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遗址
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遗址 西汉时期在都城长安南郊兴修的专供皇帝使用的仪礼性建筑。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国礼制建筑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信仰。大约到西周时期,礼制建筑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到了西汉时期,经儒家的缘饰附会,礼制建筑更臻完备,并且赋予新的含义。西汉的礼制建筑,名目繁多。有所谓“明正教”的明堂,“宣教化”的辟雍,“观天象”的灵台及祭祀天帝、地衹、祖宗、神明的郊祀、社稷、宗庙。根据《汉书》的《郊祀志》、《王莽传》及有关史籍记载,汉长安城南郊的礼制建筑有平帝元始年间兴建的明堂、辟雍,新莽地皇元年(公元20)兴建的“王莽九庙”。此外,有郊祀用的泰一坛(圜丘)和社稷坛(官社、官稷)。西汉礼制建筑遗址于1956年由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发现,1957~196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发掘后可以确定原来名称的有辟雍和“王莽九庙”。官社、官稷大体上也可以推定。明堂、灵台、泰一坛待考。

辟雍遗址位于长安城安门南出大道1.5公里处的东侧,今西安市大土门村的北边。根据《汉书·平帝纪》应劭注、蔡邕《明堂·月令论》和古地理书《三辅黄图》的记载,对照本遗址的建筑形制和建造地点,推定为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创建。平面呈“外圆内方”,方位平正。正中是中心建筑,建于圆形夯土台上。台面直径62米,高出地面0.3米。台上的中心建筑平面似“亞”字形,四面对称,每边长42米。正中是一个方形的夯土台,每边长约17米。发掘时残高1.5米,台面已毁没。推测台面上原有高大的主体建筑(太室)。在中心台的四角,各有方形的小夯土台两个,大小相同,台面也已毁没。紧邻中心台的小夯土台应是为加固中心台上的主体建筑而设的,外面四角的小夯土台应是衬托主体建筑的4个“夹室”的建筑台基。中心台的四边有4个厅堂,各长24米,应即所谓“明堂”、“总章”、“青阳”、“玄堂”。堂内两侧又各有小房间,应即所谓“左个”、“右个”。四堂前面围绕敞厅。

中心建筑的四周有围墙,呈正方形,四边各长235米,距中心建筑各96米。夯土筑造,残高0.15~0.30米,基宽1.8米。围墙内外侧有方形柱础石,排列有序。墙基内外有防水坡。坡下有砖砌的滴水沟。从现存的现象观察,围墙顶上应有板瓦覆盖的小坡顶。围墙每边的正中各有完全相同的一座大门,门道宽4.5米,长12.5米。门道中央有木质门槛和门框柱。门道两侧有夯土台。复原后,门道上方应有楼观式的两层门楼建筑,门楼下部应是木架构造的门阙。围墙内的四隅有曲尺形配房,每边长47米。房后紧靠围墙,房前未见门、墙的遗迹。从发掘现状推测,应是单坡顶的敞廊建筑。环绕围墙外侧有圜水沟,直径360米左右,宽约2米,深1.8米,沟壁砖砌。正对四门的水沟上又各有长方形小圜水沟,北边的小水沟与西来的昆明故渠相通。
有些古建筑学家根据遗址出土现状,结合古籍记载,对这组建筑的原状作了多种推测,至今未有定论。
“王莽九庙”遗址 位于汉长安城安门和西安门南出的平行线之内。共有12座建筑,出土的石础上有“始建国”年号,还有王莽改易的地名“节砀”等题记。据《汉书·王莽传》记载,“九庙”似应包括王莽的三个远祖——帝嚳、田和、田建,由于庙数应指常数,故以“九庙”称之。也有人认为,多出的三个是新庙,即王莽自留庙及其子孙有功德而为祖、宗者。
12座建筑形式完全相同。1~11号建筑的四周有方形大围墙,围墙每边长约1400米。12号建筑在南边大围墙外的正中,两者的围墙相距10米。每座建筑都由中心建筑、围墙、四门和曲尺形配房所组成。中心建筑和围墙的平面作方形,轮廓如“回”字形,规矩方正。

1~11号建筑,大小相仿,间距相等,分三排,东西并列。北排的1~4号遗址与南排的8~11号遗址,方位一致,南北对应,中排的5~7号遗址错落于南北排之间。12号建筑的围墙与1~11号建筑的围墙无别,但12号的中心建筑比1~11号的中心建筑约大一倍,细部结构也稍有区别。中心建筑方形,每边长约55米(12号中心建筑每边长约100米),四面对称。中央为“主室”,四隅有“夹室”,平面如“亞”字形。台基夯土筑造,高出周围地面。出土时,台基面上的主室、夹室建筑,已经毁没,残存少数铺草泥的台基地面,上涂朱红色。“主室"的四面各有一厅堂,内部构筑完全相同。厅堂内的右边有一“厢房”,左边有一“隔墙”。四堂之间有绕过夹室的回廊相通。4个厅堂的前面各对着3个方形土台。方台外侧有砖砌路面,正对四门。整个中心建筑还环绕着河卵石铺砌的散水。每座建筑的四周都有夯土围墙。每边长260~280米。围墙每边正中的大门和四隅的曲尺形配房,形制与辟雍的全同。

其他遗址 有官社和官稷遗址。官社遗址在“王莽九庙”围墙外西南边,现存夯土台基高4.3米,东西残长240米,南北宽70米。主体建筑已毁没,仅存四周廊庑建筑。发掘证明,遗址始建于秦或汉初,西汉中期重修扩建,西汉末年废弃。
官稷遗址在官社的西南边,现存两重围墙,平面呈“回”字形。外围墙每边长约600米,内围墙每边长273米。内外围墙正中各有一门。门道建筑与“王莽九庙”的门道相同。未发现中心建筑,估计是未及修建而王莽政权已迅速覆灭的原故。
吉林的千年古墓群 已是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墓)
吉林的千年古墓群是渤海地区的重要历史证据。在我国这片大地上很多地区都曾有人在这里生存,这会导致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大小不一的墓葬群,比如在我国吉林的敦化地区出现了一个叫做六顶山古墓群的地方,而六顶山古墓群早在上个世纪已经被考古专家发现进行了抢救性的研究。现在这个古墓群已经成为了国家五a级的旅游景区,在这里除了可以看到古人的墓葬之外,还可以欣赏非常美丽的风景。千年古墓群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0:07:480000彩陶之乡:甘肃彩陶之变化莫测的几何纹
书接上文彩陶之乡:甘肃彩陶五千年(从大地湾到沙井)大致回顾了甘肃彩陶各个阶段的特征和表现。而彩陶最吸引人的便是彩陶那变化多端,绚丽多彩的纹饰,所以后边几篇将围绕彩陶文化进行阐述和总结。如此,大家逛博物馆,看到那些丰富的纹饰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22:130000重要通知 |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启动
2021年度(第32届)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正式启动。各有关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9:31:490000西周文化发祥地是陕西哪里:宝鸡市(青铜器之乡)
西周文化发祥地是陕西省宝鸡市,在宝鸡地界内发现许多青铜器,在宝鸡市石鼓镇一座墓中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玉饰等物品二百三十余件。在出土的青铜器中,发现细密的云雷纹,高浮雕等设计,还发现大型青铜器以及深腹盘等器具。包括在岐山,扶风县,眉县等地区也发现青铜器。一、宝鸡出土青铜器数量之多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2:11:040000中国最可怕的王陵,墓主尸骸自动“尸解”,考古专家差点全军覆没
如果说长沙马王堆汉墓是推进中国近代考古发现的里程碑,那么虎溪山大墓就是继马王堆汉墓后,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一座横跨千年历史的古墓出现,墓室内到底隐藏着多少文物呢?一波三折的发掘过程,墓室内的陪葬品却让一众考古人员头晕目眩,更离奇的是,当专家打开棺椁后,墓主人的尸骨却不翼而飞,难不成这座古墓提前被盗墓贼光顾过?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40: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