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特廖猎龙:侏罗纪最大的肉食恐龙(长7.5米)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5:41:000阅
萨尔特廖猎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角鼻龙类恐龙,诞生于侏罗纪早期,被认为是当时体型最大的兽脚类肉食恐龙之一,体重普遍超过1吨,体长可达7.5米左右,属于最原始的角鼻龙类恐龙,第一批化石发现于意大利境内。
萨尔特廖猎龙的体型

萨尔特廖猎龙的体格极为健壮,体长大多在7.5米以上,身高也达到了3米,相当于现代的一层楼高,就连它的颅骨也足足有80厘米长,牙齿长度更是达到了4.5厘米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它的体型到底有多庞大。而这样的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能够排到273位,明显比锦州龙、金山龙等更大一些。
萨尔特廖猎龙的外形特征

萨尔特廖猎龙和大部分角鼻龙类恐龙有着非常相似的特征,它的鼻骨上方靠近眼睛的部分长有一个非常细小的骨质突起,同时它的前肢较为短小,每只肢体上都长有四根指爪,其中无名指已经完全退化,因此不算入其中。它的颅骨硕大但是较狭窄,后肢有力并且小腿骨尤其修长,拥有着非常锋利的锯齿状牙齿,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掠食恐龙。
萨尔特廖猎龙的生活习性

萨尔特廖猎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沿海环境中生活,比如在意大利北部发现的化石就是在类似加勒比海的地域发现的,当时科学家判断它属于未成年个体,很可能是意外落入海中身亡,最终被冲上了海岸,骨骼也就埋在了这里。但是它的主要食物很可能是小型肉食恐龙或者植食性恐龙。
萨尔特廖猎龙的化石发现

萨尔特廖猎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意大利境内发现的,1996年意大利北部地区的萨尔特廖采石场中挖掘时意外发现了这种恐龙化石,当时周围几乎都是大理石包围着,所以采用了炸药的形式开采,最终只保留下了10%的化石,其中包含了颅骨、跖骨等,并且这里也发现了大量苔藓虫、海百合以及双壳类动物化石,再次验证它可能是生活于沿海环境之中。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郭物:欧亚草原东部的考古发现与斯基泰的早期历史文化
斯基泰(Scythians,中文亦曾译作西徐亚人、斯奇提亚人)是公元前7世纪至前3世纪活跃一时的著名游牧民族。公元前3世纪,萨尔马泰人的兴起逼迫斯基泰西移,至公元3世纪后半叶最终为哥特人灭亡【1】。斯基泰文化向来被看作欧亚草原游牧文化的代表。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8:09:220000生产队取土,从三国袁绍墓中挖出随葬品,认为不值钱,扔了
东汉袁绍及其墓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不同时期的古墓中,已发现的三国时期的名人墓葬几乎无一完好,都被古今盗墓者光顾了。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袁绍墓,也是这样。袁绍(公元?—202年)在《三国志》上有传。其字“本初”,东汉末年重要人物之一,官至大将军、太尉,封邺侯,汝南汝阳人。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33:420000北极发现5.7万年前尸体 科学家担心有更危险东西 人类需要警惕
北极地区冰川融化的加剧,科学家在这个覆盖着厚厚冰雪的地方发现了一系列古生物尸体。这些尸体的保存状态极佳,提供了研究地球过去的重要线索。然而,这些发现也引发了人类面临的潜在威胁的关注,警示我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1、冰川融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我要新鲜事2023-06-16 19:52:320000文旅融合下虢国博物馆的发展之路
三门峡市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是连接豫、晋、陕三省,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虢国博物馆作为三门峡市文旅融合的重要窗口,用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让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让文旅产业释放更多发展新动能,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顺应文旅融合新诉求。0000