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殷墟妇好墓中不见妇好本人遗骨?考古新解读:它不是衣冠冢
妇好墓的考古发掘是在意料之外的,谁也没想到在殷墟的宫殿宗庙区会挖出如此规模、等级的墓葬。王后、母亲、女将军、祭司,妇好具有多重身份,甲骨文中关于她的占卜记录有两百条之多,她的陪葬品之多,震惊中外。但是,墓中发现了殉人、殉狗的遗骸,却独独不见妇好的尸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不少人的看法是这里只是妇好的“衣冠冢”。妇好死在战场上了,尸骨也没找到。我觉得这个可能性是极低的。
《殷墟妇好墓》中对墓葬的概况描述是:在棺木范围内的底部,有一层较厚的漆皮和朱砂。但没有发现人骨,墓主人的遗骸已腐朽。
在棺木里放了朱砂,应该是用来防腐的。所以,我更愿意相信妇好死后就葬在这里。

但是,在墓中发现了16个人骨个体以及殉狗骨架6条的前提下,为什么偏偏就只有妇好的尸骨腐朽了?何况,一般而言,同一座墓葬中,墓主人尸骨受棺椁保护,应该更不容易腐朽才对吧。为什么在这座墓葬中偏偏没发现妇好本人的遗骨呢?
考古发掘报告里说:在棺木范围内,没有发现人骨。墓主人的遗骸已无法确定。
结合妇好墓大部分泡在了水中,所谓的16个殉人个体中有4人是埋在椁顶上层,3人在壁龛中,腰坑中1人,还有8人是从泥浆里捞出来的。有没有这种可能呢?就是妇好的骸骨可能混杂在从泥浆中捞出来的殉人中了。
“妇好墓”确实存在很多令人费解的地方,主要表现有:
①身为武丁的王后,死后却不葬在洹水北岸侯家庄、武官村北一带的王陵区,而是葬在洹水南岸小屯村北的宫殿区附近。
②这座墓长5.6米,宽4米,深7.5米,没有墓道,规模上在商晚期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贵族墓。与同为武丁王后的“母戊”(妇好是“母辛”)相比,墓葬大小只是“母戊”的三分之一,且“母戊”的墓在王陵区,有一条墓道。因而小屯村这座墓葬的规格根本配不上妇好王后的身份。
③这座墓的墓上有同时期的建筑物,可能是享堂一类的祭祀之所。这也是比较罕见的。
④墓中的刻铭青铜器铭文不单有“妇好”,还有“后母辛”、“后母癸”、“亚其”、“亚启”等9种,铭文如此庞杂,该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⑤不见妇好本人遗骨。
假设1:有少部分学者提出过一个大胆的猜测:这根本不是王后妇好墓,墓主人另有其人。或许是一位神职人员。“妇好”本不指一人,这样许多令人费解的地方似乎都能解释得通。

说明:妇好墓出土的各类玉器,依次为“弦纹玉琮”、“蝉纹玉琮”、玉龙、玉凤、凤鸟等。
这座墓随葬玉器有755件,不少带有浓重的祭祀色彩,更明显的特征是这些玉器种类、来源也比较庞杂,对此,通行的解释是王后妇好爱好玉器收藏,但倘若假设这些本就不属于一人,而是“妇好”们祭祀给小屯村5号墓墓主的呢?
假设2:还有一种比较易于接受,也是比较通行的说法,如题主假设中所说:妇好是非正常死亡的,很可能是死于战场上了,尸首也没找到,又或者找到了,但是因为古时有“凡死于兵者,不入兆域”,所以也没能入葬王陵。
M5为妇好墓,M54为亚长墓,A、B、C、D即大型宫殿宗庙基址。
个人觉得可能性有点低,在妇好墓附近有一座“亚长墓”可作参考。墓主人是“亚长”,这座墓规格与妇好墓相当,没有墓道,墓上也有建筑物。根据陪葬品中数量众多的兵器(1042件)、青铜钺等可知这是一位“将军”,享有极高的军权。
墓中还保留着墓主人头骨、肢骨,虽有残缺不全,但分析后大致得出了:墓主人受刀斧、戈、矛创伤不久即死亡。既然死于战场上的将军亚长能正常安葬,妇好自然也能。而且,若以亚长墓作参考妇好墓许多令人费解的点就都能解释得通。
所以,我还是比较相信妇好就葬在这座墓中,骸骨混在殉人中了,或者,只是因为腐朽了,也不是不可能。
由于殷墟王陵被盗严重,所以,目前对于殷墟时期的墓葬制度还不甚了解。但是已发掘的墓葬中大多也都不见墓主人尸骨,基本上都是腐蚀了,反而填土中的殉人、殉牲的骨骼保存下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推测问题是出在盛放墓主人的棺椁上了,棺椁之间的空间太大了,氧气比较多,腐蚀就比较严重,而殉人直接埋在土里,反而能保存的好一些。一般没有棺椁的小墓,墓主人骨骼都还保存得较好,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妇好墓是目前已发掘的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商代王室墓葬,发掘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几乎没有可以参照的同等级墓葬,妇好墓墓中情形究竟是特例还是能代表整个商王朝墓葬情况?其实是很难说清楚的。何况,妇好的身份又极其特殊,除了是王后,她能上阵打仗、主持祭祀,还能进行占卜,在3000多年前的商王朝,她必定是如传奇一般的存在。
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初论
我国的文化遗产(本文主要指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物证。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挖掘文化遗产的潜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发挥其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0000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项目负责人马俊才黄山遗址位于南阳市东北部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北、白河西岸,分布在一处五级台地组成的高17米小土山上及周围。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对遗址进行了连续主动性考古发掘,对西南3公里的产玉名山独山和二者之间发现的地下古河道考古勘探,并对附近白河两岸进行了小区域调查。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19:290000辛瓜地荐书:面向大众的考古读物2021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4:360000山西出台《关于加强全省考古工作的意见》全方位推动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学重要讲话精神,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7月15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全省考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1:29:120000别忘了,今天带孩子“剃龙头”!二月二龙抬头,清朝有一特别讲究
孩童为什么要在二月二进书房?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我谈了二月二龙抬头的真正来历。在北晚“一方钩沉”专栏上讲了,自打“龙抬头”被确定以后,二月二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只对农民意义大,对于学子来说也很重要,有特殊的人生意义。过去人为什么喜欢过二月二?这便是一个原因。在这方面,老话的说法和做法都很有意思。这篇文章就来说说古人二月二是怎么做的。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21: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