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传承,从陶寺遗址出土的龙盘说起
值此国庆长假之际,龙的传人共贺祖国华诞。对炎黄子孙来说,龙是一种符号,一种传承,一种自我身份的表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情感沟通的桥梁。
位于晋南盆地的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探索中一个关键支点性都邑遗址,1978年陶寺遗址开始发掘,1980年春,大墓M3016龙盘现世,引发全国关注。陶寺龙盘,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的图腾?抑或是个人身份地位的表征?对此,我们不得而知。龙盘的确切功能,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而我们能做的,仅是从这些精美的物件中,寻找关于过去的蛛丝马迹。


正在良渚博物院展出的巍巍如天——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精华展即将撤展,让我们抓住最后几天的机会一探究竟,随着文物穿越时空,回到文明最初形成的时候,回到历史的最深处,再次回望来时的路,再次体悟延绵不断的中华文化基因。
在陶寺遗址数十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数不清的珍贵文物,其中最令人感到兴奋和激动的便是彩绘蟠龙盘。1980年春,考古人员在清理M3016大墓时,拂去尘土,一件带有彩绘蟠龙纹的陶盘出现在众人眼前。在随后的考古工作中,M3072、M3073、 M2001三座大墓中又陆续出土了三件。这四件蟠龙纹陶盘的出土,轰动全国。

陶寺4件龙盘大小基本相同,一般盘口直径35-40厘米.盘底直径12-15厘米,高在7-12厘米之间。仔细观察陶寺的龙会发现以下特点:第一,均是蟠龙,盘曲如蛇;第二,身体上见有鳞状斑纹,似鳄;第三,有的头部两侧方形化耳,又非蛇;第四,长颌,有的带锯齿状牙齿;第五,口衔枝状物,十分罕见。其实,这些龙形最大的特点是现实中不存,且是多种灵兽的组合体,这正是“龙”的最大特点。陶寺龙为探索中华民族龙图腾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从其出土背景来看,在陶寺遗址早期墓地的1309座墓中,仅有4座墓葬出土龙盘,且这四座墓葬均是大型墓,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地位显赫,应该大都是当时的最高统治阶层,或言“王者”,因此龙盘可以被认为是等级差别与身份地位的象征物。
此外,龙盘在墓室中摆放的位置和数量都是固定的,仅1件,位于墓主人的右侧偏上部。这和此类大型墓中出土的鼍鼓、石磬、厨刀、大口罐等等位置固定、数量组合相对固定的情况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些器物是用于某种仪式与场合,是我们常说的“礼器”,这种相对固定或规制化的现象表明出现了可供参照执行的礼仪制度。礼制正是中华文明的特质与重要内容,龙盘作为陶寺礼制文明的代表器物,或许也是当时特有的图腾和标识。
在中国,龙纹的历史源远流长,且意蕴丰富,是历代传承的主要纹样。龙纹在历史长河中演化流变,被赋予极为独特的功能、形式及多重文化意义。它曾是中国封建王朝皇权的象征,也是兴云布雨、司水理水的雨神形象,在民间又有极端世俗化的发展。
距今7000~5500年的仰韶文化时代已开始出现原始的龙纹,这些早期龙形文化遗存的产生,与自然崇拜密切相关。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下,鱼、蛇、猪、鳄鱼等动物经过先民的艺术加工与融合创新,呈现出中华龙形象的雏形。



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大地万邦林立,文明初现,各地交流日趋频繁。这一时期的龙纹摆脱仰韶时代单一动物形象的特征,以蛇与鳄为主体,吸收虎、鱼等种动物的特征,成为汇集多种形象的趋同神格化形象。






夏商以降,龙纹形象逐渐统一,经历数千年的创造、演进、融合与涵育,龙最终升华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







扩展阅读:
巍巍如天·陶寺故事
观影:百年考古,尧都陶寺
尧都陶寺,最初中国知多少?
高江涛:陶寺与石峁出土的口簧,孰早孰晚?
访古思今——能观测冬至时令的陶寺观像台
因为陶寺,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山西?
二里头vs陶寺:到底谁“最中国”?
“尧都”遇“夏都”,谁最中国?巍巍如天 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精华展
探寻文明初期的天文考古(陶寺观象台、北斗九星)
大松山墓葬群发现 展现千年历史画卷(考古发现)
就在之前考古队发现大松山墓葬群跨越了千年的历史。从去年的7月份开始,贵州的文物研究单位就组成了联合的挖掘。团队在半年的时间里对于在之前发现的大松山墓葬群进行了挖掘。而这一次的挖掘工作十分的重大,总共完成了1.35万㎡的挖掘,在其中找到的墓葬接近两千两百座,而找到的文物数量更多,接近了4000件,大松山墓葬群可以说是在整个贵州的考古历史当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大松山墓葬群我要新鲜事2023-07-03 21:30:010000专家通过盗洞探查古墓,意外发现了曹操墓
21世纪初河南安丰乡,高穴村的一位农民,在自家农田里意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盗洞。当时这位农民,立刻就将这一发现反映给了乡党委的贾书记。贾书记看见盗洞以后,便意识到地下很可能有一座古墓,被盗墓贼光顾过了。为了及时抢救,保护这座古墓中的文物,贾书记将这一情况,及时上报给了当地的考古部门。当地考古部门得到消息以后,又立即派出一名考古学者,前往村子中探查古墓的具体情况。我要新鲜事2023-05-17 20:46:410000考古被指挖了祖坟,后人找到陕西省文物局,现成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陕西大荔李氏家族墓地考古本文作者倪方六2001年2月,陕西大荔县城西南约15公里的八鱼村村民,在紧邻村北的地方挖土,一下子挖出了青石块,掘开石块周边的泥土,一个用石材摆布的地下空间结构显露出来——原来下面是一座古墓。县里接到报告后,县文化局和警方即派人前来保护,很快省里专家也来了。发现这座古墓简直就是一处地下庭院,雕梁画栋,有斜坡墓道、院落,门前两侧有影壁、中庭,还有偏房、洞室等。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12:360001考古学家透露秦始皇陵内藏奇怪生物,所以一直不敢挖掘
中国最为著名的皇陵秦始皇陵,自发现40多年以来,仍然没有挖掘的迹象。更让人不解的是,秦始皇陵早已没有了以前那样坚固,可就是没有一个盗墓贼光顾。一位考古学家透漏说,不是他们不想挖,而是秦始皇陵里面有一种奇怪的生物,而且数量庞大。仪器进不去,也不知道是什么怪东西。但是他们猜测,秦始皇陵里应该布满了蝙蝠。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3:02:0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