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寿命:考古发现改写认知 中医果然“管用”
中国古代人的寿命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话题。在一项研究中,学者林万孝指出,商朝时期的人均寿命不超过18岁,而后经历了周秦、汉代、唐代、宋代、清代和民国时期,人均寿命逐渐增长,分别为20岁、22岁、27岁、30岁、33岁和35岁。他由此得出结论,没有现代医学的古人的寿命是非常随机的。然而,这种结论并不准确。古代人均寿命的低下并非完全是因为寿命短暂,而是由于高婴儿夭折率和战乱等因素导致的非正常死亡较多,从而拉低了整体寿命。考古学的发现揭示了正常古人的寿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在江苏连云港东海县的尹湾汉墓群中,1993年发现了一份西汉晚期的人口资料《集簿》。根据《集簿》的记载,该地区汉代人口约为140余万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33871人,90岁以上的老人有11670人。这意味着8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达到了3.26%,而全国在第六次普查时的比例为1.57%;9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为0.84%,而全国在第六次普查时的比例为0.15%。可见,在相对和平的汉代时期,正常人的寿命并不比现代人低。
除了尹湾汉墓群的发现,《集簿》还揭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即男女比例失调,男性比女性多将近2万人。这种不平衡的性别比例不仅在该地区存在,而且在整个西汉全国范围内差距无疑更为惊人。这或许也是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对唐宋明时期古人寿命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时期的人们普遍能够活到60岁以上。以唐代为例,李燕捷的研究统计了2944个唐代人的生卒记录,得出样本的平均死亡年龄为57.55岁。而根据《宋词鉴赏辞典》和郑丽萍的研究,宋代人的平均寿命更高,存活到60岁以上的人很多,甚至有人活过了70岁。此外,一份针对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寿命调查显示,平均寿命在65岁左右。
类似地,在明代,人们的寿命也普遍超过60岁。葛剑雄和曹树基的著作《中国人口史(第四卷)》中列举了明代古人的寿命情况,显示他们的寿命普遍在60岁以上。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统计数据所涉及的人群大多是富裕阶层,他们不仅享有良好的营养和医疗条件,还能避免一些较为危险的职业和生活环境。因此,这些数据并不能代表整个古代人口的普遍情况。

古代人的寿命因时期、地区、社会阶层和生活条件等因素而异。一些研究表明,在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富裕阶层和特定地区的人们可以享有相对较长的寿命,甚至能够活到60岁以上。然而,由于古代医疗条件和社会环境的限制,整体人均寿命相对较低。
奥古斯丁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15米/尾巴有身长一半)
一般来说,食草恐龙都是体型较大的存在,因为它们为了生存,会吃很多植物。而说到食草恐龙,剑龙、腕龙是比较出名的,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奥古斯丁龙,它也是一种大型食草恐龙,出土于阿根廷,一起去认识看看。奥古斯丁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9:22:270002李零:《去圣乃得真孔子》自序
这几年,我把太多精力投入了《论语》研究,值得吗?我问我自己。说实话,我真想早日抽身,离开这个太多争论的话题。因为,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我很忙,也很懒。争论是件很讨厌的事。0001「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丘湾社祀遗址
▲丘湾遗址位置图商代晚期杀人祭社的遗迹。位于江苏省铜山县丘湾。南京博物院于1959年发现,并先后3次进行发掘。▲遗址中心竖立的大石遗址位于丘湾商代遗址偏南部,面积约75平方米,中心竖立4块天然大石块,中间一块最大,略呈方柱形,高1米,宽、厚约0.23米。周围有人骨20具、人头骨2个和狗骨12具,头向都对着中心的大石块。▲人骨出土情况▲狗骨出土情况▲人骨与狗骨示意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1:50:560001唐朝惟一以皇后礼下葬公主墓考古发现蹊跷,壁画侍女面部全被抠了
唐太宗最小女儿婚姻与暴亡之谜本文作者倪方六古代皇帝多子女。以中国古代最有作为皇帝之一的李世民来说,他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新城公主,就是李世民的女儿——21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05:190000中华文明探源的陕西实践:谱写文明信史 助力民族复兴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8:12: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