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被指挖了祖坟,后人找到陕西省文物局,现成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陕西大荔李氏家族墓地考古
本文作者 倪方六
2001年2月,陕西大荔县城西南约15公里的八鱼村村民,在紧邻村北的地方挖土,一下子挖出了青石块,掘开石块周边的泥土,一个用石材摆布的地下空间结构显露出来——原来下面是一座古墓。

县里接到报告后,县文化局和警方即派人前来保护,很快省里专家也来了。发现这座古墓简直就是一处地下庭院,雕梁画栋,有斜坡墓道、院落,门前两侧有影壁、中庭,还有偏房、洞室等。
此墓葬立即引起了文物考古部门的重视。
这样的石室墓,并不是第一次发现——这里原本是一片李氏家族墓地。
据村民说,这片地下至少有22座墓,原本有高大的封土,在1960年代全被铲平,以致后来好多人都不知道这里有墓了,只有盗墓者没有忘记。

1960年代,李氏家族墓地遭到严重破坏。当时村北的两孔石灰窑需要石材,便从墓中拆来石构件使用。当地村民也将能派上用场的石构件拉回家中,或当做打土坯的垫石,或当做过门石等。
1980年代文物市场兴起以后,这片墓地上出现了盗墓者。
鉴于墓或遭盗掘或被破坏,出于文物保护目的,陕西省文物部门向国家文物局申请考古发掘。

发掘前,进行了较大范围内的堪探,发现整个墓地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1200米。不到一个月,探工探出了16座墓:石室11座,砖石墓3座,土洞墓2座。
而其中有5座石室墓,在1988年已被确定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2月至6月,考古人员对其中1988年已被确定为县文物保护单位的5座石室墓,进行了发掘,另外6座石室墓则进行了试掘,对砖室墓和土洞墓也进行了勘探。
根据发掘的先后顺序,这5座石室墓分别编号为M1、M2、M3、M4、M5。这里据考古报告,简单说一下。
M1墓是一座庭院式结构:自斜坡墓道进入后,整个墓室由东向西依次为院落、中庭和墓室,院落与墓道以砖墙相隔。多数石质构件上,雕刻有精彩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草、飞禽、文字楹联和博古图等。

考古发掘前墓已被盗掘,并遭严重的人为破坏,随葬品被盗一空,仅在扰土中发现20枚瓷片,以及部分砖雕构件等。
墓志显示墓主叫李怀瑾,活了58岁。他生前有4位夫人(应该是一妻三妾,或续弦),所以四合院地下墓葬,布局是“三室一厅”结构,居中墓室为李怀瑾与第一位夫人马氏合葬处,两边的墓室分别埋葬第二位夫人刘氏、第三位夫人王氏。死于丈夫之后第四位夫人张氏,另葬他处。

M2墓主叫李树德,享年66岁。墓的形制与M1基本一致,石雕内容也大体相似。进入中庭,南北墙壁有“忠”、“孝”二字。此墓未遭盗掘,共出土随葬文物和建筑构件44件,按质地可分为铜器、玉器、铁器、瓷器和石质文物等。


M3墓主叫李天培,活了46岁。该墓是考古发掘五座墓中占地面积最大,埋得最深的一座,距离地表约3.8米,也是庭院式,但在中庭的南北两侧各增厢房一间。此墓随葬品也多,共出土各类随葬品268件,包括铜器、玉器、铁器和石质文物等。

M4墓主是李怀珍原配夫人董氏,活了43岁,墓形制于M3形制相似。但墓在1960年代遭被坏,墓志被村民拉回家中,后存放于村民李来发家,移交给石墓文管所保管。

M5墓主叫李怀珍,活了55岁。这座墓破坏最严重,也是1960年代被挖的,此后墓室便一直暴露,发掘时仅存1个残门柱和3座残墓室,前方的院落已完全被挖掉。意外的是,墓室里竟然出土了15件文物,包括铜器、玉器和料串珠等。

就在考古发掘已进行半个月后,麻烦来了。原来经媒体报道,李氏家族的后人找来了,指责考古队在挖他们家祖坟。当时都吵起来了,李氏后人要求考古队立即停止发掘。
这可是考古队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墓主后人竟然找来了,这在陕西省考古界,乃至国内也是非常罕见的。

这些李氏后人中,有的是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有的是西安音乐学院教授,还有公司老板、中学老师,对祖坟被考古发掘,他们都无法接受。
现场考古队负责人表态,这是省文物局决定,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正式考古项目。现在考古清理,是政府对这些墓葬采取的抢救性保护。如果有想法,可以到省文物局上访,表达意见和看法。

还好,这些后人有文化、素质高,听到这样的说法后,才没有阻止考古发掘,但既然是抢救性保护,就应该拿出具体措施。李氏家族代表随后找到了省文物局,时副局长刘云辉亲自接待了他们。
经过商谈,李氏后人改变了态度,赞同政府保护家族墓地的举动,但提出了具体诉求。
一是不能把他们的祖坟毁了,要原地保护,发掘之后不能废弃。
二是清理出来的遗骨要慎重对待,就近选址埋葬。

对于第一个要求,省文物局一时无法答应,但表示力争在原地落实保护措施。对第二个要求可以办到,省文物局当即指示考古现场考古负责人,要尊重逝者,按当地风俗处理。
幸运的是,李氏家族墓地在考古发掘后真的就地保护了,已发掘的5座石室墓原址保留,对外展示。当地还成立了“八鱼石墓博物馆”。2013年李氏家族墓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不是考古发掘,李氏家族墓地不会的这待遇的,祖宗真的地下有灵,也应该高兴的!
文物部门为什么这么重视?其实最主要是李氏墓地自身的价值决定的。

大荔李氏家族墓地的大规模勘探与发掘,是陕西在明清封建大家族墓葬方面的一个重大考古发现。整个墓地规模之大,墓葬结构之独特、数量之多,以及石刻工艺之精湛,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罕见的,为研究清朝地方封建家族的兴衰、墓葬制度、民间雕刻艺术乃至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官僚制度等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从出土的墓志铭看,李氏家族世居大荔八女井(八鱼)。从清初到民国,有家谱记载的计10辈人,加上明末没家谱的三代,总共13辈人。

李氏家族是清朝渭北的大宗族、土豪,做生意起家。主要经营盐、绸缎、粮食等生意,号称“走遍天下,不吃别家饭,不住别家店”。可见李氏家族当年之富有,也正是因为富有,才能营造出这么多豪华的墓。
大眼鱼龙:海豚外形/一双大眼睛(长6米/阿根廷出土)
说到恐龙,要么二足,要么四足,相信这是很多人的第一感官。其实在恐龙世界中,也有像鱼类的恐龙,比如今天要介绍的大眼鱼龙,它有海豚的外形,外加一双大眼睛,一起去认识看看。大眼鱼龙基本资料大眼鱼龙是一种南美洲的大型食肉恐龙,它体长6米,与宣汉龙、南方猎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312位,生活在距今约1亿6500万年-1亿4500万年前的晚侏罗世。大眼鱼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6:37:090001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岗上“汶”城——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报设计:陳詠琛)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朱超滕州市地处泰沂山脉西南麓延伸地带,北、东、南三面均为低山丘陵,西为地势低洼的微山湖区,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遗址位于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岗村东部漷河两岸,依河流和公路可将遗址分为东、西、南三部分。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48:010000赓续奋进的北京大学考古——夏商周考古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42:020000韩建业:庙底沟时代与“早期中国”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今天公布的2021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可谓是最大的赢家。如果确切地说,庙底沟时代是最大的赢家,因为包括南阳黄山遗址,湖南鸡叫城遗址,滕州岗上遗址三个入选项目内涵最丰富的时段均集中于庙底沟时代。这个时期也是我国各地史前走向文明化国家化的时期,中华大地上各地都在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为探索那“早期中国”而努力。韩建业先生这篇文章事业宏大而用功颇深值得一读!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2:24:550000云南龙:中国大型食草恐龙(长7米/距今1.94亿年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以省命名的恐龙不少,比如前面介绍的山西龙、黑龙江龙等,今天小编再为大家介绍一个,它就是云南龙,一种出土于中国云南省的大型食草恐龙。云南龙基本资料体型:云南龙是一种中国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7米,与沙漠龙、锦州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275位,生活在距今2.08亿年-1.94亿年前的晚三叠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3:22: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