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

2月15日,“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开幕式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国家档案局副局长魏洪涛,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一级巡视员陈彬斌,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典籍博物馆馆长熊远明,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何晓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韩永福,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等出席开幕式。饶权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熊远明、朱建军、张元林、何晓雷、魏洪涛先后致辞,开幕式由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主持。


展览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分别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展厅,展出面积近30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国图藏甲骨、敦煌遗书,甘肃简牍博物馆藏汉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共计249种,382件。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古文献的“四大发现”。本次展览首次将分藏于各处的珍贵文物荟萃一堂,是迄今为止“四大发现”主题相关文物最大规模的展览。观众可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一站式了解中国典籍发展历程中的各种载体及丰富的装帧形式,透过古文献近距离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次展览不仅是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研究院之间打破馆际、行业资源壁垒,突破地域限制,整合优质文化资源,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中国历史,探索中华文脉的一次圆满联动,更是发挥各自优势,同心协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新尝试。
本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档案局、国家文物局等相关司局及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专家学者、企业、媒体代表参加开幕式。
编辑 |张 怡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工地上找到八角古墓 墓主任家境殷实(贵族古墓)
工地上发现的古墓埋葬的是古代的一个贵族。在安徽省合肥市的长丰县,工人在修路的时候,无意中挖出来一座宋朝时期的八边形古墓,里头摆放着好几口棺材,一些陪葬品也清晰可见。专家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赶到工地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考古队员清理掉墓顶的青砖以后,三口保存完好的棺材显露了出来,巨大的铁环和棺钉清晰可见。墓葬结构我要新鲜事2023-12-20 18:32:210000徐天进:曲村考古杂忆
说起曲村,我想绝大部分人压根儿可能就没听说过,当然也不会知道那是一处什么样的所在。在考古学家到来之前,这里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北方村落。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一系列的考古大发现之后,这里才开始有些名气,而所谓的名气也多半仍是在考古圈内或学术界,因为考古学家在这里解开了晋国始封地之谜。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0:50:510002徐州挖出西汉古墓 自称里面没有宝藏(西汉墓葬)
徐州发现的西汉墓葬中发现了金缕玉衣。在前些年有一个老农民上山的时候,无意发现了一座古墓,在考古学家赶到现场后,便对其进行了保护性挖掘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他们发现这竟然是一座汉朝时期的横血崖洞墓,规格极高,应该是一位皇室贵族。墓室几乎是将整个山体给掏空,占地面积高达700平方米,内部还分布着各种房间,就像是宫殿一般。里面无宝藏我要新鲜事2023-04-02 02:42:130003北美唯一大型食肉恐龙:伤龙 前指爪长达26厘米
伤龙是一种暴龙科的恐龙,它生活在白垩纪的北美洲东部,也是第一批在北美洲发现的恐龙之一,虽然现在关于它的化石发现非常的少,但曾经有一位叫做查尔斯·耐特的科学家完整的根据化石描绘出了伤龙的想象图,伤龙的普遍身长可达6.5米,重量在1.5吨,有着非常强有力的前爪。伤龙的外貌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5:20:360000日本研究三星堆的目的 日本为什么会研究三星堆
日本考古学家,历史学者特别热衷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尤其中国的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是我国华夏文明的灿烂瑰宝,日本研究我国的三星堆文化是对我国历史的深入研究,从而感受出我国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一、日本研究三星堆文化的目的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0:37:0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