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03

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广西合浦望牛岭汉墓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33:001

01 发掘单位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学

02 项目负责人

蒙长旺

望牛岭汉墓是国保单位、“十一五”至“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合浦汉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墓地位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城南部,西北距两汉合浦郡故城——草鞋村遗址2.2千米(图1)。

图1 望牛岭墓地在合浦汉墓群的位置

望牛岭中心区42亩范围内密集分布78座汉六朝墓,其中最大的一座是M1。1971年为配合防空洞建设曾发掘M1墓室和M2。2020~2022年,为配合海丝申遗和望牛岭一号墓保护展示,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学再次发掘望牛岭汉墓。两次发掘,共解剖西汉墓群封土堆1座(揭露面积1830平方米),清理封土堆范围内及周围的汉晋墓24座(西汉墓22座、东汉墓1座、晋墓1座)(图2)。

图2 墓群封土堆范围内及周围汉晋墓平面图

墓群封土堆范围内是“庸”氏家族墓地。封土营筑于西汉晚期,为一次性分层堆筑而成,底平面呈“凸”字形,面积约3029平方米,主体为方形,边长54米,中部残高3.6米。封土堆范围内共发现16座汉墓,其中封土覆盖的西汉墓15座(M1、M2、M4~M16,M7和M8预留作为展示暂未清理),打破封土的东汉墓1座(M17)。

在营筑墓群封土堆之前,有些墓已筑有各自的小封土堆,墓群封土直接覆盖在小封土堆之上。16座墓的年代从西汉延续到东汉初,规格从小型墓发展为中型、大型墓;形制分为竖穴土坑墓(M6~M8、M10)和木椁墓两类,木椁墓又分为不带墓道(M4、M9、M12、M16)和带墓道(M1、M2、M5、M11、M13~M15、M17)两型,土坑墓和不带墓道木椁墓规格较小、器物较少、年代较早,最小的土坑墓M10仅发现一个陶罐;墓向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朝向西南(14座),一类朝向西北(M15、M17),朝向西南的14座墓多数排列有序,朝向西北的2座墓集中分布在西南部;人骨、棺、椁及漆木器、丝织品、编织物等器物多已朽化。有3座墓随葬墓主姓名印,分别为M1“庸毋印”龟钮琥珀印、M11“庸定”和M14“庸临”滑石印,M11另外还随葬一枚20字铜质书简印(图3~4)。

图3 墓群封土堆范围内汉墓正射影像
图4 墓群封土堆剖面

墓群封土堆覆盖的遗迹,除西汉墓之外还有1条长沟G1(横截面呈∪形)、2个长方形坑K1和K2(均未见器物)、1组灶Z1(并列3灶眼)、若干柱洞。

墓群封土堆覆盖的15座西汉墓,有两组存在打破关系,即M1南耳室打破M2墓道、M15墓道打破M8一端上部。此外,封土堆范围内各遗迹之间的打破关系还有M1、M5、M17分别打破G1,K2打破M12,M5二次开挖时打破两重封土(墓群封土和M5封土)及M5墓道填土,M17打破墓群封土堆。另外,相邻的墓葬,由于下葬时间不同,较晚下掘的墓穴,有的打破相邻墓葬的封土,或者掘出来的土叠压在相邻墓葬的封土之上。

M1为带墓道分室木椁墓,是合浦汉墓群中已发掘的规格最高、随葬品最丰富的西汉墓。墓穴位于墓群封土堆西北部,上方有高逾0.8米的小封土堆。墓向236°,平面呈“十”字形,由墓道、甬道、主室、南耳室、北耳室组成,全长28.5米、最宽14米,面积约130平方米,主室深5.2米,椁高2.3米。墓道为斜坡式,坡面有棺柩车轮痕迹。主室置棺,北耳室置车马器,南耳室置仓储器等。

出土金器、铜器、铁器、陶器、漆器、玉石器、珠饰品等随葬品245件套,其中有铭文的器物包括“庸毋印”龟钮琥珀印、“九真府”和“九真府□器”款陶提筒、“阮、位”和“大、太?”铭金饼等,为推断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信息。唐·李贤注《后汉书·张湛传》“明府位尊德重”句云:“郡守所居曰府”。综合墓葬规格、形制、随葬品及相关文献判断,墓主“庸毋”生前曾在九真郡(郡址在越南北部)为官,死后归葬合浦家族墓地(图5~7)。

图5 望牛岭M1发掘场景
图6 M1出土遗物
图7 望牛岭M1部分珠饰品

M5为带墓道竖穴木椁墓,位于墓群封土堆南部,上方有高0.85米的小封土堆。墓向228°,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全长18.7米,其中斜坡式墓道长12.6、宽1.8米,墓室长6.1、宽3.64、深5.1米。墓室底部残存部分碳化椁板痕迹,未见随葬器物。M5规格仅次于M1,与M1并行排列,两墓构筑时间接近,墓穴深度也基本一致(M1和M5墓穴在墓群中是最深的)。合浦汉墓群中常见并行排列的同坟异穴夫妻合葬墓,望牛岭M1和M5最初的设计可能也是如此,但奇特的是,M1未被盗掘,而M5墓道及上方封土有重新挖开的痕迹(二次开挖时精准找到墓道口直抵墓室),并且椁室已经空无一物。这种状况不像是盗墓行为,而可能是迁葬现象,这在广西汉墓中是首次发现(图8)。

图8 望牛岭M5发掘场景

M11为带墓道竖穴木椁墓,位于墓群封土堆东中部,上方有高0.7米的小封土堆。墓向230°,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全长10.6米,其中斜坡式墓道长6.16、宽1.5米,墓室长4.44、宽2.7、深3.25米,椁高1.9米。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玉石器、珠饰品等随葬器物28件套,其中有两枚印章,一枚为凫钮滑石印,印文“庸定”,另一枚为20字铜质书简印,印文“庸敖私印 宜身至前 迫事毋闲 唯君自发 记信封完”,这是目前所见字数最多的西汉书简印,“定”和“敖”应是墓主的“名”和“字”(图9~10)。

图9 望牛岭M11墓室及印章
图10 望牛岭M11部分器物

M14为带墓道分室木椁墓,位于墓群封土堆东南部,上方有高1米的小封土堆。墓向229°,平面略呈“凸”字形,由墓道、主室、耳室组成,全长17.2米,其中斜坡式墓道长12.2、宽1.78米,主室长5、宽3、深3.9米,耳室位于墓道底端左侧,长2.92、宽2.04、深3.35米,有曲尺形生土二层台。主室置棺,耳室置车马器。主室椁高2.36米,耳室椁高1.8米,椁室四壁使用经过碳化处理的圆形条木并排竖立构筑而成。出土铜器、铁器、陶器、漆器、玉石器、珠饰品等器物81件套,其中有1枚滑石印,印文“庸临”(图11~12)。

图11 望牛岭M14封土、墓室及“庸临”滑石印
图12 望牛岭M14部分器物

M16为不带墓道竖穴木椁墓,位于墓群封土堆向西凸出部分,墓向240°,平面呈长方形,长3.3、宽2.2、深2米,底中部有一个长方形浅坑,出土陶器和铜器共12件(图13)。

图13 望牛岭M16全景及部分陶器

M17为东汉初带墓道竖穴木椁墓,是唯一打破墓群封土堆的汉墓,并且有意选址于偏离M1的西南部空余位置。墓向319°,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全长14.1米,其中斜坡式墓道长9.3、宽1.65米,墓室长4.8、宽2.7、残深1.98米,墓穴打破墓群封土并深入生土1.05米。出土金器、银器、珠饰品、铜器、陶器、铁器、漆器等器物47件套(图14~15)。

图14 望牛岭M17发掘场景
图15 望牛岭M17部分器物

墓群封土堆周围已发掘的10座墓,9座为西汉墓、1座为小型晋代砖室墓(M24)。9座西汉墓分为土坑墓(M26)和木椁墓(8座)两类,其中,M26为小型竖穴土坑墓;M23和M25为不带墓道的小型竖穴木椁墓,M25位于墓群封土堆东侧,长3.4、宽2.1、残深1.4米,出土陶器、铜器、铁器、银器共9件,有一枚瓦钮铜印,印文“范福之印”(图16);M18~M22、M27共6座为带斜坡式或阶梯式墓道的中小型竖穴木椁墓。

图16 望牛岭M25全景及部分器物

望牛岭汉墓出土随葬品包括陶器、铜器、铁器、金器、银器、漆器、玉石器、玻璃器、珠饰品等器物,另外还有丝绸、竹编、果实、稻谷、贝壳、燃料等残留物(图17~21)。

图17 望牛岭汉墓出土的部分珠饰品和金银戒指
图18 望牛岭汉墓出土的部分玉石器和玻璃器
图19 望牛岭汉墓出土的部分铜器
图20 望牛岭汉墓出土的部分铁器
图21 望牛岭汉墓出土的果实等残留物

M1、M2、M11、M12、M13、M14、M15、M19、M20、M21、M25各出一把铁剑,剑饰有金饰片、玉剑格、玛瑙剑璏和串珠等。珠饰品是各类串饰的统称,珠子单颗数量有三千多粒,材质有金、银、琉璃、水晶、玛瑙、琥珀、红玉髓、绿柱石等,形状有胜形、花球形、瓜棱形、葫芦形、算珠形、胆形、圆球形、扁圆形、榄形、系领形、亚腰形、棱柱形、动物形、多面体等多种。

望牛岭汉墓的发掘,剖析了墓群封土堆的结构形态和营建方式,厘清了墓群的层位关系和空间布局,确定了封土堆范围内为“庸”氏家族墓地。家族墓反映了“庸”氏家族的崛起历程,墓葬年代从西汉延续到东汉初,规格从小型发展到大中型,M1墓主“庸毋”是家族中最显赫的成员,生前曾在九真郡为官。

发掘揭示的同一封土下多座墓葬组成的“庸”氏家族墓地为岭南地区的首次发现,家族墓中,M1墓主“庸毋”生前在外郡担任要职死后归葬合浦、M5出现入葬后又迁葬的奇特现象、M11出土目前所见字数最多的西汉书简印以及同时出现墓主“名”和“字”印的情况、M17在墓群封土堆筑好之后加入家族墓地,这些新发现为探讨两汉时期墓葬制度增添了重要材料。“庸”氏家族墓年代延续,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演变脉络清晰,对于系统梳理合浦汉墓发展规律、深入探究汉代合浦乃至岭南地区文明进程具有重要价值。

望牛岭汉墓的考古发现,拓展了合浦汉墓群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出土舶来品文物及带有海外因素的器物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凸显了合浦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殊位置,为加强丝绸之路大遗址保护展示、促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印证了《汉书》《水经注》等史籍关于汉朝廷以合浦为支点经略岭南及海外的记载,反映出汉代在秦统一岭南之后进一步强化了南部边地的管辖治理,为维护国家统一、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执笔:蒙长旺、张潇、梁香连

陈亮吉、邓鑫、高雅婕

编辑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