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望远镜的古代,古人用什么看星星?这门观星技术,一度失传
“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早在千年前的《诗经》中,我们已然可以发掘古人探测星象的端倪。
而现当代,在西方大肆吹捧他们观星科技的高超时,我们不难发觉,望远镜的使用史并没有多么久远的时间。
而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老庄哲学已然将沉淀的智慧延伸到了奥秘的宇宙中,古人对于浩瀚星空的探索更有千年的时间。
那么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在科技条件的限制下完成对星象的探索的呢,那数以万计的观星台又是如何建立的呢,我们不得不沉湎与古人智慧,去追寻那没有望远镜的观星史。
夜观天象的星空秘密
根据现有史料记载,我国在夏朝时期,已经有观星台的建立,而我国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载也出现在夏朝,这表明古人夜观天象的由来已久。
在古文献中,我国古人夜观天象的秘密更是有几千年的历史,“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便说明我们的华夏始祖中,已经专门设有掌管天文历法的职位。
那我们再看古人观星史的演变,既然古人有意对宇宙星空进行探索,那么他们就会在双眼以外的辅助措施上加以筹备,观星台显然是最为广泛使用的观星场所。
且处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来看,观星台并不只是探索星空的场所,更是祭拜上天的看台。观星台自建立后,历朝历代皆有延续,细微差别处在于所述名称不同而已。
但由于朝代的更迭,战乱的频发,这些重要的历史遗迹已经罕存,现存最早的观星台发迹于元代,由郭守敬建于开封,这样珍贵的历史遗迹见证了我国古人走过的观星路。
而显然,仅仅是观星台的建造,远远不能满足于古人对于星空宇宙探索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天文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观星设施。

圭表、日晷、浑仪等一系列仪器对人们观星进行辅佐,“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体现出的都是深远的古人智慧。
手摘星辰的灿烂幻想
古人夜观天象,在史书上留下了关于日食以及月食的多元记载。在甲骨文中,也有古人对于监测到的恒星的记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之后的战国时期,《甘石星经》应运而生,这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关于恒星记录的史料。
古人对于恒星、彗星的监测,从现在看来,仍然有可贵的参考价值。而我们下面就看一看辅助古人观星的那些利器。
古人为了更准确地监测到星体,古天文学家以赤道为体系创造了天文观测仪,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智慧,不同于西方以黄道为坐标体系的监测,以赤道为坐标体系进行监测,能更加准确的对恒星进行定位。
到汉代张衡时期,浑天仪的构造已经基本完善,“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浑天仪的创作原理在于,以水带动齿轮运转,从而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到星象的变化。
到宋代时期,古人的观星设备更加进一步的发展,“水运仪象台”比之浑天仪有着更为准确的监测体系。
它分为上下三层,分别用来观测星象、记录以及报备,这一个完整的监测体系,不得不让我们钦服与古人智慧。后来,这一设施流传到西方,机械钟便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制造的。
但让我们不无遗憾的是,宋代靖康之变后,这些珍贵的观星设施也随着战乱而流离失所,即使后来人想复建,只根据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也无法在找寻之前的真谛。

直到元代的郭守敬出现,他对于张衡的“浑天仪”进行了新的改造,革除了原先“浑天仪”的一些不适用的地方,但到此为止,浑天仪的型造到此也已基本定性。
因为在之后,天文望远镜被引入中国,这些深奥的中国智慧也被暂时搁浅了。
难以触及的古人智慧
我国的古人凭借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天文历法也是古人为更准确地观测星象所研究出来。
先秦便有“黄帝历、瑞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合称“古六历”,我国之后的历朝历代也各有历法,大多以阴阳相辅,我们至今仍沿用阴阳历法。
对于观测星象最为重要的仪器则莫过于浑天仪,它以浑天说为创作基点,在东汉时期率先完善,而后历朝历代对此进行沿革发展,但到了明代,望远镜的传入,却让我国的传统智慧被埋上了深灰。
明朝时期,德国传教士把望远镜引入了中国,“不但可以窥天象,且能摄数里外物如在目前,可以望敌施砲,有大用焉”,我们在记载中可以发现,明人已经意识到,望远镜不仅可以观测星象,还可以应用到战争中去。
从这一方面来说,望远镜的技术虽发达,但显然与探测宇宙的初衷相违背,那些科学性的对星象的的监测,对历法时长的判断,在战争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但即使如此,中国传统的观星设备还是得到了摒弃,且由于技术的受限,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自主地制造望远镜。
民间对中国自制的望远镜有如此记载:“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诸峰,崚嶒苍翠,万象毕见”,但不无遗憾的是,这样深妙的望远镜技术并没有被应用到星象监测中。

在新世纪,对宇宙的探索仍然是中国人不懈的目标,自明朝至今,中国的天文观测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人的脚步也已经走出了地球,迈进了宇宙。
而我们的传统智慧仍不可遗忘,我们观测星象的初衷仍应薪火相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我们走在中国传统宇宙观的道路上,应更知道路弥坚,而中国对于宇宙探索的脚步,永远走在新的开端。
每逢端午节,伍子胥和屈原必有一争,到底是纪念哪个人?
端午是屈原之前就存在的,但屈原赋予了端午特殊的意义,这个具体时间点出自南朝的《续齐谐记》。现在端午大部分人都是在缅怀屈原,这没错,可以说在古时,缅怀纪念他的,都占了绝大多数,除了因为他的社会形象好,投江殉国的气节外,还因为他的人格品德,文学成就,社会影响与贡献正面性。此外,也因为国家的推崇,国家需要那么一个人做爱国主义教育的名片。我要新鲜事2023-12-19 18:07:410000为何我国能仿制苏联武器,却很难仿制美式武器?背后原因十分无奈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虽然网络上一直有视频传播,在俄乌战争中俄罗斯遭遇乌克兰无人机攻击损失惨重,但整体来说,俄士兵却对泽连斯基感谢连连。只因为俄军在俄乌战场上缴获了多种美式武器和西方各国的先进武器,如美制步兵战车、英制巡航导弹等,这些装备对于俄罗斯的武器研究有着重大的推进。要知道,这些武器平时对其他国家都是禁售的,要想了解它们真是可遇不可求。我要新鲜事2023-12-10 19:25:480000亚马逊食人族竟真的存在,为了生存而吃人肉(胆小勿入)
相传在亚马逊河流域中,有一个恐怖的种族存在,那就是亚马逊食人族了,故名思议就是一种专门“吃人”的名族,就像食人怪物温迪戈一样,喜欢吃人。那么这种恐怖的种族真的存在吗?真如电影《亚马逊食人族》中所描述的那样,是真的吃人吗?那么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揭开食人族的恐怖面纱,看看它们是否真的吃人。食人族真的存在我要新鲜事2023-03-14 00:58:4600024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排名,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是哪个(周朝)
熟知古代历史的人能够知道,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由尧舜而起,历经几十数百个朝代的更迭兴衰,才累积了我们今天的中华文化。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封建帝制的年代里,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一旦用兵不利,就会成为历史的败笔。后世也会有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排名。那些好不容易打下天下的帝王们,更是韬光养晦守着江山,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周朝便是如此。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排名我要新鲜事2023-03-18 05:20:230004轩辕黄帝麾下七位神将分别是谁 他们分别有哪些本领
轩辕黄帝的七位神将分别是仓颉,隶首,容成,其妻螺祖,女神旱魃,风后和雨神,其实在后期又增添了几员大将,最后达到了十位。轩辕黄帝是上古时期的人物,有人传说黄帝是人,有人传说黄帝是神,迄今为止一直没有找到特别确切的说法。1、仓颉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4:02:5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