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丰镐遗址
周文王所建丰邑与周武王所建镐京的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12公里的沣河两岸,丰在河西,镐在河东,遗址范围包括客省庄、马王村、张家坡、新旺村、冯村、洛水村、普渡村、斗门镇及昆明池故址一带,总面积逾10平方公里。年代约当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1年,是西周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丰镐遗址位置图
发现与发掘 丰镐遗址的调查始于1933年。1951年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伯洪主持进行了一系列发掘,比较重要的工作有:1954年在普渡村发掘一座穆王时期的墓葬,出土铜器中的长囟盉有铭文,为该墓年代提供了明确的证据;1955年在客省庄清理西周墓葬51座;1956~1957年发掘了张家坡西周居住址和墓地;1959~1963年在马王村发现两处夯土台基,为探索丰邑的中心提供了线索,还查明了与丰镐地区关系密切的丰水、鄗水、鄗池及昆明池等古代水道的位置;在洛水村发现西周的夯土台基和板瓦、白灰面墙皮建筑遗存等,为探寻镐京的中心提供了线索。此外,还在马王村、新旺村等地发现数批窖藏铜器(见长安铜器窖藏)。1962年出版了考古学专刊《沣西发掘报告》。

▲ 张家坡井叔墓
分期与年代 丰邑范围内的居址和墓葬,可分为先周和西周早、晚期3个阶段。先周遗存除在客省庄清理的一座土窑式居址外,在张家坡和客省庄发现的乳形袋足鬲和施横绳纹的“瘪裆鬲”,则为此期的典型陶器。西周早晚期的居址和墓葬,在张家坡、客省庄都有发现。早期陶器有瘪裆鬲、双立耳罐、簋、粗柄豆、尊、三足瓮等;晚期陶器有矮裆鬲、罐、盂、细柄豆、圜底瓮等。早期墓常见有腰坑,并有殉狗、殉人等现象,用于陪葬的车马坑也多属这一时期,随葬品的组合是鬲、簋、罐,少数加豆;晚期墓大都是小型墓,陶器组合为鬲、豆、罐和盂。关于各期遗存的年代,先周遗存下限约在武王灭商之年,上限相当于文王作丰邑之年或稍早。西周早、晚两期则以穆王或稍后为分界线。

▲ 陶鬲
镐京遗址的西周遗存可分为3期。陶器中尊仅见于早期,圈足盘和三足罐见于中期,甑见于晚期。各期器物的器形和特征与丰京遗址所出者相同。

▲ 陶罐
遗迹 在马王村、洛水村等地发现有夯土基址、陶质排水管、 板瓦和白灰面墙皮等建筑遗存, 陶水管长1.07米,为便于套接,两端粗细不一,口径分别为0.32和0.22米。板瓦长约0.45米,宽约0.3米,表面饰绳纹,有瓦钉或瓦环,板瓦的出现是建筑材料上的重大突破。推测这类建筑应是王室、大贵族住的。但有关丰镐遗址宫殿区及宫殿建筑形制等,目前尚不清楚。

▲ 车马坑
小型居址发现近20座,可分为土窑式和半地穴式两种。土窑式居址系先在地面挖一口径 5~9米、深约5米、平面为椭圆形的深坑,再从一壁掏出窑洞,坑底有一条供出入的土坡道将住室分为两半,坑底不平,常有1~3个灶;半地穴式居址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3种,地面平坦,周壁垂直,有斜坡门道。这种穴居或半穴居状态,可能是周民族“陶覆陶穴”的传统生活习俗的反映。

▲ 交工鼎
居址附近常有窖穴和水井。窖穴多圆形袋状,底径1~2米,内常出完整的陶器。水井有圆形和方形两种,深在9米以上,井壁有对称的脚窝。

▲ 井叔钟
手工业作坊遗址的情况尚不清楚。但已发现铸造青铜器的陶范,未经烧制的瓦坯碎块,10余座陶窑,为数甚多的骨角原料、半成品、成品、砺石等。陶窑由窑室、窑箅和火膛构成,窑室直径约1米多,窑箅上有圆形箅孔。窑前都有供烧窑时操作的场地。

▲ 孟簋
遗物 出土遗物有石器,铜器、陶器,骨、角、蚌制品,原始瓷器及各种质料的装饰艺术品等。

▲ 牺尊
石器有斧、锛、凿、锤、铲等,其中石锤斧是周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器物。刀、镰则以蚌制品为主,这也是西周文化的突出特征。此外还有磨石、纺轮和铜、骨、角制的锥、针、网坠等。铜铲则仅发现 1件。陶器有鬲、甗、鼎、甑、簋、豆、盂、罐、尊、瓮等。铜容器与原始瓷器多出自墓葬和窑藏。新旺村发现的1件窑藏铜鼎重82.2公斤,应是王室使用的重器,同地出土的(辶失甫)盂铭文记载周王内宫后妃遴选宫人宫婢之事,是有关西周宫廷制度的新材料。

▲ 龙凤人物玉雕
装饰艺术品有大理石雕制品、骨雕马头、泥雕牛头、骨笄、料珠、玛瑙珠及其他玉石饰件等。周人也崇尚占卜,多钻、凿、灼兼施,卜甲则只施方凿和灼。有2片卜骨刻字,有人认为所刻的字是易卦中的卦象,也有人认为是已经失传的文字。

▲ 玉龙
墓葬 发现的墓葬及附葬的车马坑、马坑和牛坑约400座。其中除少数出自普渡村外,余均在张家坡及客省庄。墓葬多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也有少数为俯身直肢葬,头向不固定。随葬品多放在头前、棺内或棺椁之间,兵器放身旁,祭食放在头前二层台上或容器内。早期墓有殉人,一般1人,多则殉3人。
车马坑有方形、扇形、长方形3种。前两种都埋1车2马,长方形竖穴中埋2车4马、2车6马或3车8马。车箱下常有殉人;马坑多长方形竖穴,内埋马2匹;牛坑为圆形或长方形,内埋牛1头。
古埃及建金字塔时,考古发现中国所做之事,难怪成不了神权国家
距今大约4700年,黄帝大战蚩尤时,古埃及人开始建造金字塔,一共大概建造了百余座,一直持续到距今3530年,即中国商朝初期。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生死观及信奉太阳神。古埃及人认为太阳东升西落,东边代表“生”,西部代表“死”,因此金字塔都建造在尼罗河西边;他们对神极为虔诚,相信死后灵魂不灭,只要保护好身体,300年后就能复活永生,故而建造金字塔。我要新鲜事2023-09-27 19:59:030000真实存在的“九层妖塔” 专家挖掘两层就被迫停止 这是为什么
为了保护古墓。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盗墓题材电影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受欢迎。其中,《九层妖塔》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部电影,其紧凑的盗墓情节和扣人心弦的剧情吸引了大批观众。然而,很多人认为九层妖塔只是电影中的虚构场景,和绿布以及特效结合拍摄出来的,认为它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然而,事实上,真实存在着一座名为“血渭一号大墓”的九层妖塔,尽管专家在挖掘过程中仅探索了两层,但却不得不停止下来。我要新鲜事2023-07-04 16:51:510000浅谈重要的西周大墓与随葬品
西周时期重要的古墓主要有白浮西周墓、白草坡西周墓、茹家庄西周墓、屯溪西周墓、斗鸡台墓、张家坡西周墓、辛村卫国墓、琉璃河燕国墓等。这些古墓出土的随葬品品种丰富,数量众多,紫色百合香为您逐一浅谈。一、白浮西周墓白浮西周墓,是西周早期燕国贵族的墓葬,其位置在北京市昌平县城东南白浮村附近。我要新鲜事2023-08-28 20:14:530000姜涛: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观
人口观即人口思想,一般指人们对人口现象的认识或看法,自有人类社会,就会有人口观。中国传统人口观是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在现在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研究中国传统人口观的发展及变化,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我国人口政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华封三祝”——“多福、多寿、多男子”,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唐尧时代,反映了古人祈求多子多孙的一种社会共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6:03:350000王世民:我所认识的夏鼐先生
夏鼐先生作为中国考古学界的一代大师、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主持国家考古研究机构三十余年,为推进中国考古学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界的引路人和掌舵者。他学识渊博,视野广阔,治学谨严,对学术研究的许多领域都有开拓性的杰出成就,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一、主创了中国考古学发展的新时代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7:16: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