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三晋玉器之改制的前代玉器
出于某种目的或原因,将已经完工成形的玉器,改制成新器形的行为,在中国古代并不罕见。最著名的玉器改制,当属秦始皇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改为“传国玉玺”,据说“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篆书印文,出于李斯的手笔。当然,这里面传说的成分过重,经不起推敲,加之“和氏璧”与“传国玉玺”都没有传世,查无实证,只能“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当故事讲了。


考古证据显示,玉器改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与新华遗址,都出土了为数不少的改制玉器,只是,许多被改制玉器原有的钻孔、射部及改制的切割痕迹,都被有意遗留,并未碾磨消除,显示出粗放不羁的技法特征。
迨至西周,玉器的改制现象更为多见,而且,技法比之新石器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虽然一些改制玉器上,还或多或少地遗留下改制的迹象,但若非细细观察,很容易忽略疏漏。

陕西长安张家坡60号墓出土的一件璜形玉龙,可视为西周改制玉器的典型范例。玉龙两面浅浮雕龙纹,一端为龙头,鼻、口、眼、角,均摹刻仔细;另一端龙尾,仅上角有一条刻纹。类似的玉龙,见于传世品,多有卷折的尾部,有的甚至还在尾端加琢刻刀,从造型与纹饰判断,是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早段的作品。原来张家坡这件有头无尾的奇怪玉龙,是一件尾部断裂后重新磨制再加利用的改制玉器。
除了这类对破损旧器被动改制的情形外,西周玉器中,也颇多见主动改制的案例。张家坡170号墓的凤鸟纹玉琮,是周人利用素面的齐家文化玉琮加刻西周时新纹样的。晋侯墓地31号墓玉虎,原为石家河文化玉器,也被周人有意改制。在诸多主动性改制的行为中,那些已完工的玉器成品,俨然沦落为“新工”玉器的随意裁割的“老料”。

西周时期,被改制牺牲掉的玉器中,有大量商代乃至新石器时代的前朝旧玉,它们大多应来源于周初对商的俘获。文献记载,周武王伐商,俘获“旧宝玉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如此数量庞大的前朝旧玉,通过“分宝玉于伯叔之国”的形式,赏赐给了宗族功臣。有意思的是,周人改制前朝旧玉,并不彻底打磨消除前朝的痕迹,反而大多有意保留和利用前朝玉器的造型与纹饰,只在局部添加周人的时尚。这种做法,除了省时省料的因素外,可能还有一份胜利者的炫耀心态在作祟。
村民院子里出现一个黑洞 专家来后却很开心(发现古墓)
村民在院子里发现的黑洞是石勒暗道。在前些年山西很奇怪的事情一户村民的院子里种植了一棵梨树,这棵梨树已经生长了十多年的时间,但是有一天村民起床后却发现这棵梨树突然的失踪了,而在这棵梨树本来在的位置却出现了一个黑黑的洞口。这个村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能报警,而负责调查这起事件的民警同志却觉得这个黑洞很有可能下是一个墓葬,于是找到了文物部门。黑洞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11-12 20:38:120000荐书 |《风雅中国——杨泓说文物》:不朽的笔力 精彩的讲述
翻开文物出版社新书《风雅中国——杨泓说文物》,清新诗化的文字、珍贵鲜活的图片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踏上一条文物鉴赏之旅,在对一件件精美文物的流连品味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磅礴气韵与生动气息,邂逅属于中国人的清朗与壮阔。《风雅中国——杨泓说文物》作者:杨泓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3月定价:78元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52:3900022020年游学:裴李岗遗址——中原八千年文化之源
今天到了一处举世闻名的遗址——新郑裴李岗遗址,这个遗址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掘上百座距今八千多年的墓地而著称,也正实拉开人们对距今八九千年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的证实探索。1977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开封地区文管会等单位先后对裴李岗遗址进行了四次发掘,共揭露面积2615平方米。清理出裴李岗文化墓葬114座、灰坑22座、陶窑1座。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43:470000《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02:540000刘学堂;李文瑛:史前“青铜之路”与中原文明
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16: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