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墓有一奇怪传说,墓上曾露出洞,村民下去发现意外吓得爬上来
河北袁绍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东汉末,群雄纷起。想做皇帝的不少,袁绍就是这么一位,但袁绍虽有称帝的野心,最后并未实施,反是他弟弟袁术称帝了。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聊聊袁绍墓。

袁绍一生与曹操联系在一起,早年他们关系也不错,而袁绍最终也因败于曹操而得病,即所谓“忧死”。
据《世说新语》,袁绍和曹操少年时都喜欢仿效侠客寻刺激。有一次他们看人家办喜事,悄悄摸到人家的院内,天黑后大叫“小偷来了”,将新房里的人骗出来,曹操便抽剑劫持新娘子,最后差点被人家逮着揍死。
当年,袁绍与曹操各据南北,一样厉害,甚至比曹操厉害。在民间,袁绍的口碑远比曹操好。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进发,以争天下。

南方是曹操的天下,曹袁决战势所难免。
袁绍对形势很乐观,他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粮丰,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相对的,曹操则是弱势。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反叛曹操,策应袁绍。曹操为消除后患,攻打刘备。但曹操担心袁绍渡黄河,加紧打败刘备,刘备只得投奔袁绍。
次月袁绍正式向曹操宣战,发布讨曹檄文,称曹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挠折栋梁,孤弱汉室,除忠害良,专为枭雄!”但是原本赢面很大的袁绍,随着战争的进程,越来越危险。

曹操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并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与袁绍对阵,最大的问题是粮饷少,物资储备不足,宜速战; 而袁绍的胜利本钱正是曹操的短处,可打持久战。于是,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争取速决。此时袁绍采纳了郭图的建议——攻拔曹营,直捣曹操后方。袁绍实力强于曹操,但因为这一战术失误,走了步臭棋,只派轻骑救援乌巢,而招致大败,曹操大胜。
战争形势急速直下!袁绍没拿下曹营,乌巢却丢了,损失了七、八万兵力,武器、辎重、图书、珍宝无数。

袁绍军队大乱,一下子全垮了。曹操击溃袁绍主力,从此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袁绍呢,慌忙之中与长子袁谭各单骑逃遁,直奔黄河渡口。带着仅剩的约八百骑兵,渡河至黎阳北岸。据《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回到冀州后,袁绍陆续平定了各处的叛乱。但心底悲愤官渡之败,不久发病,于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夏五月二十八日(6月28日)去世。
袁绍生前在民间口碑不错,素有德政。听说袁绍去世,河北百姓十分悲痛。据记载,当时街头不少人都哭了,如同失去亲人一般。作为战争对手,曹操曾亲到袁绍墓前祭奠。

但袁绍墓在哪?《三国志》不见记载。目前,袁绍墓有两处,真假莫辨。
一处位于位于河北沧县高川乡前高龙华村东北,当地人俗称“大疙瘩”。
此墓为椭圆形,封土高大,封土高8米,东西径52米,南北径36米,占地1510平方米。此地离袁绍长子袁谭兵败被杀地南皮不远,当地有一奇怪的传说,墓里有狐仙,附近人家遇到困难时,狐仙会现人形出来帮助,过去人们会去墓前烧纸钱祭祀。

还传,村里人家遇事能在墓上借出石凳石椅的传说,这入明很可能此墓在古时候有地面建筑。此处原有古墓大小两座,现存者为大墓,即袁绍墓。小墓在1956年塌陷,被生产队及个人取土挖掉了,出土的绿釉小陶楼和一些小件器物,因粗糙不完整被村民扔掉。
袁绍墓上方曾露出一个洞,此洞现在早已封闭。当年有村民曾顺着绳索下去,意外发现墓室内竟然有水流过,吓得爬了上来。

1993年,此墓初定为袁绍墓,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当地文物部门曾对袁绍墓进行勘测,试掘证实此系汉墓,墓内结构特别,墓室分上下两层,第一层均由青砖修葺,推测是反盗设计,下面一层才是真正的墓室。墓内有排水设计,村民看到室内有水应该就是这样原因。

袁绍墓疑早期已被盗墓者光顾。
最近一次发生在2009年5月,连续两次遭盗墓者盗掘,盗墓者在封土上打盗洞,次日被当地村民发现,盗洞被填平。但不久,盗墓者又悄悄摸来,重新挖开被填平的盗洞。至于这次盗墓是否得手,是否进入了墓室,未见下文。
据目击者称,盗墓者可能使用了炸药,封土层破坏严重,后被文物部门回填。

另一处袁绍墓位于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
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袁绍死后,早年跟随他出生入死的手下,连夜将袁绍尸体走水路运回老家,埋葬在曹河岸边——当地人称此地为“袁金滩”,因地形呈鸡心状,又称“鸡心滩”。几十年前,还有袁氏后人到袁金滩烧香祭祖。
这里的袁绍墓是真的吗?当地人说是真的。有一传说,族人担心曹操前来掘坟,当年有意将“曹河”易名“漕河”,漕河一直沿用到今。这当然是传说,漕河得名应该是因漕运而来。

(注,部分图源网络)
湖南一藏家家中的文物被盗墓者惦记上,几名江西盗宝人开车来了
一起民间入室“盗宝”案本文作者倪方六喜欢看考古、盗墓一类文字的网友,对文物应该都有兴趣,估计有的家里还会收藏几件。这就要小心了,千万低调,否则被人惦记上便麻烦了。这里,有一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25:1000002021年度西南考古协作会暨古蜀文明与西南夷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1年10月14日至15日,由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物局指导,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的“2021年度西南考古协作会暨古蜀文明与西南夷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广汉召开。来自川、云、贵、渝、桂、藏六省区市的考古文博机构、高校考古历史院系相关领域负责人和学者,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中国文物报社等十余家单位的90余位代表参会。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9:42:490000吕舟: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思想史研究概述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来看,文物古迹保护作为一种文化行为,必然有其文化的动因,它的发展也一定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文物古迹保护作为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认识和研究其内在动因,包括价值观念、原则、思想方法,以及面对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条件与手段,是理解中国文物古迹保护的文化特征的重要课题。0000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越窑秘色瓷
秘色瓷是晚唐~北宋时期越窑生产的高级青瓷,制作过程严谨特殊,釉色与众不同,是皇室宫廷专属的贡器,不仅「臣庶不能用」,一般人也很难见到,是中国陶瓷史上最美丽的迷团。本文根据考古资料选取若干精品,带领读者一睹秘色瓷的风采。1.唐代釉封接瓷匣钵釉封接瓷质匣钵可以阻绝空气进入,让瓷坯在良好的还原气氛中烧出稳定的青绿色泽。图片来源:《寺龙口越窑址》,页354,图彩图496。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9:09:550001李学勤:炎帝、黄帝的历史统绪
从现代的古代史和考古学的角度,怎样去看待我国世代相传的炎黄二帝事迹,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课题。众所周知,司马迁的《史记》始于《五帝本纪》,而《五帝本纪》开端就是黄帝的史事,也提到炎黄二帝的关系。这样重要的记载,我们是不能忽略过去、不予研究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43: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