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的百年旗帜——中国历史研究院征集海外中共珍稀文献展”开幕
遗产编辑中心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2021年5月21日,“民族复兴的百年旗帜——中国历史研究院征集海外中共珍稀文献展”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开幕。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王志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兼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杨笑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灵桂,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总编室主任王晓真,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付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姜培茂,以及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金冲及、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等出席开幕仪式。高翔、王志民先后致辞,对展览的开幕表示祝贺。
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度重视中共党史研究和文献资料征集,早在2012年即部署近代史研究所启动“海外近代中国珍稀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经过近十年努力,已从十余个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收集、复制一千万余页珍稀档案文献,其中包括近百万页中共党史文献,在不少方面填补了党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彰显了中国近代史的红色基因,体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就。中国历史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立足学术、着眼现实,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不断深化中共党史研究,广泛征集各类中共历史文献,推动党史研究高质量发展。

开幕剪彩仪式
此次展览是中国历史研究院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向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致敬的系列活动之一。展览从海量档案中精选出近500张文献图片,以时间为脉络,设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个版块,汇集了从俄罗斯、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收集、复制的珍贵资料。绝大部分档案、照片是首次公开展出,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
高翔同志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海内外珍稀文献收集,深化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研究,充分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时代中国史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历史智慧。
王志民同志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对于深化中共党史研究意义重大,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反映了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历史经验、光荣传统、优良作风,是对我们党百年辉煌成就的一次全景式巡礼。

参观过程中,大家一致表示,整个展览气势恢宏,以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材料,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壮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展现了中国革命史上诸多感人至深的历史细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辉煌历程。通过这些珍贵的档案文献,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据介绍,该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期三个月。


金冲及先生参观展览



民族复兴的百年旗帜——中国历史研究院征集海外中共珍稀文献展
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
承办: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5月21日至8月20日
展览地点:中国历史研究院观通楼(西阙楼)临展厅
交通路线:地铁8号线、15号线 奥林匹克公园站D出口/公交82路、419路、538路北辰东路站
如何预约
参观本展览需提前预约哟~~预约方法(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考古博物馆”,点击服务,进入临展预约界面进行预约~)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考古博物馆”

何炳棣|华夏人本主义文化:渊源、特征及意义(五)
五、结语远自新石器时代,今日中国宇内就已经出现了一系列多姿多采的区域性文化。各文化间虽然经过几千年的相互吸收和反馈,迟至西汉,诚如《汉书·地理志下》所述,楚国故地江南“民食鱼稻……信巫鬼,重淫祀”,其宗教信仰与风俗与华北迥异。本文之所以专论源自华北黄土区域的华夏文化,是因为它对以后中国历史及文化发展影响之深远,绝非其他古代区域性文化所能望其项背。0001沱江龙:四川大型食草恐龙(长7米/与剑龙同时代且相似)
通过《侏罗纪公园》等电影,我们知道了很多恐龙,其中就包括剑龙,它是一种数量众多的大型食草恐龙。其实在剑龙同时期,中国生活着一种与它相似的恐龙,它就是沱江龙,接下来一起去了解看看。沱江龙基本资料沱江龙是一种中国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7米,臀高2米,体重约4吨,与云南龙、锦州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赞排第275位,生活在距今1.63亿年-1.5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沱江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3:04:440001合肥包氏家族墓地考古,发现盗挖包拯石墓手段,盗墓者真的很聪明
谁盗挖包公墓?本文作者倪方六1973年,安徽省博物馆发掘清理了合肥包氏家族墓地,总共清理了12座墓葬,分别编为M1-M12。我在以前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曾发了两篇相关文章(见《考古队聘盗墓者,包公墓发掘探工出身洛阳盗墓世家,绘出墓葬草图》《包公墓蹊跷事把考古人员弄糊涂了,夫妻仅一口棺,女性遗骨不见了》),但包公墓的事情没有说完,这篇头条号接着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28:240002欲知夏朝兴废多少事,请君且看河南日报
可能是受到这几天三星堆出土文物刷屏的刺激,河南媒体也坐不住了,直接通过一系列报道把与夏朝有关的问题安排得明明白白,搞得一些正在从事这些研究的老师都有即将失业之感。所以我们不妨把这些报道扒出来,看看河南日报的记者和编辑老师是如何寻夏,证夏,说夏。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9:100000胡亥为何叫“胡亥” 西汉竹简改写认知 难怪会残杀兄弟姐妹
秦始皇举办盛大的宴会,邀请了群臣和自己的儿子,大家都脱鞋进入宴会殿,鞋子都被摆放在门外。年轻的胡亥却践踏着众人的鞋子,毫不在乎。这一举动引发了众人的疑问,为什么胡亥如此轻佻?而当胡亥继位后,他为何立刻将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处死,甚至肢解其中一些人的尸体?这些行为是否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我要新鲜事2023-09-30 21:21: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