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喝喜酒讲究“坐首席”,看关系不看官大小,省长来也得坐次席
婚宴上座位的讲究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接着上次说的《农村城里婚宴上菜均有讲究,不能乱来,第一道热菜必须上什么?》,再谈婚宴座位的讲究。
凡参加过宴席的网友应该都有体会,宴席座位是十分有讲究的,即使是圆桌,也要考虑首席与主桌的位置。如果座位不当,很可让来宾中的尊者、长辈很生气,影响关系。作为更隆重的婚宴,当然更讲究座位的问题。

(办喜酒宴)
婚宴在餐桌摆放上,第一要考虑主桌的安排,因为主桌涉及首席位置。定下主桌,就好安排首席位置了。就农村来说,如果宴席放在传统的堂屋(相当于城里的客厅),只放一张,就不用考虑主桌的位置了,首席位置也很好定,就是如果房子门朝南,首席就是面南者东边(左手边)位置。
如果堂屋里东西放了两张八仙桌(只能坐8人,故名,四面两两相对,现在一般都用圆桌,可以坐10人、12人)一般东边的那张桌子为主桌,首席是东边桌子面南东位。这里有一点要注意,摆放桌子时,不论是八仙桌(方桌),还是大圆桌,木板的缝隙都不能朝向首席的位置。

(过去农村常见的宴席用八仙桌,遇事时会向庄邻家借用)
有的地方,如果河南南阳一带,称首席为“上岗子”,如果桌缝对着首席,就是“冲上岗子”,这是一种忌讳,如果遇到脾气不好的尊者,能把桌子掀翻,以示抗议。
在城里男女双方共同举办的婚宴上,首席位置一般让一对新人来坐,这是他们的人生大宴,一生中也就这一次理所当然地坐在首席。

(现在农村婚礼迎亲也讲究“档次”了,婚车要看牌子)
如果新郎亲自去新娘家迎亲,新娘家司仪在安排位置时,新郎也是坐首席。当然,在落座之前,新郎会礼节性地客套、谦让一番。如果不谦让一下,会被视为不懂礼数,没有教养。

(农村婚礼上的新郎与新娘)
在江浙一些地方,婚宴要为新娘专设一席,称为 “新妇席”,新郎新娘坐首席,新娘的两个伴娘陪座,另外新郎家也会邀请两个适宜的未婚姑娘作陪。
坐“新妇席”要注意,每上一道菜,必须新娘先动筷,如果新娘不动筷,其他人不能吃。

(农村婚宴已烹制好待上桌的热菜)
如果“新妇席”与婚宴共聚一堂,新娘要面向宾客而坐。在浙江宁波一带,每上一道热菜,新娘要在伴娘的陪同下,回到洞房中换一套新衣服,换好后重新回到宴席上,向宾客作揖,并说:“姑娘在此换汤作揖了!”
上最后一道热菜时,新娘要说:“姑娘在此谢汤作揖了!”因为有这些程式,这种婚宴风俗,被称为“换汤作揖”。

(强大的伴郎与伴娘团)
婚宴上,最重要的人物不是新郎和新娘,而是舅舅。不论城里还是农村,不论现在还是过去,也不论是新娘家还是新郎家,舅舅都最为尊贵,要坐在首席,这就是所谓“娘舅最大”。婚宴上谁坐首席看关系不看官大小,哪怕是国家主席、省长赴婚宴,不是甥舅关系,都让位娘舅,坐到次桌去。
为了避免麻烦,与“新妇席”一样,有的地方会设“舅爷席”。如在广西荔浦一带,婚宴就要为娘舅设专席。如果有几个舅舅,全都安排坐在舅爷桌;即便仅有一个舅舅,也要单独为他开一桌,独占一席。

(农村婚宴中的冷菜)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年长的外公外婆来了,咋办?好办,安排到另外一桌上去,因为舅舅要坐上席,父母如也坐一桌,关系不好处理。
因为“娘舅为大”,开席时,新郎新娘必须首先来到舅舅那桌,给舅舅敬酒。敬酒时要注意,不能敬一杯酒,又敬双杯。敬了舅舅的酒后,才向父母和其他宾客敬酒。

(新郎新娘给舅舅、舅妈敬酒))
舅舅不到,婚宴是不能开席的。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舅舅不能及时赶到,又不能不开席,怎么办?往往留下首席位置。这个空下来的位置,在不同地方叫法不同,如在浙江永嘉、青田一带,称这个位置为“衣冠座”,因为空位上放了代表舅舅的衣帽,表示人到场了。在这种情况下,新郎新娘也要和舅舅人已到场一样,向衣冠座先敬酒。
婚宴上“娘舅为大”观念,不只在汉族人中流行,在一些少数民族中间也这样,甚至更讲究。在决定孩子的婚事上,中国舅舅的权利比父母还要大,对于一些母系制遗俗较多的少数民族,舅舅的权力更大,地位更特殊。

(新郎新娘敬酒 )
有的地方,婚宴上女方舅舅还会“闹宴”,如藏东的巴门族就有这种风俗,有意挑新郎家宴席毛病,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新郎父母会赶忙前来献哈达,请他消气,并吩咐厨房,按照舅舅的意思,重新上酒加菜,虽然酒菜还时老一套,但此时的舅舅会转“怒”为喜。
为什么娘舅要“闹宴”?这是一种旧时遗俗,为了测试新郎家的诚意,目的是为外甥女好,这个“下马威”会让新郎家知道新娘不是好惹的,娘家有舅舅呢,日后得善待新娘。

(农村婚宴,有条件的也上螃蟹了)
最后要说的是,年轻的新娘新郎不懂老礼数不要紧,婚宴席位一般都有专门的司仪(相对于丧事的“知客”)来执行。如果位次安排错了,宾客不骂主家,会骂司仪没水平。

(上热菜)
(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古代哪里的女孩子最喜欢穿木屐?白嫩的脚露出来,李白眼都看直了
古人喜欢什么样的凉鞋本文作者倪方六眼下正是炎热的季节,凉鞋成为大家出行的首选。在古代,人们夏天也喜欢凉鞋,其中以木制凉鞋最受欢迎。图:清末制集木屐摊过去老百姓夏天所穿最多的,便是木制凉鞋了。木制凉鞋,古人称为“木屐”。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33:180000陈连开:论中华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基本特点
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历来有种种猜想与说法。最近几十年,尤其是近30余年,中国古人类学和中国旧、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新发现与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因而关于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起源的研究,可谓近20年中国人文科学独领风骚的一个领域。0000一个影响中国文明进程的发明传与谷雨节有关,有个地方每年都纪念
谷雨与仓颉造字有关系吗?本文作者倪方六(谷雨忙种)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过了谷雨,春天就与我们挥手作别了。南宋诗人杨万里《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诗便写出了谷雨时节人们对春的留恋:“只余三日便清和,尽放春归莫恨它。落尽千花飞无絮,留春肯住欲如何?”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06:570002汉代古墓玉器制作之谜:探索艺术与文化的交汇
汉代古墓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成为了当时文化和审美的精华。从专家的角度出发,将深入分析汉代古墓玉器的制作过程,以及其与当时社会文化的紧密联系。汉代古墓玉器的主要材料是软玉,这种质地细腻、色泽温润的玉石非常适合塑造各种器物的形态。制作工匠会在制作前精选适宜的玉石,并进行切割和打磨,使其呈现出所需的轮廓和形态。我要新鲜事2023-08-22 15:28: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