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纸裘”,不但御寒,耐穿,而且价格便宜
古代的生活条件,真是比不上现代人,比方说过冬的时候,就可能没有棉衣。
诗经秦风史料上说,上古三代人们有棉袍记载,在周代,袍的地位并不高,属于一种生活便装,由于御寒性能好,当时野外作战的士兵,在冬天都标配有棉袍,所谓战袍既因此而来,即便如此,在物质匮乏的古代,棉袍也不是想穿就能穿的,《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诗歌叫无衣,诗的开头即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所以当时的情况是,两个人共穿一件袍子。贫苦人家更是无袍可穿,到了唐宋时期,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就决定用纸来做衣服,那时人们开始用槠皮纸做衣服称为“纸裘”,它不但御寒,耐穿,而且价格便宜。简直是贫民冬季出门好选择,《说文解字》里说“古者衣裘,以毛为表,弄的大家以为古人,能让大家,个个的有个“貂”。

棉花是舶来品,元明时期之后,才开始广泛的种植,丝棉和麻 衣,丝棉是官府向民间徵收大量丝绵,即是供官员、军人作冬服之用,不是给谁能穿得。
麻 衣要中国古时所谓的布,一般是指麻布,人们用“布衣”一词形容平民百姓,是因为穷 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以麻布蔽体。
陆游《霜风》诗说:“十月霜风吼屋边,布裘未办一铢绵。” 另一《泛舟过金家埂赠卖薪王翁》诗说:“软炊豆饭可支日,厚絮布襦聊过冬。” 都反映了当时,尚可饱暖的生活水平,是麻布作面料的丝绵冬服。
那么,古代皇家及贵族,用羔羊皮、狐白裘等动物毛皮,而且庶人也可以用劣质的羊皮或者狗皮。
《周礼》对天子、诸侯之服有很多讲究,裘属于内依,穿法为:内依--裘--裼--袭。外面一定要罩上衣服。外面的裼衣、袭衣的材质,也随地位财富的高低多少,而有优劣之分。
明朝,官员们服饰分的很细,根据不同品级,不同场合衣料刺绣图案都有不同规定,和之前的朝代不一样的是,明朝棉花生产普及,棉织技术也快速发展,冬天时,平民百姓可以用棉花做成夹棉衣服来保暖。明朝贵zhu的服饰颜色华丽,织锦图案工艺精美,冬季里面镶貂狐皮保暖。

朝入关初期,严格执行的“剃发易服”政策,其实,也不是原封不动的满装,满族出身东北白山黑水,服装多以毛皮、革裘为主, 入主中原后,不适合关内温热的气候,进行了一定的改良。
不仅衣料进行了改变,由毛皮变成了丝棉,对襟、盘扣也是从汉 人服饰上照抄的,明服的一切改良都被满服所吸收。
先商诸城体系的社会规模问题——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之五
【编者按】本文为郭立新、郭静云所著之《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原文分别刊载于《南方文物》2021年1期;2021年2期和2022年3期。该文较为系统地疏理中国境内不同地区先商时期各种城址的资料,探讨其兴废过程与背后的社会动因,借此了解中国各地早期的文明化进程。因全文较长,兹分节摘发;本篇为其中第三节。阅读相关历史背景,请戳这里:从稻作起源到中华文明成长的早期历史图景;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24:080000埋藏2000多年 一座未经盗掘的陵墓 南越王墓
我要新鲜事2023-09-04 19:39:040000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
01发掘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02项目负责人张小雷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长岗村,东距长江25千米、西距巢湖30千米。遗址北望太湖山,南临裕溪河,坐落于太湖山向南延伸的十里长岗的南端及两侧平地上,海拔6~25米。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56:27000067年农民山洞捡到西周开水瓶 倒掉3000年美酒 只为当废铜卖点钱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这里曾是春秋战国时期蔡国的都城,也是古代名将吴起的故乡。在这片土地上,曾经隐藏着一件珍贵的文物——一座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一、淅川铜鼎如何被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8-01 18:32:020000皇陵的秘密:早期知情工匠一律灭杀,清朝地宫入口改由哑巴施工?
原题:皇陵墓道的秘密本文作者倪方六孙殿英盗皇陵,从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8日夜里开始。孙部所属三个师分别选出精干力量,成立了特别行动小分队参加盗陵,并不是全部参加。为了控制和及时掌握情况,孙殿英又将身边的亲信抽出,安插到各位置,一起参加行动。这三个小分队,数谭温江部盗定东陵进展最顺利,这得益于谭温江事前“情报”摸得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22:56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