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宜侯夨簋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23:060阅
西周早期青铜器。以作器者为宜侯夨而得名。簋铭记述周康王封夨为宜侯,并赏夨以器物、土田、奴隶等,是研究西周奴隶社会的历史和分封制度的重要资料。该器1954年出土于江苏省丹徒县烟墩山西周墓中。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簋圆腹四耳,高圈足,通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腹深10.5厘米,足径18厘米。圈足上有钩形的扉棱4个。腹外以突出的大旋涡纹为主题花纹,圈足饰夔龙纹。腹内底部有铭文12行,约130字,有16字残失不清。铭文大致可分3段:①记周康王省视武王、成王所伐之商图及东国之图。王在宜地宗社举行祭祀。②为王册命的全文,即封夨于宜地为宜侯,赏以礼器、土田、奴隶。③记宜侯夨在受赏赐以后,称颂王的美德,因而作铜器以纪念其父虞公。铭文所记土田、奴隶的封赏及周王与宜侯的臣属关系,有助于研究西周初期周王朝的分封与江南开发的情况。


此簋与令彝、令尊、令簋应是一人所作之器,但诸器制作有先后。铭文中的宜地,研究者多以为可能即今丹徒附近,也有人认为未必即在此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荐书丨《大运河长卷:中国大运河历史地理大百科》
作者:朋朋哥哥/主编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编莫城南/绘定价:128.00元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ISBN:978-7-5596-5718-3内容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31:180000让古代书院“活”起来的江西思路
江西古代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上独领风骚,对我国古代教育和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书院建筑体系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书院文化是赣文化的典型代表,不断加强对书院文化的保护、研究、利用工作,发掘其当代作用,是促进江西文化强省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历史悠久的书院文化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6:07:550000中国皇陵一半毁于盗墓,为何朱元璋明孝陵600年无人敢盗?
在中国历史中,其实当皇帝是最不好干的职业,干的好有人嫉妒你,干的不好老百姓骂你,干失败了不仅丢人,还会被永远挂在史书上成为负面教材。更惨的是。中国的皇帝无论生前多么牛,多么风光,死后也都往往没个好下场。有时候前脚刚下葬,后脚坟就被人给掘了。细数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陵墓,几乎一半都被盗过。比如,汉文帝的汉霸陵、西晋四帝的陵墓、南朝十九陵、唐朝的十九座皇陵、宋理宗的永睦陵、清朝的清东陵...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34:590000漆器是什么意思 漆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河姆渡)
用于涂在各种器物表面上所制成的工艺品和艺术品被称之为漆器,漆器最早出现在河姆渡时期,在中国的石器时期,已经能够掌握漆器的制作,在商周至明清时期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对周边的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漆器也是中国古代在化学领域以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根据有关资料所记载,中国是使用漆最早的国家,在原始社会的晚期发现了很多的漆制物品。漆器的发展我要新鲜事2023-06-18 19:13: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