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默默奋斗百年的建筑大师
近十年来瞩目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事件·作品·思想与人,尽管历史足音已远去,但今人要在敬畏与传承中学会感悟与对话。不知什么缘故,据笔者观察,中国20世纪建筑巨匠“五宗师”吕彦直(1894-1929)、刘敦桢(1907-1968)、童寯(1900-1983)、梁思成(1901-1972)、杨廷宝(1901-1982)中,对先贤童寯(jùn)先生的介绍相对不多,但本文认为无论从建筑设计史、建筑艺术史、建筑园林史、建筑教育史等方面,童寯先生的贡献都是应奏响的颂歌,他无疑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建筑大师。

一、扎实求索的历程
童寯先生1900年10月2日出生在沈阳(时称奉天盛京),1921年考入北京清华预备学校高等科。在校期间他美术功课尤其出色,积极参加学校美术社活动,钢笔画、水彩画全校闻名,举办个人画展,担任了三年清华年鉴的美术编辑,此外还从聆听梁启超、胡适、王国维等人讲座中获取新观念与新思想。1925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8年获硕士学位。在学习期间多次获设计竞赛奖,如1927年全美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罗丹博物馆二等奖),1928年新教教堂设计竞赛一等奖,1928年再获Arthur Spayd Brooke设计竞赛金奖。1930年5月至8月,童寯经历纽约两家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实习后,赴欧洲英、法、德、意、瑞士、比、荷等国,经东欧、苏联回到沈阳,此次他目睹了国际现代建筑运动的伟大成就,完成了大量绘画作品。回国后他受到时任东北大学工学院院长孙国峰之邀,任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此时教授有梁思成、林徽因、陈植、蔡方荫等)。1931年6月后,因梁思成、林徽因去北平参加朱启钤中国营造学社工作,童寯便接替梁思成任东大建筑系主任职务。“918”事变后,他被迫离开东北,并慷慨资助学生们进关避难。童寯本人则赴上海与陈植、赵深在上海组建“华盖建筑师事务所”(1932年挂牌运营)。
当下我们倡导中华文化的自信自强,殊不知建筑师事务所的组建历程也是最好的写照。在近百年前,中国人哪有自己的建筑设计机构,童寯、赵深、陈植这三位从美国宾大走出的校友结盟的上海华盖事务所(1931-1952)恰成为近代史上中国建筑设计机构的代表之一。当时业界有“北基泰,南华盖”之美誉,足见上海华盖事务所的影响力。有文献记载,“华盖”之名,源自叶恭绰,他意一是由中国建筑师在中国盖楼宇,二是要在中国顶尖,因“盖”而“超出”之意。据统计仅1937年前华盖事务所在上海主要作品就有浙江兴业银行、大上海大戏院、恒利银行、上海火车站、金城大戏院、合记公寓、梅谷公寓、西藏路公寓(大陆饭店)等。另据童寯的孙子童明在2000年写下的回忆说“1938年5月,抗战爆发后,童寯曾赴重庆从事西南地区的业务,1940年他用回沪时机,参与《中国文化系列》研究,负责中国绘画史和中国园林史的写作……1944年秋应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主任刘敦桢之邀,任教授等”。随着1950年代私人事务所解散合并,童寯就专心致志从事建筑教学与理论研究。其诸多贡献中,一是园林学,二是新建筑思想与理论。
二、开20世纪中国园林研究之先

《江南园林志》(1937年著,1963年中国工业出版社,1984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再版)是童寯完成的20世纪研究中国园林的“第一书”。据童寯长子、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童诗白(1920-2005)回忆:“周日父亲很少在家休息,他休息的方式就是带上照相机到上海附近或铁路沿线有园林的地方去考察,偶尔也带我去……那些地方是些荒芜的园子,主人早已不住在里面了,父亲向看门人说明来意并给一些小费后,就可进入参观拍照了。”1932年至1937年,童寯抽出时机,遍访苏、浙、沪60多处园林,只身一人踏勘、调查、测绘、摄影,并广为收集素材,在无法用工具测量时,便用脚步予以估算。他细致的观察与分析,多次与同道及学生们说“关于园林,对于其中最著名的,我几乎熟悉它们的每块石头……”。园林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经过千年变迁,到20世纪真迹越来越珍贵,与建筑技艺不同,造园技艺更难以传承。如果说古代造园著作,以明代计成(1582-?)的《园冶》为标志,其对造园原则、要素、经验等理论有分析,那么20世纪《江南园林志》则是第一部运用科学方法论述中国造园理论的专著,书中有丰富的园林历史沿革、境界,与园林创作密切相关的中国诗文、书画等。他的造园三境界观,确成为中国园林设计研究的要点即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
1937年《江南园林志》完稿后,经中国营造学社建筑学家刘敦桢介绍出版,梁思成读后致童寯信中言“拜读之余,不胜钦佩。”战乱之,没有人会视《江南园林志》为中华传统精神文化之载体,但朱启钤决定将它作为专著刊印,并说服童寯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从事建筑与园林研究。由于“卢沟桥事变”爆发,负责排印的商务印书馆将《江南园林志》退回,朱启钤只好将它与社内重要资料寄存天津麦加利银行仓库,后又因1939年天津大洪水仓库被淹,朱启钤在1946年托人将书稿还给童寯,就这样《江南园林志》首版被画上了休止符。著名文学家黄裳评价道“一卷《江南园林志》,不只可见作者的观点议论,为研究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开山经典著作,更能欣赏作者的美文,如读《洛阳伽蓝记》,绝非后出的说园诸作可比……。”
三、传播新的现代建筑理论

学界既把童寯称为20世纪建筑“五宗师”,也称作与梁思成、刘敦桢、杨廷宝齐名的“中国建筑四杰”,但童寯是“四杰”中唯一既不是院士也无官职的教授,且也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刘敦桢的儿子现已90岁高龄的刘叙杰教授讲,童寯大多时间坐在东南大学中大院一楼阅览室某个固定座位上,静守一书桌,埋头研读写着笔记。作为建筑师、建筑学家及建筑教育家,他的吟咏、广博知识使他在学界有独到的声望。他对东西方文化的精神修养,使它无愧于一生耕耘中国城市建筑现代化的奇才,不仅他的作品大方、明快,其建筑理论尤其是新建筑思想质朴而富有力度,令学生再三回味,深受师生敬仰。他对中西方建筑有深入研究,关注西方工业革命后建筑发生巨大变化以及中国本土建筑现代化演变,如他对日本“二战”后采用现代材料和技术体现传统建筑精神予以赞赏,也倡导中国要有自己的现代风格。他尤其反对简单地在西式建筑上加大屋顶做法,那时正值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开始设计北京香山饭店,他同意其造型既不全用西方手法,也不模仿中国传统造型。这些既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又表现了一介建筑大师的立场与观点,要用创新与创造,告别保守与落后。
我国建筑史学界著名专家、东方建筑比较研究的开拓者、东南大学教授郭湖生(1931-2008)曾以“创造者的颂歌”评述童寯于80岁高龄写成的《新建筑与流派》一书(第一版1977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16年 北京出版集团),认为《新建筑与流派》不仅是一本歌颂新生事物的书,更是童寯老探索中国新建筑求索之路的理性之作,评点了十多类世界建筑风格流派。尤其认为对世界产生价值的新建筑开端,应是1911年由德国人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法古斯鞋楦厂,它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工业建筑,特别可以体现现代建筑之性格。
对于《新建筑与流派》这本仅13.8千字的小书的价值,童寯老的孙子童明在导读中这样写道,20世纪50至80年代,童教授恰如一支标准座钟,每天早晨会准时端坐于阅览室,很少人理解他长年累月存放在资料室的卡片上记录了什么,《新建筑与流派》是他长达三十载对于世界近现代建筑的特色性研究成果的呈现。童明讲,此书是童寯几十年凝聚研究历程与见地的书,本应以厚实的方式出版,因为早在1964年在他的笔记中,其一部“近百年新建筑代表作”已经基本形成了。需要说明的是,《新建筑与流派》从工业革命后的欧洲、20世纪新建筑早期、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建筑代表者等,回答并讲述了122个问题。正如童寯自己1978年12月在书前言所述“……为什么我们不能用秦砖汉瓦产生中华民族自己风格?西方建筑家有的能引用老庄哲学、宋画理论打开设计思路,我们就不能利用固有传统文化充实自己的建筑哲学吗?”由此完全可推断,童老虽看上去以展示20世纪前后西方新建筑与流派为主,但实则是为了中国建筑的现代化振兴,他真正关心并倾力的是“如何在中国创造按外国方式设计与建造,而又具有‘乡土’外貌的建筑”,这一点确需每一位中国规划师与建筑师动一番脑筋。
本人以为这不仅是本“大家小书”,也是一本面向业界和公众的鸿篇巨制,相信这些主要是20世纪建筑作品、人与思想研究观点的著述,会有来者去接续完成,因为这体现着中华建筑文化的自信与持续发展。
作者:金磊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为验证古墓随葬品,真挖出了汉末王莽所赐宝物,算官盗还是考古?
原题:墓内挖出稀世宝物本文作者倪方六南京玄武湖与中山陵一样,都是南京的旅游名片。每逢节假目,游客都会把这片江南名湖,列为到南京后的首选去处之一。但,就是这块风光无限好、环境绝对美的地方,在南朝宋时曾发生过一起特殊“盗墓事件”。并出土了两件王莽时的珍贵文物,当时的皇帝宋文帝刘义隆都参与了。图:现代考古(2010年3月陕西韩城东塬盘乐村附近汉墓考古现场)。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47:160000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19:380000造戈传统遗岭南,相邦观人有名篇,治国、交友至今可用
#文物有话说##大秦賦#近日,《大秦颂》中有一组吕不韦陪同秦王嬴政视察武库的情节,说到吕不韦认真监造戈等兵器,为未来统一六国做准备。这是真的还是编剧的演绎,老李与各位分享学习心得,这情节,是真人真事,且有出土文物为证。从传世和考古发掘出土的秦兵器中,吕不韦戈(含戟)还算是数量较多的,据不完全统计,现已著录的各个年号的吕不韦戈共有九件,老李列举几件:四年吕不韦戈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21:090000狮身人面像背后的开关 会不会改变地球命运(埃及考古)
狮身人面像蕴含许多地球秘密。当你提到埃及时,你不可避免地会想到埃及的三大名胜,即金字塔、木乃意和狮身人面像。这三件事本身围绕着巨大的谜团,其中金字塔是最神秘的,木乃伊是最夸张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狮身人面像本身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再者说了埃及本身就充满了各种谜团,法老形象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52:210000陕西挖出唐代最强机关墓,出土文物竟是免死金牌,墓主人是谁?
我要新鲜事2023-06-16 19:16:3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