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整理|朱铁权:中国古陶瓷解密:从宏观到微观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19年中山大学
“历史、考古与文明”
研究生暑期学校
讲座整理
中国古陶瓷解密:从宏观到微观
主讲人:朱铁权教授(中山大学)
编者按:本文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
7月16日下午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朱铁权教授给我们带来《中国古陶瓷解密:从宏观到微观》的讲座分享。

朱铁权老师专攻古陶瓷科技考古,对于陶瓷研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传统的历史文化研究侧重古陶瓷的是文化属性,需要把握其造型、胎釉、工艺、装饰物、提款等宏观信息,进而展开文化分析。朱老师认为对一个科技考古者来说古陶瓷首先是一种硅酸盐材料,需要借助仪器分析测量其微观信息,如化学组成、物相结构、显微形貌等,进而展开不同古陶瓷的辩伪与断代。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古陶瓷的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都无法对话,如今随着陶瓷科技考古的兴起,这种状况正在逐渐改变,围绕古陶瓷研究的多学科合作正在展开,这样的合作能够让文物展现的信息更加丰富。

接着,朱老师对中国瓷器考古中的一些代表性文物进行介绍,并阐释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为了帮助学员看懂科技文献,朱老师科普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微量元素:Al、Si、K、Ca、Na、Mg、Fe、Ti、Cu、Mn、Co等,它们分别作为陶瓷烧制过程中的骨架元素、助熔剂与呈色元素而存在。当然,烧制中的温度控制、技术流变也是必须考虑的科技因素。
随后朱老师和学员们分享了他主持的四个科技考古课题,涵盖了他从事科研来的不同阶段。这些课题分别是朱老师学生时代的“安徽双墩陶器的系列研究”、南下广州入职中大后的第一个课题“北宋西村窑外销瓷器相关研究”,还未结束的“古青花瓷篮彩钴料产地与呈色研究”,以及刚刚启动的“肯尼亚东海岸出土中国瓷器产地研究”。四个课题的次第展开,朱老师向学员们讲述了他自己从纯理科数据分析思路向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思路转换的过程,研究学术视野从一地一窑而投向整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程。
最后朱老师和学员们讲述了他自己的研究方法,即将陶瓷研究不断地放到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之间进行切换。他强调做陶瓷研究既要注重细节又要关注整体,并放到全球社会需求的角度去看待其发展脉络,讲好陶瓷的故事。

讨论课上朱铁权教授与学员分享交流中
整理人:谭佳英(中山大学)
编辑、配图:刘亚楠
考古中国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沙梁子古城发现西汉边城大型粮仓建筑基址
内蒙古考古院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6月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北京市怀柔区箭扣长城、陕西省靖边县清平堡、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沙梁子古城遗址等3项长城考古的新发现,充分展现了长城作为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建筑遗产价值,以及长城沿线地区文化、民族的频繁交流与融合。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6:45:500000成周的历史谜团终于解开!晋侯苏钟让洛阳成周中国说谎言无地自容
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期与“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工程,越来越临近2024年的结束时间,在常年系统考古发掘二里头遗址无法取得关键考古证据的情况下,大力宣传河南洛阳成周中国说,宣扬周武王“宅兹中国”成周于河南洛阳,以形成三人成虎的洛阳“最早的中国”舆论,就成为河南考古领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要新鲜事2023-10-01 18:04:550000让文物图书活起来——评视频图书《玉见月河》
书名:《玉见月河》张友来乔保同编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2月ISBN:9787564953928定价:398元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05:140003卫聚贤与万泉荆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之发掘
万泉县荆村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是民国时期山西地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亦是卫聚贤对家乡所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本文试析遗址发掘之因缘,对已发现遗迹及出土器物进行梳理,借此来怀念卫聚贤这位对中国考古学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