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大盂鼎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07:031阅
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因作器者为康王时大臣名盂者而得名。相传清道光初年和小盂鼎同出于陕西岐山礼村。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鼎通高102.1厘米,口径78.4厘米,腹径83厘米,重153.5公斤。口沿下及足上部均饰饕餮纹,足上部有扉棱。腹内有铭文19行、291字。铭文为康王对盂的册命。册命从“王若曰:盂,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起,至“畏天畏”止,用较多文字说明商人纵酒是周兴起和商灭亡的原因,铭文中赞扬了周代文武二王的盛德。其内容可同《尚书·酒诰》相对照。接着记述王让盂接续其父祖的官职,并赏赐给盂以鬯卣、命服、车马以及大量的臣民奴隶。勉励盂要终身管理诸戎之事。关于赏赐给盂的奴隶,铭文中说: “锡汝邦司四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锡夷司王臣十又三伯,人鬲千又五十夫”。人鬲是由战争俘虏来的奴隶,人鬲中包括“自驭至于庶人”。驭是家内奴隶,庶人的地位是在家内奴隶之下的。至于“邦司”,“夷司王臣”,则应是管家奴隶。铭文最后记王勉励盂要克己奉公,不要辜负王的信任。盂为了感谢王的册命,称扬王的美德,因而制作祭祀其祖南公的宝鼎。铭文开始称“王若曰”,其他处则称“王曰”,反映了周初史官代替王宣布册命的制度。铭文所记商代侯甸之制和赏赐奴隶情况,是西周早期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同出的小盂鼎与此鼎系一人所作之器。原器已佚,仅传铭文拓本。铭文记述盂受命两次征伐西北强族鬼方,俘获告庙,受到周王的赏赐,也有重要史料价值。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金饼刻铭杂识
《文物》2020年第6期中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部分金器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海昏侯墓出土的“187枚金饼(主椁室西室北部两箱)、48枚马蹄金、25枚麟趾金及20块金板共计280件金器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公布了相关信息。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9:16:570000二里头没文字 考古凭什么说它是夏朝 专家用了个笨办法
二里头没文字考古凭什么说它是夏朝专家用了个笨办法商文化的发展脉络比较清晰、不同族群之间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然而,对于夏朝的存在与性质一直存在着争议和疑问。夏朝没有留下文字记载,这使得考古学成为研究夏朝的关键手段。在面对这个古老谜团时,专家们采用了一种独特而笨拙的方法来解开这个谜题。我要新鲜事2023-06-10 21:37:550000讲座整理|罗运兵:动物考古学三讲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9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讲座整理编者按:本文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动物考古学三讲主讲人:罗运兵研究员(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整理人:吴昊(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3:44: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