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用“寒”字称最冷节气?从西周铜鼎上发现的一个字,给出说法
古人为何用“寒”字定义最冷节气?
本文作者 倪方六
1月5日,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
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小寒的到来意味着真正的严寒到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天寒地冻”模式。小寒在时历和民俗学上均有重要意义,为什么选择“寒”字定义节气?为什么又说“寒以成物”,特别在意小寒?均有讲究。

(小寒,天寒地冻)
1月4日,我《北京晚报·五色土》“一方钩沉”专栏2018年第一期,将发表我的观点。
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两个,也是最冷两个,分别叫“小寒”、“大寒”。明陈阶《日涉编》引《历义蔬》称:“小寒,月之初气也,阴气小极,故曰小寒。”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称:“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红梅花开)
小寒与大寒相承,与小暑相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到后人们最大的感觉就是两字,一是“寒”,一是“冷”,两字合起来的“寒冷”,乃一年中气温最低节食的气候特点。
与这两字相近的,还有“冻”、“冰”字,反映最低温时节的物候现象。可以说,“寒”与“冷”、“冻”与“冰”,构成了整个冬天的全部。

(柳公权书“冻”)
“寒”、“冷”、“冻”、“冰”四字均表示非常的低温天气,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冷”称:“冷,寒也”;
而释“寒”则称:“寒,冻也,冻当作冷”;
释“冻”、“冰”又绕回来,出现了互释现象,“冻,冰也”、“冰,水坚也”,这“水坚也”不就是水冻结成冰嘛。

(柳公权书“冰”)
不只可以互释,四字原始字型里均有表示古“冰”字的“仌”。既然如此,为什么定义这个节气时,古人不用其它三字中的一个?特别是“冷”字,早期与“寒”一个意思,称“小冷”、“大冷”是不是也可以?
其实,理由全在“寒”字本身。
“寒”与“冷”在中国最古老成熟文字甲骨卜辞里,至今都没有发现。“寒”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中,考古专家在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西周大克鼎上发现的,有“易女田于寒山”一语,后又在西周青铜器寒姒鼎铭文中找到“寒”字。

(大克鼎拓片)
虽然金文发现的“寒”字不是出现在表示天气寒冷的语句中,但字的造型却把冷的程度表达得淋漓尽致。
大克鼎铭文中的“寒”字写成这样——

(大克鼎上“寒”)
这是会意字,有代表屋子的“宀”、表示干草的“茻”、象征水结成冰的“仌”,中间则是一个光着脚的“人”。这意思相当明了:气温低得连屋里都结冰了,一人抱来干草打地铺,并覆盖到身上,以此取暖御寒。
“冷”字原始造型写作——

(小篆“冷”字
则远没有“寒”这么丰富的意思,况且“寒”字比“冷”字更冷,正如《列子·汤问》所说:“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如此这般,用“寒”来定义最冷的节气,是不是十分恰当!
这与古人选择“暑”字来定义最热节气,而不用“热”字是一个道理。

(发现“寒”这的大克鼎)
新发现 | 滇西北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取得重要收获
滇西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气候环境的区域变化和垂直变化表现显著,长期以来是地质构造、地貌演化、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地区。此外,区域内南北向山脉和河流发育,在自然地理上形成通道效应,不仅是沟通青藏高原腹地与云贵高原的纽带,也是连接南亚、东南亚与我国西南地区的桥头堡,自古以来便成为人群迁徙和交流的重要地理廊道。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5:38:190000妹尾达彦:陪京的诞生——6—12世纪东亚复都史再析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1:01:230001皮尔逖龙:法国大型食肉恐龙(长11米/距今1.6亿年前)
说到恐龙,大家都会想到霸王龙、沧龙等大型食肉恐龙,不过这对目前已发现的700多种恐龙来说,你知道的还是太少了。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小编再为大家介绍一种大型食肉恐龙,它就是皮尔逖龙,体长可达11米,生活在1.6亿年前的法国,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皮尔逖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7:52:220000山西一东周夫妻合葬墓发现关系特殊殉葬男女,两人面对面同居一室
山西定襄一处东周墓地的发现与发掘本文作者倪方六墓葬考古总会有奇奇怪怪的发现,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聊聊从一座先秦东周古墓中看到的少见现象。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47:3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