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陵的秘密:早期知情工匠一律灭杀,清朝地宫入口改由哑巴施工?
原题:皇陵墓道的秘密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孙殿英盗皇陵,从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8日夜里开始。
孙部所属三个师分别选出精干力量,成立了特别行动小分队参加盗陵,并不是全部参加。为了控制和及时掌握情况,孙殿英又将身边的亲信抽出,安插到各位置,一起参加行动。
这三个小分队,数谭温江部盗定东陵进展最顺利,这得益于谭温江事前“情报”摸得准。
皇陵都是大型墓葬,与一般墓不同,结构复杂,反盗手段考虑周全。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的陵墓内便设了机关,暗藏可自动发射的弩箭,以射杀擅入地宫的盗墓者。不仅如此,还把知情的工匠全部杀死在里面,以防泄密。

图:古墓伏弩
地宫是一座陵墓的核心,是放棺材和随葬品的地方,说它是宝物收藏室更形象,盗墓贼就是冲着这地方去的。棺材和随葬品则是从一条专用通道抬进地宫的,这条专用通道就是传说中的神秘的墓道,立面呈斜坡,盗陵时只要找到墓道,便等于成功了一半。
找到墓道还要知道怎么进入,还得找到入口。
墓道的入口处在完成安葬后,便会立即封死,永不开启,由工匠作出各种伪装,不是知情人很难知晓。这些负责最后的施工的工匠往往会被灭口,所以,地宫的入口处最难寻找,非知情人不可能知道。
清朝皇家陵寝仿明代形制,一般都设有明楼,楼下是方城,在方城正南的中央有个券门,称为“古洞门”。穿过古洞门是一道10来米长的青砖券,尽头有“月牙城”,因平面似月牙而得名,所谓的“城”其实就是一个小院落,俗称“哑巴院”。

图:清乾隆皇帝裕陵月牙城(哑巴院)
据说此处藏着秘密,太重要,一般只用不会讲话的工匠(哑巴)来施工,即便工匠能说话,也会被要求闭嘴、装哑巴,否则会招杀身之祸,所以“月牙城”有“哑巴院”的说法。实际上,在建筑中,哑巴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思是没有人会注意的地方,或不显眼的地方。
“哑巴院”正北有一个琉璃影壁,壁下便藏着墓道入口。
慈禧的陵寝工程结构稍有不同,穿过古洞门的长券后,尽头并没有哑巴院,直接就是琉璃影壁。
掌握了这些秘密后,谭温江指挥士兵直接在琉璃影壁的墙角挖。但意想不到的问题也来了,深入下去后,迎面不是墓道口,而是一面青砖墙,士兵根本挖不动。原来这就是挡在墓道入口处的那座神秘的金刚墙。此墙用大青砖加铁筋砌成,十分坚固,用“金刚”形容这面墙倒很贴切。
谭温江找炮兵独立团团长颛孙子瑜想办法,颛孙子瑜带来工兵营,决定炸开金刚墙。工兵在墙上敲凿出小洞,塞满军用炸药炸,“轰”的一下子就在金刚墙上炸出了一道口子,看到了后面黑洞洞的墓道。用爆破方式来盗墓,这是现代盗墓者常用的盗墓手段。

图:哑巴院内的影壁,通往地宫的墓道入口处即在此壁下

图:孙殿英盗陵后调查发现,其正是从影壁前挖开,进入地宫的,图为调查现场
据事后调查,当时护陵户在圈内听到很大的响声,但未敢出来,也不能出来。事前他们从陵区告示上得知,部队要试验新式地雷,警告外人不得擅入。
地宫就在墓道的尽头,看起来接下来的事情似乎应该好办了,其实不然。
如果打开金刚墙进入墓道后,就能顺利地进入地宫,那皇家级陵工(建筑大师)的设计也就太没有水平了。从考古发现来看,皇陵地宫内结构也往往如阳宅宫殿般复杂,一般会有前后正室、左右侧室;后室是地宫的核心,是放棺材的地方,也叫“棺室”。
在清皇陵中,往往把放棺的后室称为金券;前室称“小堂券”,或“门洞券”。从墓道进入小堂券,从小堂券进入金券,都会有封门。这封门实际上是障碍门,设计初衷之一就是反盗墓。而且,进入墓道和地宫后,还得小心暗器、毒气,以免中招。

图:清乾隆皇帝裕陵门洞券
炸开金刚墙后,师长谭温江并没有进入墓道,因为墓道、地宫内不可测的非安全因素太多,搞不好就会死在里面。于是,仍由颛孙子瑜带上可靠的士兵往里摸,不多时就被一面墙堵住了。这面墙其实不是墙,而是小堂券的封门。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荐书 |《俄罗斯叶尼塞河流域人面像岩画研究》:西伯利亚岩画研究新进展
遥远寒冷的西伯利亚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除了严酷的自然环境以及一望无垠的泰加林和草原之外,还有大量鲜为人知的原始艺术,而人面像岩画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作画方式多样。从分布范围上来看,西伯利亚人面像岩画主要位于叶尼塞河、托姆河、安加拉河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地区;而从世界范围来看,人面像岩画则是一种主要分布于环北太平洋地区的文化现象,与人类的活动紧密相关。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53:380000秦桧死后600多年,南京古墓中现“遗书”再掀千古谜团
1986年的南京城郊外,一行人在牛首山上发现了一座古墓,震惊了所有人。这座南宋墓葬,全部由方砖堆砌而成,方砖下还有一层厚厚的椁板,上面放置了六具棺椁。考古专家们赶赴现场,开始了勘察工作。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在椁板上覆盖的泥土清理干净,终于露出了古老的墓主人,南京的某个角落里,经历了千年风雨,终于揭开了一段历史的真相。我要新鲜事2023-04-11 21:32:460005小型植食镰刀龙:二连龙 长达4米(拥有巨大指爪)
二连龙是一种镰刀龙科恐龙,诞生于白垩纪晚期,第一批化石最早是在中国内蒙古发现的,身长可达2米,不过后来研究这是亚成年体,成年体的身长则多能达到4米左右,属于植食性恐龙,拥有着非常庞大的指爪。二连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0:36:390000从动物考古探究生肖 看看专家眼中的生肖(生肖考古)
生肖也是在我国考古研究中的重要一环。人类在考古遗址中发现了除神话中的龙之外的其他十一种十二生肖动物的相关骨骼。袁晶介绍,动物考古研究的过程大致可概括如下。首先,收集动物遗骸,对物种和部位进行识别、测量和定量计数。随后进行了碳14测年、古代DNA分析、碳和氮稳定同位素以及锶同位素。这些研究过程在《寻找古代的动物》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示。生肖牛探索我要新鲜事2023-07-21 20:42:100001启功先生二三事(二)
校训在师大物理楼与英东楼之间的墙影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大字远远的就映入眼帘。字体秀气又刚劲有力,这是启功先生书写的。师生们都知道启先生书写了校训,但不知道校训的由来。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