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学术引领、科技支撑,全面提升考古研究综合实力
中国现代考古学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历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学科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多次就考古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新时代的中国考古学肩负着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重要使命。
在中国考古学新的百年开端之际,《“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制定和颁布,对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具有重要意义,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关键举措。
针对“十四五”期间的考古工作,《规划》明确强调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学术引领、科技支撑”和“开放共享、传承文明”三个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划了七项主要任务。值得关注的是,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统筹协调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前提下,《规划》对提升考古研究综合实力和水平给予了高度重视。这既是当前我国考古事业和考古学科所处发展阶段的迫切需求,也是做好考古信息的深入发掘和阐释,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自“夏商周断代工程”实施以来,重大课题对于集合多学科力量共同解决重大问题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我国考古学界的共识。自2001年至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分阶段实施,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基础上,推进了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过程的深入认识。2018年起实施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聚焦考古事业发展和考古学科建设的5大关键领域11个重点方向,凝练出了一大批重要项目,短期内便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我们已经基本摸索出一套以针对性的考古发掘为基础,以多学科的研究力量为依托,集中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成功经验。同时,这些重大课题的实施,在推动学科研究水平提升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也有目共睹。
《规划》的第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深化重大考古研究”,并明确提出要“凝练重大考古研究课题,系统确定考古发掘重点”,围绕“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和“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等关键问题的研究和阐释。这就要求当前的考古工作,特别是主动考古发掘项目,要坚持学术引领,强调课题意识,不仅要“重发现”,更要“重研究”。同时,各级考古机构也需要在这些国家级重大考古研究课题的示范引领之下,做好当地考古工作的整体规划,在参与国家级重大课题的同时,注重区域性重点课题的凝练,从而多层次、全方位地推动考古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
自然科学技术与考古学的深度交叉融合,是当代考古学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考古遗存的信息提取、保护和解决重要考古问题方面发挥了至为关键的支撑作用。相比于欧美等区域而言,我国的科技考古虽然起步较晚,但过去的二十余年间,地质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考古材料科学和分子生物考古等领域都实现了迅速的发展,科技考古的整体水平和研究实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不过,我们应当看到,已有的学科分支和应用实践,总体上以学习和应用国外的技术和方法为主,自主研发的原创性成果较为缺乏,科技考古的综合实力和研究水平与欧美等地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规划》将“推动考古科技创新升级”列为主要任务之一,并从技术研发、学科体系建设和支撑条件三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这些重要举措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规划》将完善考古科学实验室体系作为这一领域“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内容之一,提出要推动国家级和省级考古科学实验室建设。这一举措,一方面能够加快整合资源和人才优势,确保在关键技术研发和完善学科体系方面实现突破,提升我国考古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省级考古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对于地方考古研究机构顺应时代需求,进一步优化部门和人员配置,实现从发掘和基础研究为主,到发掘和综合研究并重的角色转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引领示范作用。这些举措的实施,加上考古技术装备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和全国考古工作信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必将大大提升科技考古的分析检测能力,有效助力考古发掘科技分析的常规化,科技在考古研究中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势必更加显现。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考古事业长期面临着从业人员不足的问题,近期随着中央编办下发国家级和省级考古机构编制的明确要求,各地考古研究机构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有所缓解,但就全国的考古工作而言,人才队伍建设依然是我们需要长期重视和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规划》针对“夯实人才队伍基础”这一任务,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归结起来主要将从加强人才培养和防止人才流失两个方面,全力保障考古事业的人才队伍基础。对于人才培养,《规划》在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增加或扩大考古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实施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之外,明确提出要健全考古专业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完善高等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这一教育培训体系的完善,将从考古研究人员与专门技术人员培养和在职人员再培训等多个角度同时发力,缓解当前考古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的现状,也将确保所有从业人员在理念和技术等方面及时适应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同时,《规划》还提出将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培养选拔100名考古领军人才、100名考古青年英才、 500名考古科研骨干,这些激励措施的实施,也将提高在职人员和高校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专业人才流失的问题。
中国考古学历经百年,迎来了学科发展的黄金时代。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全方位地提升考古研究的综合实力,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充分发挥考古学在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方面的独特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责任和使命,更好地助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邓振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地区性博物馆发展有关问题——序三门峡博物馆《崤函遗珍品鉴》
(图书计划本月下旬由大象出版社出版)这本《崤函遗珍品鉴》的编辑和出版,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博物馆馆藏珍品的又一次集中呈现,相信可以对大家比较全面地了解三门峡的历史及其文物品类、特色等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点睛作用。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6:01:340000夏商同时存在,还是前后相继?考古取得重要发现
根据史记记载,大禹治水之后,成为华夏联盟盟主,儿子夏启驱逐伯益,建立了中国第一王朝——夏朝,商族是夏朝的诸侯国;四百年后,夏桀荒淫无道,商汤替天行道,推翻夏桀政权建立了商朝。然而,就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而言,夏朝与商朝并非前后相继,而极有可能同时存在,且商朝是虞朝的延续,不信请看下文分析:商朝起源之谜,如今已被揭开关于商朝起源,一直以来有两个说法,即东夷说与北方说。我要新鲜事2023-09-30 20:40:590000神秘的河南清朝干尸,项城挖出身着清朝官服干尸/五官清晰
在中国已不是一次两次发现干尸了,不过河南清朝干尸备受舆论。在被发现的当天晚上,三具棺材竟然不翼而飞了,好像被河南清朝干尸的后代抬走了!经过多方调查,干尸才找回。这具干尸身穿清朝的官府,五官清晰可见。河南项城挖出清朝干尸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51:200000西方不承认夏朝,为何却认可良渚?国家的先见之明被陕西考古证实
中华文明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都以“冶金术、文字以及城市”的出现作为判定是否进入文明阶段的三要素标准。参照这个标准,中国史学界往往把夏朝的建立作为中华文明的肇始,而把早于夏朝的历史时期解读为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阶段。我要新鲜事2023-06-02 19:58:290000为什么称三星堆遗址是外星文明,考古专家这么说(地道“中国出品
三星堆遗址是有着5000至3000多年历史的古蜀文化遗址,也是有着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先后出土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旷世珍品,也就是这些造型奇奇怪怪的文物被很多网友认为是外星文明,那三星堆文明是外星文明吗?为什么有人觉得三星堆文明是来自外星的?三星堆文明来自哪里呢?本文就为大家简单整理下原因结果吧。为什么三星堆文明像来自外星?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0:14: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