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旧石器时代 · 柳江人

▲ 柳江人洞遗址位置图
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1958年发现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通天岩旁的一个洞穴中。

▲ 柳江人洞平面图
柳江人化石包括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缺下颌骨),四个胸椎(并粘连有长短不一的肋骨五段)和全部五个腰椎以及骶骨。化石呈灰白色,石化程度中等。肢骨保存的有右侧的髋骨、但耻骨部分缺损,另外有左右股骨干各一段,化石颜色较深,呈灰色,并杂有大小和形状不一的褐色斑块。化石为 1中年男子骨骼一部份。眉骨微隆起,脑壳容积约 1400多毫升;前额膨隆,嘴部后缩,无猿人向前突出特征;枕部有粗壮肌脊,可推测出"柳江人"头部姿势与现代人相同;体质形态上和现代人基本相似。但仍保留一些头顶比现代人稍低矮,眼眶很扁等较原始性质,头骨颜面扁平程度表明“柳江人”具有蒙古人种(黄种人)主要的特征。遗址中没有发现石器或其他工具。

▲ 柳江人头骨化石



▲ 柳江人头骨各方位图
与柳江人化石同时发现的动物化石都是南方山洞里常见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里的动物。计有近乎完整的大熊猫骨架、完整的箭猪头骨、中国犀、剑齿象、鹿类和牛类的牙齿、破碎肢骨。熊猫的头骨发现于人类头骨化石的附近,而其他动物化石则发现于胶结的黄色堆积中。熊猫化石和人类头骨化石上都粘结有同样的红色土质,从堆积的性质上看,它们是同一时代产物,比更新世中期为晚。

▲ 砍砸器

▲ 石片石器
柳江人是中国乃至整个东亚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早期智人化石或晚期智人化石。与之相距仅2公里的白莲洞遗址,是一处包含了石器时代晚期经中器至新石器早、中期的史前遗址,其时间跨度今37000至7000年。两者的相互结合对研究华南地区史前文化将起极大的促进作用。一般认为,“柳江人”是人类发展史上新人阶段的人类遗骸,是迄今所知东南亚地区新人阶段人类最早期代表;从遗存的头骨和部分肢骨化石判断其体质特征,“柳江人”比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进步,但比“山顶洞人”和“资阳人”原始,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
荐书:孙庆伟:追寻中华文明的价值 重读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
1984年8月22日至9月7日,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在北京大学考古系连续做了九次讲演。作为该系成立之后邀请的第一位演讲者,张光直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经听课的研究生整理,并由他本人审定,讲稿的核心内容以《考古学专题六讲》为题,于1986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01:320002孙周勇:问道田野,志在兴邦:送别陕西考古领航人石兴邦先生
石兴邦是新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1954年9月至1957年夏,30多岁的石兴邦先生领导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史前遗址的大规模科学发掘,促生了我国首座遗址类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的诞生。半坡遗址的考古成果被学界称为中国考古的“半坡范式”,潜移默化的引领了中国考古学发展态势。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15:480000日享一书ZZh01《海岱考古与早期文明》——殷墟之前的齐鲁大地
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地区,在地理上以渤海、黄海、泰山(岱)及黄河下游(故道)为显著标志,主要包括鲁中南山地丘陵、胶东低山丘陵区及其周旁的诸河冲积平原,并涉及苏北、皖北及辽东半岛南部区域,学术界称为海岱文化区。这里是新石器师弟啊和青铜时代初期独立发展的中国史前六大文化区之一。经过七八十年的工作,基本构建起距今9000至3500年前后,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文化谱系。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2:37:45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丘湾社祀遗址
▲丘湾遗址位置图商代晚期杀人祭社的遗迹。位于江苏省铜山县丘湾。南京博物院于1959年发现,并先后3次进行发掘。▲遗址中心竖立的大石遗址位于丘湾商代遗址偏南部,面积约75平方米,中心竖立4块天然大石块,中间一块最大,略呈方柱形,高1米,宽、厚约0.23米。周围有人骨20具、人头骨2个和狗骨12具,头向都对着中心的大石块。▲人骨出土情况▲狗骨出土情况▲人骨与狗骨示意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1:50:560001商朝国号来源,殷墟考古取得重大发现,难怪商朝叫“商”
作为中国最早的三个王朝,夏朝谜团还未揭开,国号是不是“夏”还不确定,周朝国号为“周”,源于陕西周原地名,本义与农业生产有关,那么商朝国号为何叫“商”呢?根据史书记载,商朝之所以叫“商”,原因在于“商”是地名,即帝舜封契于商。那么,这种说法对不对呢?近年来,随着对商代遗址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两次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由此基本破解了商朝称“商”的真相,也改写了传统认知。我要新鲜事2023-09-27 19:49: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