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的秘密
大家知道,消灭六国的大业实际上是在秦王嬴政统治的短短十年间完成的。为什么最终会是秦国完成统一?这个问题是中国学术传统中不太注意的,而我们都会觉得这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战国时期那么多国家,至少有战国七雄,最后是秦完成了统一,而不是齐国或楚国?齐楚的文明都非常发达,大家可以看看湖北省博物馆,陈列着那么多楚地出土的精美器物,秦国墓葬出土的遗物就相去甚远。但为什么最后是当时人们看不起的秦国完成了历史大业?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可惜在中国的学术传统里,在必然性的笼罩下,这些问题都消失了,反而日本学者很关心这些问题。答案要从大的背景即持续的战争讲起,持续战争是变革的引擎。这一点我们过去不会注意到,实际上却非常重要。
首先,从春秋到战国非常重要却又不太为人留意的变化,就是当时战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春秋时期的史书讲的都是一个国家有战车几百乘、千乘,车战为主时动用的兵力很少。而战国文献记载的都是动辄发兵十万、数十万,战国末年秦赵的长平之战坑杀几十万人。计量战争的单位从车变成了人,斩首常常过万,甚至数十万。顾炎武很早就注意到这一变化,他在《日知录》卷三“小人所腓”条指出:
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车战之时,未有斩首至于累万者。车战废而首功兴矣。先王之用兵,服之而已,不期于多杀也。
顾炎武对变化原因的解释,今天很难认同。这是一个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对其意义的理解则是到了晚近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以前史学家强调经济基础,说那时候铁工具普及、农耕发展等,其实战争才是直接的火车头。战争形式的变化会带来一系列的深远影响,对战国时期的各国来讲非常重要。春秋时期讲“千乘之国”时,打仗的人实际上主要是贵族,战车兵器都是他们自己装备;而到了战国时期动辄上万、几十万的军人,大部分都是庶民当兵,他们的武器装备都要由国家来提供。而且战争不是一场战役定胜负,前后持续了二百多年,对当时各个国家的财政负担和管理方式都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为生存下去,只能寻找新办法。
整个战国时期国家管理方式的变化,一系列的变革、变法都和持续的战争状态有关。如果一战决胜负,就不需要这些了。关键是谁也打不赢,拉锯战绵延了二百多年。为了不被打败,只能去变法富强,想办法在这样残酷的竞争中获胜。各国都需要新的统治方式,首先要能控制住人,才有足够的人当兵。故而君主控制百姓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设置郡县、开始建立户籍制度就是要直接控制民众。原本对老百姓的管理是依靠分封,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卿大夫下面还有士,国君自己直接控制的人口很有限。但现在国君要想控制兵源,就不能再分封,而要设置郡县,通过户籍制控制所有的百姓。所以从《史记·秦本纪》的记载可以看到,秦献公十年(前375年)开始“为户籍相伍”,在秦的全国范围内设立户籍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户籍从那时候出现,一直到现在还在用,这是那个时代的遗产。
除此之外,持续战争导致开支增加。因为打仗要铸造兵器、维持军队给养等,国家要保持稳定的收入,就要有持续的赋税。春秋时期开始有初税亩等征收项目,常态化的税收开始出现,这些是国家持续存在的物质基础。把老百姓塑造成农民也很重要,农民的特点是能够年复一年地持续耕作,不断地为国家提供粮食作物,使国家能够有粮食储备。有了足够的战争储备,才能够持续作战,这些都是战国时期为了应付持续的战争逐渐出现的一些历史性变化。
和上述因素密切相关的还有国君权力的扩张。国君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开始任命官吏,不再使用世卿世禄的贵族。他选拔有能力的士人做官员,从外国来的游士中任用人才辅佐自己,职位也开始逐渐固定下来,俸禄开始出现,还有包括上计在内的监督检查方式。官僚制开始在战国时期出现。
这一切的出现都是和持续的战争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许倬云先生在《万古江河》里讲过:“促使编户齐民的国家组织形态发生的最大动力,是战争。”很多学者都有类似的看法,包括马克斯·韦伯在《儒家与道教》中也强调过这一点。浙江大学的赵鼎新教授写过一本《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讲战争和儒法国家的成立。这些研究都注意到了战争与时代变革和新的制度出现的密切关系。战争其实是一个形式,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战争?为什么西周时期各国都还算相安无事,到了春秋时期就开始战争增多,到战国愈演愈烈,最后发展出以大吞小,大国之间互相残杀,由秦国统一的局面?
直接的背景就是礼崩乐坏,正如孔子所说,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原本制礼作乐、打仗由周天子发号施令,后来诸侯国的力量慢慢强大,自己就开始做这些事。所以就有了春秋时代楚昭王问鼎中原的故事。他在洛阳附近问九鼎的大小轻重,周卿大夫王孙满说在德不在鼎,意思是说周有天命,楚国作为蛮夷戎狄还是不能问鼎。可以看出春秋时代诸侯国已经蠢蠢欲动,想动摇周天子的统治秩序。不光国君开始膨胀,国君之下的卿大夫随着自身力量的壮大也向上僭越,像鲁国有三桓,八佾舞于庭之事,就出自三桓之一的季孙氏;三家分晋,晋国被韩、赵、魏肢解;还有田氏代齐等,都表明卿大夫力量崛起。春秋时期开始,可以看到整个国家力量自下而上地发展,背后归根结底还是经济的发展,是西周分封制下几百年积累的结果。经济发展之后引发人们(主要是统治者)观念的变化,观念是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是秦国完成统一,而不是齐、楚这样的大国?当时人们认为秦国是戎狄,是西陲欠发达地区的小国,对他们的文化和统治者充满敌视,常用“虎狼”来形容他们。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何晋教授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秦称“虎狼”考》(《文博》1999年第5期),梳理出很多有相关描述的史料,概括而言秦统一天下在当时多数人看来完全是意外。究竟为什么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最后战胜了东方六个大国?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商鞅变法的作用。
秦统一前夕,少数几位有远见卓识的人就预料到秦国会统一天下。一位是大儒荀子(约前340—前245年)。他曾到秦国做过一番实地调查,然后对秦国做了一番描述,讲到秦国百姓、官吏和朝廷的情况: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强国》)
“楛”的意思是态度恶劣。荀子根据他的亲身观察,认为秦国四代人连连取得胜利,不是侥幸,而是自然的、确定性的。他没有追溯原因,但是觉得秦国未来恐怕是会统一天下的。荀子不愧为大思想家,目光犀利。另一位是蔡泽,秦昭王(前306—前251年在位)末年,他也去过秦国实地调查,之后对秦国的丞相范雎说:
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赏,有罪必罚,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蓄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
正因为有了商鞅这些措施,秦国才能无敌于天下。他非常敏锐地察觉到一百年前的商鞅变法对秦国强大的作用,我们需要顺着他的观察去重新注意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很多,核心是围绕二十等爵建立的奖励耕战体制。简单说来,这一体制将百姓的利益和秦国紧紧捆绑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影响中国两千年。与其说这套体系是秦始皇的遗产,不如直接说是商鞅的遗产。虽然有很多变化,其基本机制一直延续到现在。秦始皇不过是继承了商鞅遗产,逐一扫平六国,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始皇26年完成了统一大业。秦始皇希望秦朝能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实际上秦朝的统治时间却很短,总共十五年,二世而亡。虽然很短,但在中国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选自《新雅中国史八讲》(甘阳、侯旭东 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后,此家族守墓390年,如今最后一守墓人也走了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自古以来,多少忠臣名将为了君王鞠躬尽瘁,为的不过是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也为君王巩固那庞大的江山。可人一旦坐上至尊之位,就开始了猜忌,功高盖主的忠臣,也从君王手中称手的利刃,变成烫手的烙铁。君王不允许他的臣子超越他,一旦臣子锋芒毕露,便是死期将近,留给世人的也只有一语叹息。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我要新鲜事2023-07-04 16:17:020000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挖战壕,一战士竟然挖到了一件稀罕文物
螭纹铜匜背后的故事文/张珍、倪方六螭纹铜匜,现藏国家博物馆【名称】螭纹铜匜【年代】春秋【出土地】不确实【收藏地】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价值】国家珍贵文物1949年夏季的某一天,北京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前身)里迎来了两位珍贵的客人。他们是当时才来北京不久的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和他的夫人戴冠芳。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15:370000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珍贵文物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首次集结展出
1月14日,“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将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展厅开始预展,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44:550000葛剑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学术规范——学术写作的基础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有关学术写作的基础。我本人在求学阶段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主要是通过自己平时的阅读、实践和积累慢慢领悟到的,所以完全是一种个人的体会,供大家参考。我认为学术写作的基本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学术规范。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明白哪些内容属于学术写作。0001倾齿龙:巨型沧龙科动物(超过14米长/以2.9米海龟为食)
倾齿龙是一种庞大的沧龙科生物,属于海洋爬行动物的一种,诞生于白垩纪末期,最大体长可以超过14米,有着惊人的强劲咬合力,甚至连长达2.9米的巨型海龟也成为了它的猎物,常年生活于深海之中,化石主要是在北美洲和欧洲发现的。倾齿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2:37: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