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明节有一项极重要风俗,皇帝都要参加,可惜现在消失了
古人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改火”?
清明节又要到了,大家都在忙着上坟。
上坟是古代清明风俗之一,但古代清明节还有很多风俗,不少已消失了,比如清明改火,可能现在有不少网友都不知道。

(古代寒食祭墓)
在古代清明节中,“改火”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活动,皇家都要参加,还会赐新火给臣僚。这一如今不再流行的节俗,曾给古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古人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改火”?
所谓“改火”,就是重新点燃火种,又称“出火”、“新火”、“新烟”等。这一民俗活动与寒食节的“禁火”有直接关系,而寒食节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禁火风俗的存在。
《荆楚岁时记》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禁火又称“断火”或“内火”,从冬至后第105天开始,到清明节那天结束。其风俗在先秦时已存在。
据《周礼·秋官》“司烜氏”条。司烜氏是周王家分管火源,管理火种的官员,“中(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意思是,这就是说,在仲春时节,司烜氏要管理好火源,敲着木铎,提醒人们现在是禁火时间。周王这个禁火制度,就是后来寒食节形成的起因。
在禁火期间,不能生火做饭,只能食用之前已做好的食物,确是“寒食节”。

寒食节禁火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源于春秋时晋人介子推被焚一事。其实这是附会,西周时已有禁火之制。据天文学家、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久金的研究,古代寒食节“禁火”和清明节“改火”,与古人对二十八星宿中的“大火”星崇拜有关。
大火星,又称大辰星,即商星,是天蝎座中最亮的一颗,与猎户座的参星相对,此起彼落,有“参商不相见”一说。夏历三月份参星落下,商星就要出来,即所谓“火出”,《左传·昭公十七年》称:“火出,于夏为三月”,从三月至九月都能看到大火星。
古人常以大火在天空中的位置,来安排农事,为此专门设有观察大火星位置的官员,谓之“火正”。大火星的出现正是家事上开始栽种的时候,由于对大火星的崇拜,迷信的古人想到了禁“人间烟火”来媚之,以示虔诚。

(大火星位置)
一直到唐朝,寒食节禁火都被严格执行,以免冒犯大火星神,唐诗人沈佺期《寒食》“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一语,说的就是这么回事情。当时官府还安排专人下去检查,将鸡毛插进灶灰中,如果鸡毛焦了,说明这家生火了,户主要被严惩。
寒食节一过,到了清明节就开始改火了。改火往往有仪式,很讲究,唐宋时,皇帝会命人钻木取火,将新火种分赐给臣僚。唐佚名《辇下岁时记》“钻火”条便称:“至清明上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
无畏龙:非洲大型恐龙(背部长有硕大帆状物/长7米)
无畏龙是一种鸟臀目下的禽龙超科恐龙,诞生于1.15亿年前-9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普遍可达7米,最大的特点就是背部长有大型帆状物,四肢的拇指前部长有尖刺,中间的三根指骨连接融合在一起,第一批无畏龙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无畏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6:11:380000陕西挖出上官婉儿墓志铭 内容颠覆历史 专家:难怪武则天喜欢她
上官婉儿出生于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州),祖籍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是唐代的女官、诗人和皇妃。在她出生不久后,由于她的父亲上官庭芝和姑父上官仪谋划废除武则天的政治权利,武则天下令将他们二人处死,上官婉儿与母亲一同被配入掖庭为奴婢。我要新鲜事2023-07-02 21:26:44000360年代出土父女合葬墓中有200颗红丸化验发现与炼丹有关
我要新鲜事2023-06-09 21:12:560004胡亥为何叫“胡亥” 西汉竹简改写认知 难怪会残杀兄弟姐妹
秦始皇举办盛大的宴会,邀请了群臣和自己的儿子,大家都脱鞋进入宴会殿,鞋子都被摆放在门外。年轻的胡亥却践踏着众人的鞋子,毫不在乎。这一举动引发了众人的疑问,为什么胡亥如此轻佻?而当胡亥继位后,他为何立刻将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处死,甚至肢解其中一些人的尸体?这些行为是否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我要新鲜事2023-09-30 21:21:570000浙江考古:海岛之光 宁波大榭遗址的考古发现
浙江省海域广阔,海岸曲折,海岸线长约2200多公里。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2100多个,约占全国岛屿总数的三分之一。在这些岛屿中,有一座大榭岛,面积30.84平方公里,距宁波市中心约40公里,西与北仑港相邻,南距大陆最近处不足500米。因古时这里树茂林密,远眺似浮于海面上的亭台楼阁,故名“大榭”。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35: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