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70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1:02:53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

发掘单位: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袁东山

钓鱼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城半岛的钓鱼山上,西距合川城区约5千米。在13世纪宋蒙(元)战争中,钓鱼城为宋廷川渝山城防御体系的“八柱”之一,地势险要、控扼三江,婴城固守卅六载,创造了以山城设防击败蒙元铁骑的奇迹。

钓鱼城范家堰遗址位置图

范家堰遗址位于钓鱼城西部二级阶地上,地处弧形山坳地带,背山面江,地势西北低、东南高,呈四级阶梯状分布。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范家堰遗址开展了第四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新发掘清理各类遗迹59处,补充清理前三次考古发掘揭露的遗迹46处,出土器物标本644件。

遗址全景及周边环境(俯视)

一、发掘成果

遗址分为办公区和园林区。办公区由围墙、中轴线建筑群、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园林区以大水池H1为中心,环绕分布有门屋、景亭、台榭、截洪沟、券顶涵洞等。

衙署建筑布局(俯视)

衙署办公区平面近凸字形,长110、宽34-72、高差22米,面积7000余平方米,方向320°。外部以夯土包石墙围合,长308、宽1.4-3、残高0.5-3.2米。内部以府门—中院—设厅—后堂为建筑中轴线,轴线两侧分布有各类附属建筑。

衙署办公区围墙、中轴线建筑群及附属建筑(西北-东南)

中轴线建筑群为一组四进院落,从前至后分别为府门、中院、设厅、后堂,以踏道、甬道相连。府门F18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设廊的歇山顶建筑;中院F29为三合院,入口为仪门,左右为前厅、厢房及廊庑,天井四角发现八角形基座,可能与戒石亭有关;设厅F15是中轴线主体建筑,前有月台,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前后设廊的庑殿顶建筑,房内部分可见金砖墁地;后堂F43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与设厅之间有两个的长方形景观水池H26、H27,沿中轴线对称分布,池壁可见石雕神兽及莲花纹镂空排水孔。

府门F18(俯视)
中院F29(俯视)
设厅F15(俯视)
后堂F43与水池H26、H27(俯视)

附属建筑位于中轴线建筑群的左右两侧台地,清理揭露10座,较为重要的有后堂右侧的地下暗室F47,石构拱券门保存完整,中院左侧F55,可能与祭祀活动有关。

府库F47(西南-东北)

园林区位于办公区左侧,平面形状近梯形,长约120、宽约32-52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以面积约1400平方米、容积逾4000立方米的大水池H1为中心。H1西部、南部靠山体侧环绕长86.3、残宽2.2、深2.1米的截洪沟,北部拦水坝长85.2、厚20.7、残高5.2米,坝上西端设门屋,中部、东部建有大型台榭、景亭等建筑。

衙署园林区(俯视)

衙署建筑的蓄排水系统保存极为完好,有明沟、暗沟、蓄水池、沉砂池等,纵横交错、上下分层。

遗址出土遗物丰富,H1、H27中各出土了一枚铁雷,这是衙署遗址内首次发现爆炸性火药武器;出土铜质象棋子“卒”“砲”各一枚;出土铭文瓦发现有“淳……”“大宋……”等铭文;出土的黑釉瓷器数量最多,器形以碗、盏、罐为主,青白釉瓷器较为精美,多为印花芒口碗、斗笠碗等。

铁雷
铜棋子“砲”“卒”
青白瓷印花芒口碗、斗笠碗

二、价值意义

范家堰遗址规模宏大、布局规整、轴线清晰、性质明确,是国内罕见的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保存极其完整的宋代衙署遗址。其规格形制、空间布局与南宋《平江府图碑》《景定建康志》所绘衙署建筑高度吻合。结合钓鱼城遗址南一字城、古地道既往考古发现及堪舆地望、空间分析,应为《宋史》、万历《合州志》所载淳祐三年(1243),四川制置使余玠纳播州二冉之策修筑钓鱼城时所徙合州州治。

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是钓鱼城的政治军事中心,符合中国传统衙署建筑规制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山地城池特色,丰富了中国宋元时期都城以外的城市考古资料,为我国宋代城址与衙署建筑、古代园林及宋蒙(元)战争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遗存。园林区的大水池规划科学、设计精妙,引、蓄、灌、排有机一体,填补了宋代山地大型水利工程考古发现的空白,是宋代城市规划思想、水利营造技术的真实反映。

遗址出土的铁雷片口、底、身及铸造痕迹完整清晰,为上下合范法铸造,经初步检测为白口铸铁,内填火药,是世界中古史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开创阶段的珍贵见证,并为元宪宗蒙哥败亡钓鱼城的学界争议提供了新的线索。

范家堰遗址与既往发掘的水军码头、南一字城、九口锅、山顶环城等遗址共同构成了钓鱼城山、水、城合一的城防系统,作为宋蒙战争山城防御体系“皇冠上的明珠”,为钓鱼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重庆合川钓鱼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遗址

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0007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