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历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项目
前两天总结回顾了一下河北历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项目和北京历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项目,今儿咱们先向东北走看看辽宁的,东北的黑吉辽看完了,然后再一路向南看华东地区和东南沿海的,毕竟那边有山东、江苏、浙江几个狠角色。
纵观辽宁历年来入选全国十大考古的项目,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和中古时期的高句丽考古,而是元明清的水下考古。大伙儿都知道人家广东的“南海一号”和“南澳一号”出名,这些年也传说有“水下考古、宁波力量”。不过如果说哪个省有三个水下考古项目入选全国十大,唯有辽宁了。
其中,辽宁绥中元代沉船水下考古调查与发掘是我国考古工作者第一次独立开展的大规模水下考古项目,这个项目几乎集中了当时我国所有可以参加水下考古工作的人员。调查发掘结果表明沉船遗址厚1.1-3.6米,最高顶面高于海底2.5米;经考古试掘证实,此为一艘满载陶器的元代商船,其出露海底部分已完全被沉积物所覆盖,且非常坚硬,同时出土大量元代瓷器。

多年后致远舰的水下考古则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最初可能对是否为致远舰还不能确认,所以命名为“丹东一号”,而在2015年这个甲午海战120周年的特殊年份发掘确认致远舰,其意义不言而喻。通过几年多次的潜水发掘,可以确认了水下发现沉舰整体受损严重,从残存的锅炉高度、舯部穹甲看,沙中舰体残存高度已位于水线以下,按舱室结构已是底舱的动力机舱,其高度已不到完整底舱的顶部。沉舰发现多处火烧迹象,从周边抛撒的钢板、木质船板、锅炉零件等物品,可推测发生过剧烈爆炸。历次考古发现并提取水下文物计60 个种类、180余件文物,涉及船体构件、舰载武器以及船员生活物品等等。其中,能确证“致远舰”身份的遗物有:方形舷窗、152 毫米炮弹、十管加特林机枪、鱼雷引信、“致远”文字款识的定制餐具等。
除去水下考古,辽宁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而在这三十年中,唯有2003年牛河梁遗址的发掘入选了十大,而几年前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虽然老师们都说很重要但是还是差了一口气。2003年牛河梁遗址的获奖算是对自80年代以来这个遗址发掘成果的完美收官。在该遗址调查和发掘十多处地点,尤以第一地点“女神庙”最为著名。牛河梁的积石冢墓地是红山文化堆积的主要遗存,已清理的12座墓葬可分为4组并在埋葬时间上有早晚之分。其中,位于遗址中心的晚期积石冢大墓M4,是2003年发掘的重大收获。之后辽宁所便编辑出版了《牛河梁 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 1983-2003年度》。这几年为了红山文化申遗和“考古中国”项目的支持,牛河梁迎来了新一轮的发掘,据说现在看貌似和以前的观点有些不同呀。



其实,辽宁地区在中古时期也非常有特色,是研究古代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重点地区。其中比较著名的如北朝时期的重要城址——五女山城。该山城为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靴形山城,山城基本利用天然悬崖峭壁作屏障,仅在山势稍缓处用石材筑墙封堵。墙体采用逐层错缝垒筑的方法。城设三门,城内分山上、山下两部分,山上部分清理出望台、蓄水池、大型建筑址、兵营式建筑群址等遗迹。对该城址的发掘和研究了解了高句丽早期山城的建筑特点和施工方法,为推断五女山山城可能是高句丽建国之初的都城--纥升骨城提供了重要依据。类似的山城还有丸都山城和现在社科院一直挖的盖州青石岭山城,是搞高句丽考古的重点地区。

另外,北票喇嘛洞鲜卑贵族墓地也是辽宁地区北朝时期非常重要的发现。这个墓地出土文物 3100 余件(套),其中铁马鞍具、成套铜鎏金镂孔带具、酱釉陶羊尊首见于三燕文化墓葬,是是迄今为止发掘规模最大的鲜卑族文化遗存,共发现墓葬 419 座,时代为 3 世纪末到 4 世纪初。墓葬形式和很多随葬物等均为以往所不见,展示了鲜卑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头盔 . 铁甲 .. 马具组成的甲骑具装,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实物。大量铁制兵器和生产工具共存,表明鲜卑族内部社会结构已由游牧向农耕转变。

除了上边提到的,还有一些未讲到,如果感兴趣可以参考下边的文献。
张威:《辽宁绥中元代沉船调查述要》,《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5年第1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博物馆、北票市文物管理所:《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1998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4年第2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姜女石工作站:《辽宁绥中县“姜女石”秦汉建筑群址石碑地遗址的勘探与试掘》,《考古》,1997年第10期;《辽宁绥中县石碑地秦汉宫城遗址1993-1995年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第10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北票市康家屯城址发掘简报》,《考古》,2011年8月。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五女山 1996-1999,2003年桓仁五女山山城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4年6月。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 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 1983-2003年度》,文物出版社,2012年11月。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辽西地区东晋十六国时期都城文化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7年。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葫芦岛市博物馆、建昌县文物管理所:《辽宁建昌县东大杖子墓地M40的发掘》,《考古》,2014年第12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葫芦岛市博物馆、建昌县文物管理所:《辽宁建昌县东大杖子墓地M47的发掘》,《考古》,2014年第12期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考古》,2016年第7期。
周春水、冯雷:《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2018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19年4月。
考证发现中国人在汉唐时已抽烟,而非明代始,但是“吃烟”
史料上发现汉唐人已吸烟本文作者倪方六虽然吸烟有害,但现在烟民不少。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抽烟的?这个说来话长了,一般认为是从明代开始的。明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中有这样的观点:“烟草,自古未闻也,还自我明万历时始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间皆种植之矣。”而在明末以后,中国古代籍中有关烟草的记载渐渐多了起来,也证明了这一种说法是可靠的。但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并不这么简单。先从烟草叫法说起吧。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09:27000132700年的古墓被发掘 现场由武警维持秩序 还找到了两项世界记录
我要新鲜事2023-04-24 23:31:250000投身桑田探未知 叩问苍穹溯本源——“十三五”山西考古纵览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精神,加强考古成果的传播和展示,拟定于2021年12月28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太原文庙)举办“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重点总结过去五年考古发现与收获,展现行走在冷暖之间的考古人情怀,弘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精神。“十三五”工作概述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29:540001世界最长恐龙:梁龙 最长超过30米(光尾巴就长达14米)
梁龙生活于侏罗纪世纪的末尾,成年后的体型普遍可达25米以上,最长的梁龙从头到尾的长度更是可以远远超越30米,重量也达到了10吨以上,所以它也成为了当时体型最大的恐龙之一。不过即便它体型庞大,但性情非常温和且善良,只会吃一些枝头上的嫩叶子来维持生计,所以经常会遭到食肉恐龙的围攻。世界最长恐龙:梁龙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4:24:020001清明节在自家地里盗墓,从东汉墓里盗出现代工艺品,专家说是真货
查吸毒意外查出盗墓案本文作者倪方六2018年4月5日,清明节,山西新绛发生了一件蹊跷事:村上人家清明节上坟都在白天,有一户人家却在晚上上坟。这户人家姓王,来上坟的是王家的小儿子王军伟。王家在村西北有一块承包地,在当地人称苹果园的北边,种麦子,王军伟就是到这里上坟的。后来知道,王军伟上坟是假,实是盗自家地里古墓的。更蹊跷的是,从这座汉墓里竟然盗出了一件现代工艺品——今天的地摊货。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24: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