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88

荐书 | 《九合诸侯:晋国历史与文化》:秉笔直书、雅俗共鉴的晋国史普及读本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19:541

《九合诸侯:晋国历史与文化》

作者:谢耀亭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2年3月

定价:78元

众所周知,先秦史研究在我国属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冷门,因为它不仅同古代经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尤为注重古史考证。而晋国史研究,则属于先秦史研究的重点,因为一部晋国史,就是半部春秋史。晋国,在两周八百载的历史中,是最为辉煌的存在。周王室强盛之时,晋国固守宗周镐京与成周洛邑的交通干线,以藩屏周,捍卫王室。平王东迁之后,虽然天子权威日降,但是晋国依旧夹辅王室,尊王攘夷,领袖诸侯群体,维系天下秩序。但是晋国史研究也非常难,因为这段历史夹杂着众多的传说与典故,可偏偏文字记录过少,仅有《史记》《尚书》《竹书纪年》《春秋三传》等寥寥数种,研究突破往往依赖考古发掘与对出土青铜器铭文的解读。或许正因如此,普通大众对于晋国史始终抱着一种仰慕但割裂的心态。近读著名历史学者、山西师大三晋文化研究所所长谢耀亭教授新作《九合诸侯:晋国历史与文化》,深受感触,认为这是一本秉笔直书、雅俗共赏的晋国历史文化普及读本,通读开来,笔者认为此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乐与众君分享:

一、内容翔实,可读性强

此书共分为12个章节,以时间顺序为经,以历史事件为纬,如大戏开幕般的将晋国历史徐徐展开。第一章为开国建基,主要讲述叔虞分唐与燮父迁晋;第二章为晋国蜕变,主要讲述晋国历史上有名的曲沃代翼、献公图霸与骊姬之乱;第三章为霸业始建,主要讲述的是晋文公从政治流亡者一跃成为晋国君主,进而通过改革内政,助周王室平定内乱,在城濮之战击败楚国,成为春秋霸主的经过;第四章为霸业危机,主要讲述了邲之战、鞍之战、鄢陵之战对晋国霸业造成的挑战;第五章为悼公复霸,主要记录了晋悼公的非凡事迹;第六章霸业结束,讲述了晋国的内部统治危机以及楚国、齐国、吴国对晋国霸业的冲击;第七章三家分晋,主要讲述晋国的卿大夫群体对晋国权力的争夺与斗争;第八章治国思想与第九章礼乐文化,主要讲述了晋国的君权特征、治国特征、礼乐文化;第十章宗教文化与第十一章宗族文化,主要讨论了晋国宗教文化的内容与实质以及知名卿大夫家族的强盛与衰亡;第十二章社会生活,主要讲述了晋人的服饰、饮食、起居、出行,论述视角依旧以晋国的统治阶级为核心,兼及百姓。可以说,谢耀亭教授此书,在整体结构上,按照“一纵一横”两条线,以晋国历史发展为线索,兼顾晋文化历史专题,从而将晋国历史的宏伟篇章有层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其笔力雄健,语言书写朴实生动,事件描述重彩纷呈,亦使得呈现在读者面前涉及晋国的风云人物、典故纪文、地理名词都具备一定的立体感,总体而言,此书的故事性、连贯性、可读性都非常不错。

二、史料丰富,发散性强

很多人喜欢听历史故事,但是却不喜欢看历史书,原因简单,历史书中文言文太多,一般人不太看得懂。有鉴于此,白话文版的大家说史读本大行其道。但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并不喜欢白话本的历史书,因为其史料性不强,启发性不足,可借鉴性不高。谢耀亭教授的这本书,在秉笔直书的基础上,对于史料的使用非常到位,如对于晋文公改革的论述,就使用了《左传》《吕氏春秋》《国语》《史记》中的相关史料,这样一来,使得此书的史料可读性与故事丰满性,大为可观。众所周知,晋国在西周的情况,现代人所知甚少,虽有晋侯墓地的出土可以填补部分考古空白,但是仅凭这些依旧无法完整勾勒出晋国发展的详细线索。只是零星的史料,仍有理由让我们坚信,在整个西周时期,晋国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路上。甫入春秋,晋国更是完成了自身的蜕变,成为辅佐周王室,号令北方诸侯群体的特殊存在。谢耀亭教授为了还原晋国历史,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史料,既包括《史记》《古本竹书纪年》《春秋左传》《周礼》《春秋大事年表》《礼记》《说苑》等传统史书,又涵盖《晋文化》《晋国史》《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先秦服饰制度形成研究》等今人著作,此外更是参考使用了《天马——曲村(1980—1989)》《晋都新田》《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晋国奇珍:晋侯墓地出土文物精品》等考古文物资料。这三方面的史料,在充实此书内容深度的同时,亦带给读者发散思维的可能,比如燮父改唐为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晋水说、善射说、嘉禾说、王命说到底哪个才是历史的真相?相信不同的史料会带给读者不同的参考依据,不同的读者也会产生不同的观后感悟。

三、图文辉映,互证性强

一国一族,皆有历史;一城一邑,更需记忆。作为承载历史记忆的载体,存世文物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代鸿儒王国维先生精于金石考据之学,首倡二重证据之法,王国维先生认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说得通俗一点,即运用“出土文物”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以考量论证古代历史文化的真实性。而作为一本研究晋国历史的文史类书籍,谢耀亭教授历经艰辛给此书征集使用了大量的文物类照片,使得此书的历史真实性与厚重感大为提升,而这也正是此书的亮点之一。经笔者粗略统计全书12个章节,合计使用了230件(组)照片及图表,很多照片都是专业的文物高清图片(含航拍考古遗址照片)。谢教授在每个章节之中,都穿插了相应的文物照片、拓片、地图或碑铭,这些照片与文字部分互相参照,既辉映了正文的内容,又加深了读者的印象。书中的文物类照片之来源,谢耀亭教授在此书“后记”中注明,“除自己拍摄、采自考古发掘报告、博物馆展览图录外,其余多为临汾市委宣传部委托晋国博物馆、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代为找寻”,更是非常感谢田建文与吉琨璋两位考古专家对于照片搜集所提供的帮助。因为照片来源渠道正规权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书中文物类照片的真实可靠,为全书增色不少!

四、观点中肯,解疑性强

在当代人文社会诸学科中公信力下滑最严重的当数历史书籍,而史书失去读者的信赖无疑是史学的一大悲哀,这是当代史学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而不掺杂个人感情,以客观中性的立场来记录历史上发生的人或事,自古就是史家的治史态度,换言之“真实”对治史者来说既是一种职业的信仰,也是最起码的操守。谢耀亭教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学术功底,对书中的晋国往事,秉笔直书,不掺好恶,以客观中允的立场为读者们答疑解惑。如书中第一章第一节“叔虞封唐”,关于古唐国的地望所在,谢教授结合考古发掘报告,认为古唐国应该在临汾地区以塔尔山为中心的范围之内,通俗来讲应该就在今翼城、浮山、襄汾交界处的盆地之内,这里河山环绕,地势险要,加之浍河流经此处,土壤肥沃,可以养活大量的人口,非常有可能是古唐国之所在。又比如第三章第二节“文公改革”,描述重耳结束流亡回到晋国继承君位之后,大封功臣,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不贪功、不言禄,携母隐居绵上。而关于绵山之所在,谢教授在研究了介休绵山、翼城绵山、万荣绵山之后,结合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认为翼城绵山应为介子推隐居殉难之地。再比如第八章“治国思想”一章中,谢教授将晋国的治国思想总结为:遵循“启以夏政、疆以戎所”的根本大法、实施“国无公族”之策、坚持“创新不反旧”的改革原则、践行“遵循规律、引领时代”的治国理念等四点,可谓言简意赅,将晋国发展壮大,变革图存,领袖诸侯,成为春秋霸主的原因分析的鞭辟入里,也带给读者无限的启发!

结语

实事求是的讲,由于出版时间较晚,谢教授此书对比《晋国史纲要》《晋国通史》《晋国兴衰六百年》等晋国历史研究书籍来看,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比如书中在吸收结合前人学术观点的基础上,视野更加的开阔,同时大量考古发掘报告以及文物类照片、拓片的使用,也使得此书兼顾了学术性与通俗性。整体看来,谢耀亭教授此书以文学的笔触,以通俗的语言,以历史的涵养,以严谨的章节,以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将六百年的晋国历史画面,在大众读者面前缓缓展开,对于普及晋国历史,传播传统文化,功不可没。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其在本书结尾以谦卑的态度写了“限于时间与学识,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好指正。又因丛书字数要求,许多内容未能列入,只好以待来日”。作品好,但是姿态低。最后,谨以至诚之心,对这本秉笔直书、雅俗共鉴的晋文化好书致敬,也希望谢教授能继续耕耘,写出更好的晋国史作品!

作者:石磊

作者单位:山西翼城县文物局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王雨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