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风雅中国——杨泓说文物》:不朽的笔力 精彩的讲述
翻开文物出版社新书《风雅中国——杨泓说文物》,清新诗化的文字、珍贵鲜活的图片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踏上一条文物鉴赏之旅,在对一件件精美文物的流连品味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磅礴气韵与生动气息,邂逅属于中国人的清朗与壮阔。

《风雅中国——杨泓说文物》
作者:杨泓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定价:78元
本书收录的29篇文章,分为文化篇、艺术篇两部分,主要写于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末,通过讲述古人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日常生活和欣赏青铜器、玉器、画像砖、雕塑等文物,向读者介绍考古文物知识。每篇文章的篇幅虽然不长,但蕴含的信息却极为丰富,读时能带来畅快解惑、怦然心动的美妙感受,合上书又回味着袅袅余音和淡淡幽香。
注重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考古学专业书籍中常有生僻晦涩的古物名称、古奥艰深的图片和佶屈聱牙的专业用语,普通读者很可能会失去阅读兴趣。只有运用大众易于接受的思维和语言,兼顾内容的学术性和趣味性,才能更好地普及文物考古知识。本书既讲究行文用语的优美典雅、清隽灵动,又注重叙事的平易浅近、流畅自然,文中随处可见精妙的诗句、古语与现代词汇穿插交互,让直抒胸臆的大众语言融入蕴含哲理的文言格调,这种引经据典的抒情表达与白话俗语的平实讲述,仿佛是为普通读者量身定制的表达方式,会生发一种探幽发微的阅读冲动。如《三星堆铜像》一文开头写道“目前考古学范畴内尚存在多少未知事物,难以估量,因此新的考古发现不断将问号推到人们面前,四川广汉三星堆的发现,正是近年来展现出的问号之一。”以故事性的设问语言开篇,吸引读者的好奇心。随后作者以瑰丽浪漫的想象、驰骋飞扬的文采对精美铜像进行描述:“似乎产生与这些古老铜雕融为一体之感,听到以它那硕大的体量呼喊出的艺术最强音,震撼着人们的灵魂,情感随之沸腾,简直企望伴同它们深入那超越自然的神秘的氛围中去……”。读者可从这些隽永悦动的文字中找到与古人强烈的情感共鸣,拉近与文物的距离。又如以汉代班固“来风堪避暑,静夜致清凉”道出扇子驱暑的功能,以气骨劲健、词采华美的刘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引出博山香炉隐喻男女之间的爱情,等等。全书贯穿着这样有情感、有温度的精彩描述,让读者获得知识的同时亦身心愉悦。
坚持求真求美的精神品格。书中的文章大都写于几十年前,甚至有几篇是20世纪60年代发表过的,然而却看不出岁月的痕迹,读起来依然赏心悦目、清新照人。读者不禁要问:它保鲜的密码是什么?我感到是作者以求真向美的艺术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去书写创作,让古老的文物摆脱了冰冷残破、颤颤巍巍的外相,展现出青春活力和蓬勃生命力。杨泓笔下的文物,避开了一般意义的表述,而是把视线拓展出去,广泛涉猎文物的历史背景、民间传说、重大事件、市井生活、文化习俗等关联信息,运用艺术思维、审美眼光对深层次内容进行思考挖掘,展现出文物的不平凡和新颖之处。如古针、扇子、屏风、椅子这些普通人习以为常的物件,在作者的笔下就不普通,不但在形制、样貌、色彩上充满美,而且背后还有惟妙惟肖的故事衬托,并以艺术形象表现在作品中,引领读者感悟美的真谛。同时,作者对所书文物的探究考证十分严密,不放过文献记载、历史传说、石窟壁画等方面的蛛丝马迹,使提出的思想观点得到充分印证,特别是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展示了一位考古大家严谨精进、坦荡通透的风骨。如在《中国古代雕塑中的骏马》篇中,作者通过对比西汉初年前后出土的铜尊马、木雕马、陶塑马的外形和神态变化,在史料支撑下,反驳了“周秦时期铸造者艺术水平低,无法创造出传神佳作”的观点,提出“汉武帝以来引进优良马种,使马的形态由体矮腿短、姿态呆板、不够神骏改良为体态矫健、四肢修长、活力雄劲,并反映在造型艺术方面”的论断,让人看了十分信服。
探索传统文化的时代转化。本书能带给人深切的回味和思考,感触到贯穿全篇的两条线索。一条是连接古今的明线。作者通过对一件件精美文物的解读,深情地讲述田野乡间和街衢巷陌的故事,从小切口穿越悠悠历史,展现了广阔而精微的中华文明图景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读者可以通过文物这个“芯片”,领略蕴涵其中的知识、智慧和艺术,让一个个平淡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另一条是给人以启迪的暗线。书中许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文物,如守门的狮子、折扇、座椅、鎏金铜马、三彩骆驼载乐俑等都融入了外来文明元素,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开放包容的特质,与之对应的王朝往往文明兴盛繁荣,艺术作品的表现也气韵生动、昂扬自信、光彩夺目。反之,来自封闭落后、衰落混乱时期的文物,往往僵化呆板、技法拙稚、缺乏神韵。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启迪我们,中华文明要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杨泓先生的文章严谨不沉闷,条贯不呆板,宏整不零碎,具有鲜明个性和较高辨识度,我们从其不朽的笔力中能读到坚实的专业基础、丰厚的学术积淀,还有打通古代、近代、现当代的力道,以及深切的爱与人文情怀。
(作者单位:文物出版社)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谢雨檬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2015年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昏侯墓出土珍宝集锦——玉器漆器
这部分主要为玉器和漆器,后边的出土竹简和木板,一方面不好看,另外也看不懂就不放了。玉佩玉剑玉彘兽面玉剑玉彘子母虎玉剑玉彘玉剑玉彘虎纹玉剑玉彘玉剑玉彘玉剑首正面玉剑首正面玉剑首玉佩玉环玉饰件玉饰件玉耳杯玉耳杯玉饰件玉饰件玉饰件玉饰件组玉佩多子奁多子奁三子奁三子奁内组合漆奁贴金片漆奁漆耳杯漆盘漆碗银扣漆碗木甬木甬漆盒0000中国豆齿龙:龟蜥结合体(生活于浅水/三叠纪诞生)
中国豆齿龙是一种楯齿龙类生物,又被称为海豆蜥,属于一种水生爬行动物,诞生于2.48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它的外表看起来像是现代的蜥蜴和乌龟的结合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背部长有多块甲壳,尾巴极为修长,主要生活在浅水中。中国豆齿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1:35:300000关于中国考古学,我回复了一条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刚刚回复了一条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特摘录如下:君子九思1976评论了我的文章既然是交流我就说几点:1.考古界中是不是专业人士或者国家科普都会直接说这早期那晚期,好像是和癌症病症有什么关联是的,就不能把年份直接标明出来吗?那怕在图表中标明一下就不行吗?2.考古界为什么总是把一些关键的概念搞混淆?人类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青铜时代,有的只是铜合金冶炼时期。0000书讯|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新印
内容简介《商周家族形态研究》是史学界第一部对商周家族作系统、深入研究的专著。商周时代的家族组织作为当时社会活动的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家政治、经济与军事制度等,皆可从家族组织形态及制度角度找到其形成之缘由与背景。对商周家族作全面、细致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商周社会形态演变的原因与规律,而且可以明确中国家族社会的历史渊源。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13:430000中国古代“火箭军”组建于何时?他们拥有当时世界最先进一种武器
火药外传小考本文作者倪方六十六世纪,法国思想家蒙田在其《散文集》中曾称:“我们惊呼为奇迹的火炮和印刷术,世界另一端的中国,早在一千前之前就享用了。”蒙田惊呼的火炮就是由中国火药驱动的进攻性武器。(古代引进的西方洋炮)中国火药,一般称为“黑火药”,由硝石、硫磺、木炭等三种化学物质混合加工而成。民间长期流传的“一硝二磺三木炭”,就是它的简易配方,因呈黑褐色,故名。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04:0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