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喜欢叫小孩为“毛子”、“丫头”,还当小名用,知道为什么吗?原来老话有讲究,过去老人都懂的
过去取小名的讲究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人为什么要有名字?如今是身份鉴别和社交的需要,在早期是因夜晚相遇、辨识需要而产生的,故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释称,“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许慎这么说是有道理的,从实际使用来看,确是这样,夜晚看不清对方——“你是谁”——“我是大毛子”,这么一问一答一下子就清楚了,不会被当贼当坏人。
这篇头条号就来说说“大毛子”——古人起小名字的讲究。

(村里的“毛孩子”们)
过去人给孩子起小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有的父母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读好书,小名就起“大学”、“二学”;希望孩子将来发财的,就喊“大发”、“二发”、“大富”;希望当大官的,就叫“大升”、“二升”,或是“大贵”、“二贵”。
比较常见的,直接根据小孩出生时的情况来起名。流行的是生肖起名法,牛年生的叫“小牛”,马年生的是“小马”,龙年生的喊“小龙”,虎年生的称“小虎”,羊年、狗年生的自然叫“小羊”、“小狗”。

但是,如果是鼠年、猴年、兔年、猪年、蛇年出生的孩子,父母是肯定不给孩子起名“小鼠”、“小猴”、“小兔”、“小猪”、“小蛇”的,为什么?原来起名忌讳这五种生肖入名,民间说法是:“猴不正派”、“鼠没出息”、“兔子会跑”、“猪最蠢”、“蛇心最毒”。
有趣的是,生肖外的“猫”却很受宠,叫“大毛”、“毛毛”的孩子特别多,这里“毛”谐音“猫”。不过,取名“大毛子”、“二毛子”还有另外的说法,说是孩子出生时浑身多毛,是毛孩子,所以小名多带“毛”,“大毛”、“二毛”、“毛头”、“毛毛”什么的。

(金文“夏”字)
有的人家根据小孩出生的时节来起小名,春天生的叫“小春”,冬天生的叫“小冬”,但大家又发现没有,夏、秋生的却不喊“小夏”、“小秋”。这又是为什么,原来“夏”与“秋”在过去有不雅意思。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上有这样的记载,古时夏至节气时,有煮龟之俗,“令极熟,去骨,加盐豉、麻蓼名曰‘菹’。”龟,龙物也——过去人代指男性生殖器。这是文人的说法,而民间的想法十分朴素,因为“夏”谐音“下”,而民间嘴里的“下”,多指动物产崽,显然这样是不雅义,故小名回避“夏(下)”。

(夏之荷)
而“秋”字与“龟”也有联系。古秋写有两种写法,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写作“秌”、一写法“穐(龝,籀文写法)”,这“龝”字正象煮禾及煮龟;而从读音上两字也有联系,“龟”古音近“秋”,如西域的龟兹国,念qiū‘cí不念guīcí。
而在五行上,“夏”属“阳”,“秋”为“阴”,民间俗称女性生殖器为“qiū”,与“秋”的读音又一样,所以为避免不雅,小名忌用“秋”字,特别是女孩子,更不宜用“秋”字。

(籀文“秋”字)
虽然小名忌用“夏”与“秋”,但学名(正式名字)却不限用这两字,只是不要用单字,而多与其它字组合入名。
在男孩子中,“大毛子”、“二毛子”很流行,女孩小名最流行的则是“大丫头”、“二丫头“,这又是为什么?过去女孩梳的都是丫形发髻,俗称“丫头”,渐渐地这成了奴婢的代称,又称“丫鬟”。

(过去的婢女,现代影视形象)
老话说丫鬟命苦啊,即使长得好看,因为衣装都是粗衣做的,也不化妆,看起来都是“丑丫头”。而在过去,这种女孩子不值钱,但命大,有“丑孩鬼不要”的说法,所以,在成活率很低的古代,大人们乐意为新生儿取贱名“丫头”,祈望孩子能活下来。
“丫头”一般都用来做小名,不宜作大名,显得轻视女孩,长大再叫“丫头”也不好听。不过偶尔用来作大名,反而让人过目难忘,大俗中见大雅,如央视一著名女主持名叫“王小丫”。

为什么过去家长喜欢给小孩起名“小癞子”、“大秃子”、“小黑子”、“小丑子”,也是这个的“丑孩鬼不要”风俗原理。特别是男孩子,名字越难听越好,这叫“宁叫讨人嫌,不叫人可怜”。
有意思的是,有的男孩子小名也起“丫头”,我的一位已过世叔叔小名就叫“小丫头”,这又是什么风俗?是希望孩子像丫头一样命大,让阎王把男孩误当女孩,因为“以假乱真,阎王没门”。一般情况下,如果之前几胎男孩未能活下来,父母才会给孩子取女名,辟邪的需要。
看到这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过去满大街上的孩子都是“毛子”、“丫头”了吧!

(小丫头,很可爱的)
(注,部分图源网络)
新发现 | 吉林发现“长白山人参”石碑
作者:苗诗钰石玉鑫等2021年6月17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图县文物管理所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两江镇白河屯西南约520米的山脚下,发现一方石碑,发现时这方石碑大部分埋于地下,地下积水严重,土质均为黑垆土淤泥,夹杂大量枯枝烂叶及植物根系,未见明显的文化堆积,除石碑外,还在淤泥中发现了部分青砖。图1发现石碑地点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青砖残块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3:54:440000投身桑田探未知 叩问苍穹溯本源——“十三五”山西考古纵览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精神,加强考古成果的传播和展示,拟定于2021年12月28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太原文庙)举办“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重点总结过去五年考古发现与收获,展现行走在冷暖之间的考古人情怀,弘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精神。“十三五”工作概述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29:540001中国古人寿命:考古发现改写认知 中医果然“管用”
我要新鲜事2023-09-27 20:23:190000新牙龙:法国中型食草恐龙(长5米/距今1.45亿年前)
在恐龙世界,因为植株茂盛,生活着许多食草恐龙,其中很多都是大体型的,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最高的恐龙腕龙。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小编今天再为大家介绍一种名为新牙龙的恐龙,它因为化石只有牙齿而得名,是一种生活在1.45亿年前的中型食草恐龙,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新牙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7:43:530000海王龙:远古大型海洋生物(长17米/尾巴占到一半长)
海王龙是一种沧龙类动物,属于有鳞目下的远古爬行动物,和大多数恐龙生活于同一时代,诞生于白垩纪末期,与现代的蛇或者蜥蜴有着亲缘关系,外形和蛇颈龙、滑齿龙等类似,是当时体型最大的沧龙类动物,体长可达14-17米。海王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1:15: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