘流福兴!”

关于刻经的主旨、举措,上经的仪式、愿望,都阐述清晰,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堪称唐代散文佳作。

石刻文献整理的创新典范 最初的房山石经题记及碑刻在录文时,有的与原拓片校对时错讹较多,不堪卒读。此次编纂,作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反复整理校对,根据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来的房山石经各个时期和不同版本的清晰图版和拓片,核阅了近3万张房山石经的拓片或碑刻图版,对其中6800余条题记和碑文逐一进行了校对、勘误、缀合,重新命名,并加以句读,在确保准确性的基础上,便于读者阅读和征引。

由于房山石经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主持发掘整理的,故对房山石经的分类,采取了以佛教“大藏经”佛经经名及《千字文》编号来进行分类,从而弱化了石经作为出土文物的有关信息,失去研究洞窟形成、变迁的基础材料,较难对洞窟形制进行分类。此次编纂,作者创新性地按考古编号和文献学的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辑录。如“题记卷”按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房山石经出土发掘时的最初状态,即石经山上九个藏经洞、山下压经塔地宫中的石经,以及散落在寺内外的重要碑刻为序,对石经、碑刻和题记进行了整理,即每洞以编号排序,经名列前,题记列后,如此经在其他洞再次出现的,则重复出现经名;若每种经有多则题记的,则以编号最早的置前,其余随后,排序大致如“2洞2《心经》经文 题记……2洞19《金刚经》经文 题记……”,这种排序方式,既便于了解石经出土位置,又可将每种经文在不同藏经洞间加以切换连缀。

再如“图录卷”,作者大致按照“经名 卷帙 职官 人名 时代 类别”的规则,择取隋唐辽金元明各时期的石经,包含有纪年、孤本佚经、造像图案、题记、书镌刻经者以及新发现的刻经、碑版等石刻资料,对卷中的石经和碑刻进行定名,重新拍摄高清图片并首次对书中的碑刻、石经拓片标注了尺寸,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检索使用。

新发现新成果的集中展现 房山石经开洞至今已经过了半个世纪。60多年来,研究学者们在房山云居寺、石经山以及周边地区陆续发现了新的刻经、碑刻及其他资料,本次编纂,作者将这些新发现和研究成果,悉数列入“研究卷”,其中德、法、美、日、韩等国外学者的研究文章,都组织专家重新进行了翻译。

新发现的碑刻、墨书题记和佚经拓本 据之前文献记载,雷音洞(五洞)内向来只提到有唐“元和四年五月十一日万迪郑十一娘等题记”一则,镶嵌于石经壁间,且已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佚失。在本书编纂过程中,经过仔细寻访,又在金仙公主塔塔室内壁发现了唐“开元廿年”和辽金墨书题记、在雷音洞(五洞)洞内地面发现了唐比丘僧玄岸、范阳郡郑云以及唐大历元年十月十九日范阳县尉薛伯俞等礼拜题刻,这些都是此前史籍、资料中没有记载的。原立于七洞外、后来佚失的元贾志道撰并书的《重修华严堂经本记碑》,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新发现于石经山小西天沟壑,此次收录了新、旧拓本,便于读者比对。

初次公布的“巡礼题名碑”拓片 巡礼是重要的民间佛教仪式,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房山石经中掺杂保存了十余通关于巡礼题名的碑刻,均为唐代。1987年出版的《房山石经题记汇编》中进行了录文,图版从未发表。此次作者提取了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房山石经中关于巡礼题名的碑刻拓片,进行拍照,公之于世,命名为“巡礼题名碑”,其录文在第一册“题记卷”中也作了核对。

收录了若干根据残石缀合的经碑 如一洞所出(据黄炳章说)唐开元十四年二月《云居寺石经堂碑》,发现时已碎裂成二十余块残石,曾一度运到上层雷音洞(五洞)破损的破子棱窗石。又如1洞1054《入道沙门见嵩金天会十四年七月七日续造石经之记残碑》,系由4块残石缀合;都是记述石经山刻经史的重要碑刻。1洞947《诸法本无经卷上辽大安三年耶律佶张阊等造经题名》,系由5块残石缀合,是反映辽代刻经沿革、提点书镌机构的重要题记。作者将这些残破的经碑一一缀合,又参照不同时期版本拓片进行比对,大致还原经碑内容,弥补研究空白。

手托这三本沉甸甸的石经卷册,眼前掠过或清晰、或模糊、或完整、或残缺的拓片图像,耳边似乎响起不绝于耳的捶拓声,脑海中呈现当年寂静的石经山千人作业的震撼场面,学者先贤们不计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发掘整理的宏伟场景。《房山石经题记汇编》作者徐自强先生,病榻弥留之际还在谆谆嘱托,放不下石经的整理研究工作。本书的第一作者,85岁高龄的吴梦麟先生,尽管身体不好,精神不济,但只要谈起房山石经,她依然可以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讲述几个小时。本书的第二作者张永强先生,由对书法的热爱转入对房山石经的痴迷,将这十余年几乎所有的个人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庞大的资料搜集整理和校勘工作中,曾一度劳累昏厥在案前。可以说,《房山石经题记整理与研究》是以徐自强、吴梦麟、张永强为代表的多位学者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和多年心血凝结而成的丰硕果实,必将成为伟大的房山石刻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裨益学界和艺林!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