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挖战壕,一战士竟然挖到了一件稀罕文物
螭纹铜匜背后的故事
文/张珍、倪方六

螭纹铜匜,现藏国家博物馆
【名称】螭纹铜匜
【年代】春秋
【出土地】不确实
【收藏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价值】国家珍贵文物
1949年夏季的某一天,北京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前身)里迎来了两位珍贵的客人。他们是当时才来北京不久的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和他的夫人戴冠芳。
他们到这儿来可不是简单地来游玩的,而是来“捐宝”的,同时也是为完成一位重要人物的嘱托。所捐赠得宝贝自然是这件螭纹铜匜,而那位重要人物是谁呢?
螭(chī)纹铜匜(yí),也叫刘公匜。初看这只匜有点像酒杯,但它并不是酒杯,而是一种类似于现代水瓢的舀水器具。
匜,是中国先秦礼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礼。就是为客人洗手所用。
中国古代贵族举行礼仪活动时会用到这种器具,这在文献中有提到。《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记载,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奉匜沃盥”是中国古代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
这样说来,匜在礼仪中的功效有点像影视剧中,为退隐江湖的大侠在金盆洗手时中用到的金盆。不过,作为礼器的青铜匜出现在西周晚期、春秋早期;高峰期大约在春秋中晚期;衰落期在战国早期。后来,秦汉时期虽仍见铜匜,但数量已经很少了。

螭纹铜匜
这件螭纹铜匜是随葬明器,为已见铜匜中最小者,却是高峰时期工匠的作品,但没有任何文字说明,主人也不知是谁。比较吸引人的大概是其三只足上饰有的变形蟠螭纹吧,这也是其名字的来源。似乎我们一般比较熟悉的纹饰为饕餮纹、凤鸟纹、龙纹等,蟠螭纹听说的比较少。
蟠螭是何物?相传,它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
对蟠螭的具体身份,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黄色的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螭,雌龙也”的说法,出土的战国玉佩上有龙螭合体的形状作装饰,表示雌雄交尾,看起来挺有趣的。
螭纹铜匜 的纹饰确实挺有趣的,一般用于春秋时期贵族洗手用的青铜匜,它被发现的经历是很凑巧的。
说到这里,来介绍一位与螭纹铜匜有关系的现在史上重要人物——“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
事情还得从1947年说起。当年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大事,应该就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就在军队由豫北向豫南进军过程中,故事出来 了——一位战士在挖战壕掩体时,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铜疙瘩,像水瓢,估计是个好东西,这位战士想也没想立即上交,很快转到了刘伯承手上。

战士挖战壕
刘伯承见到后第一感觉就认为这是件文物,但具体是什么东西,当时也没有鉴定。在险恶的转战过程中,刘伯承一直将之带在身边,精心保护。直到后来遇到了历史学家范文澜后,才知道叫螭纹铜匜,是件宝物呢。
范文澜见到螭纹铜匜后也是喜出望外,说有历史,不是一般人用的东西。出于文物安全,刘伯承将螭纹铜匜赠给了他,并嘱托其妥善保管。
1949后解放后,范文澜也没有贪占此文物,于1949年范文澜铜匜捐赠给北京历史博物馆,现藏于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刘邓合影
因为刘伯承与螭纹铜匜有这么一层特殊关系,范文澜索性称之为“刘公匜”,后来文物界也这么叫上了——此事成了共和国文物圈一桩佳话。
只是,这件文物具体的确切出土地点一直没有弄清楚,成了一个遗憾。当时因为是在战争年代,挖出宝物的战士后来不知道是牺牲了,还是退伍了,一直没有联系上,而无从问清宝物的出土原委。
严耕望:通贯的断代史家——吕思勉
问你说吕思勉先生也是一大家,可否提出一些评述的意见?答吕思勉先生字诚之(1884—1957),江苏常州(武进)人。他的治史与两位陈先生不同,他是宾四师的中学老师,但两人治学蹊径也不相同。综观他一生的治学成绩,可以称之为通贯的断代史家。0001广东神秘洞穴发现千年古墓,墓门被专家打开时,里面金光四射!
赵昧是南越王国的第二任国王,而南越国是西汉初期的一个诸侯国。赵佗,赵昧的祖父,是南越国的第一任君王。赵佗掌权整整67年,这期间南越国得以稳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赵佗死后,他的孙子赵昧继承了王位,并为他的爷爷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陵墓,以示孝心。我要新鲜事2023-04-16 19:48:480000王东明:我的父亲王国维
在上海的工作父亲在上海住了十年,主要是帮忙编书、做研究、写书。据蒋君章先生的回忆,上海哈同花园的正式名称是“爱俪园”,园内设有“仓圣明智大学”。蒋先生说,开学仪式时,王国维先生排列第三,校长在最前面,其次是教务长和王国维先生等重要教习。他在小学读书时,即已久仰王国维先生的大名。他说,王先生是短短的身体,嘴唇上蓄着八字胡须,瓜皮小帽,缀有红帽结,后面拖着一根长辫子。这是他的特别标记。00002000多年古墓发现玻璃杯,专家痛骂盗墓贼,鉴定后却成为惊艳国宝
我要新鲜事2023-04-15 00:56:180000古代厕所如何保护男女隐私?防止凿墙偷窥的方法值得现代借鉴
古代厕所小考本文作者倪方六说到厕所,在古代有种叫法,如井屏、屎坑、溷、圊、厕、清、便所、毛司、灰圈、茅厕、茅坑、粪坑、雪隐、溷厕、厕溷、厕屋、厕轩等等,都是古人对厕所的不同叫法。古人戏称之为“五谷轮回之所”,现代人则雅称“卫生间”。(古代标准厕所)这些仅是叫法,古代厕所到底什么样的?谁见过?考古中还真的发现了不少。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04: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