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秦始皇陵项羽30万大军打不开 千年未有人敢动 看卫星图就知
秦始皇陵是一个千年来无人敢动的墓穴,即使有项羽带着30万大军前来攻打,也未能打开陵墓。这一点可以通过卫星图像得知。近年来,盗墓文化在文学作品中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例如《鬼吹灯》和《盗墓笔记》,这些故事让人们在家中体验紧张刺激的探险旅程。其中,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和秦始皇陵都是知名的墓穴。

曹操是摸金校尉的创始人,他曾为了解决军资问题利用尸体,同时他也担心自己的坟墓会被人盗掘,所以修建了七十二疑冢。而今天要讲述的是另一个墓穴——秦始皇陵。秦始皇帝在古今中具有千古一帝的声名,他在世时统一了六国,一统天下。在他去世后,他的陵墓千年来也无人敢动。那么,为什么秦始皇陵没有人敢挖掘呢?
根据史料记载,首个想要挖掘秦始皇陵的人是西楚霸王项羽。当时,项羽率领30万江东大军攻打咸阳城,并焚烧了阿房宫,持续了三天三夜。然而,项羽最渴望的还是打开秦始皇陵并获取其中的财宝。阿房宫的壮观在杜牧的诗中有所体现,而秦始皇陵的规模更加宏大。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陵有所描述,称秦始皇修建了骊山作为陵墓,并集齐天下能人异士以及工人,共有70多万人参与修建。在接下来的50多年里,秦始皇不断搜集天下的珍奇异宝,将其全部放在陵墓中,并命令最好的工匠制作了无数机关。地宫中使用水银点缀成河流,可谓天文地理交相辉映。
项羽这位一代英豪在见到秦始皇陵后也对其奢华感到惊叹,因此想要将其挖开并获取其中的财宝。然而,30万江东军队费尽心思地寻找,却无法找到入口。于是,项羽心怀不甘,下令烧毁了陵墓上方的宫殿,以平息内心的愤怒。这次火灾让秦始皇陵屹立千年,最终走到了现代。
现在科技水平越来越发达,一些在古代看起来难以实现的事情在现代并不难。然而,为什么迄今为止秦始皇陵仍未被动过呢?答案不止一个原因。首先,科技并不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位老农在骊山偶然间挖出了兵马俑,吸引了许多考古专家前来研究。这些考古学家组织了勘探工作,制定了许多计划,但实际能够实施的却很少。因为挖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秦始皇陵多年来一直埋藏在地下,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文物的氧化,这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大损失。

据说郭沫若曾向上级申请挖掘秦始皇陵,但由于慎重考虑,上级认为当时的技术无法保证绝对的安全。如果开掘不仅不能完美地保存文物,甚至可能导致无法预测的损失。然而,这一决策被证明是正确的,即使在现代的科技水平下,也无法保证完美的挖掘。因此,挖掘秦始皇陵的计划被搁置。
风水也是保护秦始皇陵的原因之一。陵墓占地面积约为56.25平方千米,呈现出一个上窄下宽、南临骊山、北临渭水的形状,周围群山环绕,气势磅礴,如众星捧月。一些人认为秦始皇选择这个地点是基于风水的考虑。在《水经注》中,北魏的郦道元解释道,秦始皇希望得到厚葬,因此选择了蓝田这个风水宝地,该地阴阳之气兼备,适宜葬礼。同时,一些人注意到秦始皇陵东侧有一个人工改造的水池,水源来自骊山东北角,由南向北流动。此外,在陵墓的西南方向修建了一座大坝,改变了水流的方向,使其绕过秦始皇陵。这种水的布置被称为“环水”。

还有人认为,秦始皇选择现在的地点与当时的尊卑礼制和观念有关。秦始皇的祖先陵园位于今天的临漳县芷阳一带,所以为了尊重祖先,他必须选择东侧的地点。此外,秦始皇选择现址与当时的传统观念密切相关,因为传统观念认为依山造陵是吉利的。
为了更好地研究秦始皇陵,专家采用了卫星拍照技术。通过卫星图像,可以看到秦始皇陵所占据的特殊地理方位,形状就像一头潜伏的巨龙,而陵墓所在的位置正好是龙眼的位置。这让专家感叹,秦始皇真是千古一帝,手笔非凡。
除了这些解释,还有一些奇闻异事。有一些传说称,虽然秦国有百万大军,但在与项羽的一场大战中,只有60万大军参战,似乎缺少了40万大军。一些野史记载称,这40万精锐士兵被埋在地下与秦始皇一同长眠,成为他忠诚的卫士,保卫他的千古一帝名号。然而,这些说法大多是无稽之谈,不足为真。
国家考古部门之所以不挖掘秦始皇陵,原因有多种。首先是为了不破坏陵墓的结构。其次,对陵墓的挖掘没有绝对的把握和信心。从民族心理、民族情感以及尊重祖先的角度来看,秦始皇陵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不容许有任何差错。

秦始皇陵至今未被挖掘,是因为多种原因综合作用。这是对历史遗址的保护,也是对文物的珍视和尊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秦始皇陵都具有特殊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值得我们珍视和保护。
古代清明节有一项极重要风俗,皇帝都要参加,可惜现在消失了
古人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改火”?清明节又要到了,大家都在忙着上坟。上坟是古代清明风俗之一,但古代清明节还有很多风俗,不少已消失了,比如清明改火,可能现在有不少网友都不知道。(古代寒食祭墓)在古代清明节中,“改火”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活动,皇家都要参加,还会赐新火给臣僚。这一如今不再流行的节俗,曾给古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古人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改火”?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23:120000江西盗墓者挖开朱元璋后代墓,盗走随葬品后,又将未腐干尸捣毁
明封王朱常汭墓的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明太祖朱元璋的后代中,多不学无术之徒,以吃喝玩乐为能事,但也有不少是有真才实学的,淳河王朱常汭就是其中一位。朱常汭才艺双全,博学多才,诗画俱佳,其诗有唐人风格,其画尤擅人物花鸟,多为世人所收藏。但是朱常汭为现代人所知,是因为盗墓。他的墓,在1987年被盗墓者盗了,据其墓志,人们这才知道这位封王生前的才艺和博学。说到朱常汭墓被盗,很惨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50:260000张光直:裴文中先生与我
我只见过裴文中先生一次,但是裴先生对我一生的影响很大。我读中国考古学的启蒙当是裴文中先生著作的《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年)。这本书出版那年,我在台湾台北建国中学高中三年级读书。那时台北和上海还交往得恨热闹,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的书,在台北重庆南路和衡阳街的几家书店里多可买得到。裴先生这本书我记得是在上面讲的那两条街交汇点的一家东方书店买的。0002玉米地发现千年古墓 盗墓贼分赃火并 专家:西周罕见古墓
由于时间的推移,许多古墓被盗墓贼发掘并掠夺,文物也遭到破坏和流失,给考古和文物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盗墓贼作为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其风险性、危害性、社会恶性已经被广泛认识和警惕。但是,由于考古研究的特殊性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然有一些人抱持着盗墓贼的心态和行为,严重危害着文物及其研究和保护。我要新鲜事2023-04-27 19:28:150003祖宅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发现祖藏价值千万的字画,后人索要被拒
陕西泾阳吴家大院发现价值千万字画本文作者倪方六有一个问题:如果老宅归公了,发现祖藏文物该归谁?这是陕西有名的泾阳吴家大院,遇到的新问题,整修时竟然发现了价值千万的祖藏之物,吴家后人要求还给他们。但到目前为止,仍无最终结果。可能有的网友对吴家大院不是很清楚,但如果看过2018年大火了一把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应该无人不知了,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吴家大院。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04:38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