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人走婚,摩梭喇嘛走不走?喇嘛怎么想,当地人怎么看?
欢迎关注“考古学了吗”,考的是古,说的是今,希望我们都能有所收获。
这篇关于摩梭人的文章我发布于2020年8月23日,题目为《想了想,关于摩梭,除了母系、走婚,别的我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了》。当时翻了4本专著、20本硕博论文、150篇期刊等资料,花了8个晚上、4天周末的时间来写作。完成后,全文12000余字,对摩梭人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为便于阅读,现将全文拆分,以专题形式发布,每个专题突出一个重点。
五个专题分别为:
专题一 摩梭人是什么人?两千年前西北游牧放牦牛,如今西南定居搞旅游
专题二 母系也有强大男权,走婚还搞男女分隔,带你认识更真实的摩梭
专题三 摩梭人走婚,摩梭喇嘛走不走?喇嘛怎么想,当地人怎么看
专题四 摩梭人、老秦人,一西南、一西北,差两千年,说他们是亲戚你信吗
专题五 摩梭现状:计划生育、民族平等、社会重构…我们都一样
这篇是摩梭专题的第3篇,是原长文中的“宗教信仰”部分。我们都知道摩梭人有走婚习俗,男女自愿结合、自由度相当高。而藏传佛教是当地的全民性宗教,是最重要的信仰。喇嘛是否参与走婚,以及各方的看法,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讨论喇嘛是否走婚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宗教背景。
达巴教是摩梭人的原生宗教,因其祭司称“达巴”而得名。这个教既有巫的成分,亦有教的成分,推崇万物有灵、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原始性很强,像格姆女神山、沪沽湖等都是祭拜对象。在摩梭人的成年礼、葬礼等仪式中,达巴教必不可少。举行仪式时,经文以摩梭语念诵,大部分仪式工具就是摩梭人屋舍中的常用器具。

达巴经虽没有明确规定达巴的性别,但可见的都是男性,其实就是家里的阿乌(舅舅)。他们居家不脱离生产,当有需要时,扮演达巴的角色,此时其最大,可以在祖母屋的女性空间进行宗教活动。在以前,每个大的家系,至少要有一个达巴,多则四五个,内部传承。藏传佛教的传入,加上历史运动和现代因素的冲击,达巴教已濒临失传。
藏传佛教是摩梭地区的全民性宗教,是最重要的信仰。藏传佛教先后兴起过诸多派别,最早传入云南境内的是噶举派,约在公元11世纪末。最终在永宁地区壮大的则是之后传入的萨迦派和格鲁派。
萨迦派(花教)传入的时间大约在萨迦派五祖八思巴时代(就是创立“八思巴文”的忽必烈国师八思巴)。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前,在六盘山会见八思巴。此后,八思巴一直追随忽必烈左右。随着元对摩梭地区的控制,萨迦派也在这一地区兴盛起来。达迦林寺是该派在永宁的寺庙。

格鲁派(黄教)传入的时间大约在16世纪中后期,《明实录》中有关于1578年三世达赖索南嘉措接受丽江木土司邀请,前往纳西族地区传教的记载。格鲁派的扎美寺是摩梭地区最大的寺庙。
藏传佛教传入永宁后,一方面与达巴教融合,完成了地方化;一方面与土司政权结合,形成了“政权支持神权,神权维护政权”的政治制度。土司定期给拉萨主要寺院大量捐款,并鼓励青年前往拉萨学习,土司家次子则世袭藏传佛教寺院堪布(住持)一职,扎美寺也建得比土司衙门更加富丽堂皇。
在这种影响下,送儿子去拉萨学佛成为很多摩梭家庭的希望。要学佛的男孩六七岁时跟着当喇嘛的舅舅在家学习藏语,到了十二三岁进入扎美寺学三年,之后前往拉萨,在拉萨学完后再回到永宁。

永宁的喇嘛和西藏的不同,他们大多不住寺院,而是和家人住在一起,就是前文所说的摩梭每个家屋都有的经堂,这为喇嘛参与走婚提供了可能。萨迦派本身就是血统继承,格鲁派的密宗仪式也有男女之事,与永宁地区的走婚习俗一拍即合。从罗仁惊瑜2010年、2012年对扎美寺、达迦林寺及周边村落的调查访谈中,可以看到这种现象。
在她的访谈中,多位喇嘛对于“当地喇嘛是否能走婚”的问题,回答基本是一致的:“不能(应该不能)。”
在上者波村,她拜访的人家请一众喇嘛来念经。女主人告诉她,其中一位喇嘛有走访经历,在场的其他亲戚表示大家都知道有这件事,并且知道那位喇嘛的走访对象,以及他俩有一个已进行过成年礼的儿子。
但当她对这位喇嘛单独访谈时,问及上述问题,喇嘛的回答也是“不能”,罗仁惊瑜说“其斩钉截铁的程度令笔者一时语塞”。她从侧面了解这位喇嘛对于修行之人也过走访生活的态度,得到的答案就是:“不可以的,这是不应该的。”
相对于喇嘛们较为一致、笃定的回答,普通摩梭人的反应则较为多样、模糊。甚至一位喇嘛及其父亲都给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
在访谈中,这位喇嘛表示:“受了戒就是不允许走婚的……走婚的那些在寺院里就不算僧人,只能算是在家修行的人。”
而他的父亲则认为:“走婚与结婚形式不同,在喇嘛教的教义里对‘走婚’没有明确规定,因为它本身没有‘走婚’这种说法……我们这里的喇嘛是可以走婚的,是很正常的事。”
这位父亲还提到:“在喇嘛教里面他们说是不可以走婚的,但在现实里面他们是在走婚。我们只是听说喇嘛不能结婚,但我们也没有读过经书,也不知道具体的经文里有没有明确的规定。我认为喇嘛还是可以走婚的,这是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嘛,我们知道喇嘛走婚的,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挺正常的。以前我就不知道,反正从我记事以来都是有喇嘛走婚的。”
当然,也有摩梭人认为,喇嘛不应该像世俗人那样过走访的生活。
中者波村的ANSL(69岁):“我们初一、十五经常去寺院,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对我们的生活有很深的影响,去的话心里会舒服。我儿子也是当喇嘛的,4岁的时候就去寺庙出家,后来有一个四川的活佛来,他11岁的时候就跟活佛去甘孜学佛法了……喇嘛应该是不能走婚的,那样违反戒律吧。不过好像没有明文规定说能或者不能,但是我知道的大部分还是走婚的……喇嘛的收入会比一般务农的人高一些。”
虽然不少摩梭人认为喇嘛不应过走访生活,但当调查者问及他们会如何对待“走婚的喇嘛”时,大家仍然表示:“还是会很尊重、过年还是会请来家里念经。”很多人表示知道身边有喇嘛在过走访生活,但也提到:“这种事大家不会公开说。”
永宁地区的喇嘛多数时间在自家经堂念经修行,待到寺院有活动时前往参加。对于戒律的持守,显然不如藏区那般严格,反而和世俗人一样进行走访。周华山认为,永宁喇嘛走婚正好反映外来宗教被摩梭化的现象。他援引扎美寺一位宗教领袖的话加以佐证:
“永宁僧人走婚是有特定背景的,一来喇嘛地位高深受女子欢迎,二来生活在家远离寺院约束,三来土司认为佛教有助政治统治,故数百年前定下赴藏前可与情人公然过夜之礼仪,吸引更多人当喇嘛,同时希望僧人人才不会外流。”
这位宗教领袖所说的赴藏前礼仪,是在新中国建立前,永宁地区每年到西藏学经的僧侣,在临行前,集中到开基村前的日月潭草坪上,搭帐篷露营,当晚每个僧侣要带上自己的女伴在帐内同居,若当时没有女伴,也得花大量钱财临时找一个漂亮的少女过夜。据说经此仪式便能顺利到达拉萨,圆满修成功业。这也是前文搞基因研究那帮哥们所说的秘密仪式。
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再醒惊天下——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报设计:崔晓雪)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发掘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雷雨内容简介★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郊,地处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流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祭祀区考古发掘是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的实施内容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45:540000六家作村与子母钟的传说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府城街道有一个村叫“六家作村”,该村名字的由来和一个传说位于村北千年古寺所流传的“子母钟”息息相关。虽然,目前没有经过正式发掘,但是当地村民对村子的传说和子母钟的存在坚信不疑。下面先简要介绍该村村名的由来。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1:04:210000“清华简”最新成果发布!长篇佚籍《参不韦》涉及战国思想史、制度史等内容
“清华简”阶段性成果发布来了!11月25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西书局与“学堂在线”合作,以线上方式开启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成果发布会的全球直播。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6:16:190000忆大家:邹逸麟:古黄河道考察日记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39:3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