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94

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西藏曲水温江多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18:090

01 发掘单位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02 项目负责人

席琳

温江多遗址位于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才纳村五组(图1),是吐蕃时期重要的政治和佛教中心之一,与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噶迥寺等共同构成了拉萨河流域吐蕃都城文化遗产综合体。

图1 温江多遗址地貌与位置图

遗址现存地面遗迹主要有中心建筑、四角大塔、龟趺等(图2、图3),与桑耶寺四塔一殿的布局相近。2021~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分别对遗址西部西南塔基、龟趺,中部拉康周边以及东部东北塔等区域的1020平方米范围进行了发掘,工作主要围绕吐蕃时期高等级离宫与佛寺遗址布局结构研究,吐蕃时期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与交往研究,多学科研究几个方面进行。

图2 温江多遗址环境航拍(东-西)
图3 温江多遗址分区与遗迹分布图

一、吐蕃时期 高等级离宫与佛寺遗址 布局结构研究

四角大塔中,西南塔和东北塔平面均为“亞”字形(图4、图5),边长约18米,形制和规格完全一致,通过测年可知始建于公元8世纪中后期,即吐蕃王朝晚期。塔基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图6)。

图4 西南塔塔基(东南-西北)
图5 东北塔塔基
图6 东北塔西侧不同时期塔基

早期塔基叠压于砖瓦倒塌堆积层下,发现有遭到破坏的局部石砌结构,西南塔北侧还发现一道与塔基平行的石砌墙基,从倒塌堆积看,大量使用琉璃质砖瓦等建筑材料为这一期建筑的重要特点。中期塔基为一层石渣夯土层,其上未见倒塌堆积,可能为早期塔基毁弃后一次维修工程留下的痕迹。晚期塔基“亞”字形台基保存基本完整。西南塔基东侧贴石壁有一擦擦装藏坑(图7);东北塔基内清理出砧木坑、石砌坑道基槽、圆形石台基础等内部结构。

图7 西南塔K6出土天降塔擦擦

中部偏西的石碑龟趺区域清理发现一座长方形房址,中部以大石块铺底,四周以石渣土围筑(图8)。

图8 中部西侧龟趺及房址三维正摄影图

房址东南的小型祭祀坑内出土陶钵、泥塑动物、铜塑牦牛等(图9)。拉康及遗址周边收集到花岗岩龟趺无字碑碑身残块、庑殿顶碑帽残块。

图9 中部西侧龟趺K8出土带盖陶钵、铜皮制牦牛、泥塑熊形动物

中部中心区域的吾香拉康南、北、西侧发现了位于不同层位的墙体及灰坑(图10、图11),下层遗迹测年为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这表明,该区域应为原温江多宫或“温姜多誓愿祖拉康”的核心建筑区域。

图11 中部地层堆积与建筑墙址遗迹
图10 中部建筑石墙与地层

温江多遗址考古发掘是吐蕃时期高等级离宫与佛寺建筑遗址的首次科学考古工作。通过两个年度的发掘可知,遗址地层堆积较厚,最深处近6米,早期堆积中保留了吐蕃时期的塔基、土石墙基和灰坑等。塔址和建筑基址以夯土和石块混筑、围绕以带有明显祭祀意味的坑等则应反映了吐蕃本土文化的特点。

二、吐蕃时期 多民族文化 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温江多遗址2021-2022年发掘出土文物标本825件,质地有陶、泥、铜、石、骨、铁四类,以陶质建筑材料数量最多。建筑材料种类包括筒瓦(图12、图13)、板瓦(图14)、瓦当(图15)、砖(图16)等以及部分特殊瓦件,如窄板瓦、菱形瓦饰、正当沟等,陶质有红陶、灰陶、褐陶三种。

图12 中部西侧龟趺④层出土绿釉红陶筒瓦残块
图13 中部西侧龟趺③层出土带刻痕带瓦舌灰陶筒瓦残块
图14 中部西侧龟趺④层出土绿釉红陶花口板瓦残块
图15 中部西侧龟趺④出土绿釉红陶带筒瓦莲花瓦当
图16 东北塔⑥层出土蓝釉琉璃砖

每种材料表面处理方式均有带釉琉璃和不带釉两种,釉色以白色(图17)、绿色、蓝色为主,此外还有红色、灰色等。

图17 中部⑥层出土白釉红陶板瓦残块

这种多色琉璃瓦建筑材料的集中出土在内地和西藏以往的发掘中均较为少见。其中,发掘出土的一件菱形瓦饰很可能为无字碑碑帽镶嵌的饰件(图18)。

图18 中部西侧龟趺③层出土(莲花纹菱形砖残块

大量砖瓦建筑材料的使用表明唐蕃物质文化交流十分密切,带釉琉璃砖种类和瓦的形制均为典型的汉地特征,与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出土琉璃瓦具有可比性。新修的吾香拉康殿内可见复建拉康时重新利用的吐蕃高等级建筑,如噶迥寺遗址发现的覆莲柱础。遗址内无字碑与唐高宗乾陵和唐中宗定陵无字碑异曲同工,龟趺、碑身、庑殿顶碑帽与唐蕃会盟碑形制相同,等级很高。这些都是唐代“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实物见证。

三、多学科研究

温江多遗址目前已经开展的多学科研究主要包括动物骨骼鉴定、釉样成分分析、样品年代测定等。通过测年可知,中部区域下层堆积年代可到吐蕃早中期(唐代早中期),西南塔夯土塔芯建造年代为吐蕃中晚期(唐代中晚期),中上部堆积年代为分裂割据至萨迦政权时期(宋元时期)。

动物骨骼鉴定结果显示,从吐蕃至萨迦时期,遗址附近主要的动物种类有羊、驴、牛、狗、马、猪等,早期主要以羊和牛为主。

从XRF釉样初步分析结果可知,依照釉成分可分为铅釉、碱-钙釉、钙釉及其他四类,主要为石英成分,测出的助溶剂含量低,可能与风化有关。这些科技考古的收获对我们理解遗址的分期及各时期遗存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编辑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