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评十大考古:曹操墓真假之争
#历史开讲##2022十大考古#让人再次回忆起当年对曹操墓的争论。作为一个学习考古的人,只能说目前安阳的西高穴2号大墓是目前最有可能是曹操墓的所在。就像大部分都相信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都城,但只能说极可能是,而非一定是,因为目前没有类似于海昏侯刘贺墓印章那样的铁证。

西高穴2号大墓被认为是曹操墓主要原因有:
1,以西高穴2号墓的形制与规格和东汉晚期诸侯王墓及三国时期孙吴高级贵族墓相比较,该墓应该为“王陵”。且地望亦当古邺北城偏西南约30里的位置,与文献所记载曹操墓相同。
2,由于墓葬形制和规格与东汉晚期诸侯王墓基本相同,墓内发现3枚东汉五铢钱及“魏武王” 铭刻石牌(下图), 所以由考古发现遗迹和遗物可判断该墓时代为东汉晚期至曹魏初期。
3,出土“石牌” 的文字用语,以及文字绝大多数为汉隶,即“八分体”,为东汉晚期至曹魏时所流行。
4,墓中出土男性头骨,经鉴别年龄约60岁,又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所记曹操死于六十六岁基本吻合。
5,出土记有“魏武王” 的铭牌。因此推断西高穴2号墓无疑是曹操死后所葬“高陵”。

认为上述论证还应慎重地认真进行探研的人,一方面认为西高穴2号墓从其形制及出土遗物,将那座墓认定为东汉建安末年即三国时期的坟墓,应无问题。另一方面对将其认定为曹操的墓葬,认为论据不足,故提出不同的看法。
1,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 年)五月,汉献帝晋封曹操为魏王。过了两年,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 年)六月,魏王曹操令曰: “古之葬者,必居帣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
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
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说明在建安二十三年魏王曹操已按汉制王陵
为自己营建“ 寿陵”,并且要使其陵墓”广为兆域” 以安排他的大臣列将有功者陪葬。但是目前西高穴2号墓的平面布局,明显不及东汉王陵的规制,特别是缺少回廊等结构,甚至还不如一些相当二千石官员的墓室平面布局。
2,关于墓中出土的刻铭石牌。是文献中常见帝王常所用的物品,赏赐臣下,这是一种特
殊的恩宠之举,所以被赐者极感荣光,甚至死后还会把这些物品带至阴宅,还要特书其本为帝王“常所用” 之物。同时史官知悉某人曾受此恩宠,也要在其传记中特记一笔,以传之后世。所以墓中出现书明“魏武王常所用” 的牌铭,恰好说明其非魏武王之墓。
3,在西高穴2号墓中男性尸骨被鉴定为60岁左右,墓中发现的两具女性尸骨,据说经鉴定一位是50岁左右,另一位只有20岁左右。但据《三国志· 魏书· 后妃传》,魏武帝曹操的卞后,逝世于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已是曹操死后10年,但“合葬高陵”。史载卞后生于东汉延熹三年(公元160年),死时已71岁。所以墓内的女性均与卞后不合。所以墓中出现不是卞后的两个女尸,史书无据,与理不合,难说是曹操的坟墓。

所以,安阳西高穴三国时期墓葬的发现,对曹操墓的学术探寻是极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但这一学术课题的最终解决还有待考古学者继续努力。而地方政府为了相关旅游发展,而急于将考古遗迹与历史相对应其实是不适合的。比如,国家文物局不建议“二里头遗址夏都博物馆”加“夏都”二字,但是洛阳政府还是加上了。同样曹操墓,当年申请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时报的也是“安阳西高穴大墓”,然而后来就变成了曹操墓。虽然,离历史真实很近,但是,真理与谬误也往往一步之差。所以,只能说,目前那个墓是当下最可能是的,但谁能保证以后不会挖到一个更加证据确凿的曹操墓呢?
真有人穿越历史吗?这件文物最可疑,似是穿越者所留
穿越时空历来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而很多穿越电视剧也是让那些对穿越兴趣十足的爱好者们过足了瘾。这些爱好者一刻都没有闲下来,他们一直在翻阅与之相关的历史文物,比如战国的水晶杯,王莽的游标卡尺等等都是他们经常谈论的立足点。不过话说回来,他们的兴趣也确实从历史的尘埃中发掘了不少的有趣的文物,让我们也是耳目一新。我要新鲜事2023-08-15 19:47:160000南美小型恐龙:爪巴龙 睡眠姿势酷似现代鸟类(仅1.2米长)
爪巴龙是一种小型植食性恐龙,诞生于2.28亿年前的三叠纪的末期,属于蜥脚形亚目恐龙的一种,每个前肢上共有五指,不过其中有两根是退化的。第一批化石是南美洲的巴西进行发掘的,当时正好位于一个地质公园中。爪巴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7:38:010002内蒙古的特殊墓葬 舅舅和外甥女合葬(古代墓葬)
内蒙古发现的墓葬是舅舅与外甥女两人的合葬。其实在我国的考古工作当中,我们已经看过了很多男女合葬的墓穴,这些男女合葬,一般来说都是夫妻之间合葬,要么就是情人之间的,但是在古代的很多事情都无法说的清楚。比如说在前两年,内蒙古就曾经发现了一个墓葬,在这个墓葬当中也发现了男女合葬的情况,而这一对男女居然还是一对舅舅和外甥女。内蒙古墓葬我要新鲜事2023-05-01 13:21:300000郭大顺:关于良渚文化的几点思考——良渚遗址申遗有感
2015年6月有幸参加在京举办的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文本的讨论会,受严文明等先生发言启发,又看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权力与信仰——良渚文化展”,有些思考当时做了记录,题名《良渚三题》。主要是讨论城墙与水坝的关系,以莫角山为中心的布局和与古史传说的结合。四年后的2019年7月,得知良渚遗址申遗成功,又有些感受,结合2015年《良渚三题》,写成本文。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